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86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瞬变电磁偏心自补偿结构稳健性设计;步骤2、线圈等效电路模型设计;步骤3、基于LSTM模型对激励磁场干扰的抑制。该方法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浅层探测需求为应用背景,对偏心自补偿结构进行稳健性设计,有效解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由于互感而引起的一次场混叠问题,并且针对目前偏心结构对位置敏感的问题,采用统计方法来进行改善,实现稳健性设计。构建LSTM神经网络抑制激励磁场干扰,解决了小回线瞬变电磁装置的过渡过程问题,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一次场混叠问题。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飞速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开展。地上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城市不断加快的建设速度。因此,开发地下空间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与地上空间相比,地下空间具有安全性和隐蔽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但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和不确定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房屋倒塌、隧道突水以及道路坍塌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在施工前利用物探技术先行了解城市地下空间的地层结构,对减灾避险、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以及保证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3]传统的瞬变电磁探测方法采用大线圈铺设,在一定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0

50m)存在探测盲区。且城市道路空间狭小,大规模布置测线的作业方式导致常规的瞬变电磁装置无法在城市中高效率探测。目前大多采用小回线瞬变电磁技术在城市和矿井等地下空间的狭小的环境中进行地下地质结构的探测,整个装置具有集成度高、方便移动、绝缘和便携等特定优点,能够进行实时移动,从而实现高效测量,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周期和成本。
[0004]但对于目前的小回线瞬变电磁技术而言,如何尽量减小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存在的互感,以及如何避免激励磁场在接收线圈上产生的一次场耦合干扰过大是应用小回线瞬变电磁技术的关键。同时,由于接收线圈信号的接收装置中存在分布电容和电感,如何解决储能效应引发的过渡过程使二次场信号发生畸变的问题也是关键。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仪器在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装置结构复杂和发射磁矩损失等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通过优化线圈尺寸的方式降低接收线圈过渡过程的影响,虽然改善了瞬变电磁信号的失真程度,但同时降低了信噪比,难以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城市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瞬变电磁偏心自补偿结构稳健性设计:基于小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及偏心自补偿结构的设计原理,通过编程绘制两线圈互感系数M随着横向偏移L和纵向偏移H的增加的总体的趋势图,并得到了互感值最小的10个位置点,之后进行多次抽样绘制概率分布,并进行分析和K

S检验(Kolmogorov

Smirnov test),根据分析和检验结果,对每处位置进行抽样4000次的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概率密度曲线、均值及方差,最终选定横向偏移L = 0.7600m;纵向偏移H = 0.3700m为偏心自补偿结构的最佳设计方案;步骤2、线圈等效电路模型设计:
设计空心线圈传感器等效电路模型及其传递函数,并推导出存在初始能量条件下的瞬变电磁信号响应的求解公式;通过仿真产生纯净的瞬变电磁信号以及偏心结构下的一次场干扰信号,设计算法对二次场散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函数拟合,编写出仿真空心线圈传感器过渡过程的程序算法,从而实现总场感应电压的合成及总场响应的求解;步骤3、基于LSTM(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对激励磁场干扰的抑制:基于LSTM基本单元的原理,并对数据处理的步骤进行分析,根据样本集特征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然后将总场响应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纯净二次场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出,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利用多种技术指标对网络输出结果进行衡量,从而实现对一次场干扰以及过渡过程的影响进行抑制。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1、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及偏心自补偿设计:将小型地质异常体视为导电环的数值分析模型,小回线瞬变电磁的偏心自补偿结构即在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偏心结构通过改变接收线圈的位置,使二者之间的互感系数MTR尽可能的接近为0,则说明一次激励磁场对接收线圈上的响应接近为0,近似实现零耦合;步骤1.2、接收线圈偏心结构设计:基于接收线圈的偏心自补偿结构的原理分析,构建模型进行仿真运算;共计算2000处位置互感值,绘制当横纵偏移量变化时,两线圈之间互感系数M的变化图;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找寻互感值最接近0的位置范围,编写程序在上述范围内对互感值最小的N处位置进行搜索,得到互感值最小的10个位置点;步骤1.3、基于统计方法的稳健性分析:对步骤1.2中得到的10个位置点利用统计方法分别进行稳健性分析,判断其对相对位置偏移、角度旋转和半径变化等因素的抗干扰能力,最终确定一处最优的偏心结构的两线圈相对位置;随机选取位置7(L=0.76m,H=0.37m)分别进行500次、1000次、2000次、4000次、5000次、7000次和10000次抽样,并在一张图中绘制所有概率密度分布;进一步利用拟合优度检验K

S检验(Kolmogorov

Smirnov test)来对其进行两两验证;基于计算机算力和时间效率考虑,最终确定每组抽样次数为4000次。之后,对10处位置的互感进行统计计算,每处位置求解得到4000组互感值,选择第7处位置的偏移距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即横向偏移L = 0.7600m;纵向偏移H = 0.3700m,则完成基于统计分析的偏心自补偿结构稳健性设计。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2.1、对空心线圈传感器进行建模,求得全响应状态下的瞬变电磁电压信号响应的s域U
o
(s)和时域U
o
(t):
[0009]U
o1
为零状态条件下的信号响应,U'
o1
为其一阶导数;从而求出在时域及s域,存在初始能量等条件下的瞬变电磁信号的响应,即完成空心线圈传感器等效电路模型及其传递函数的设计;步骤2.2、激励磁场干扰信号(一次场)的产生:s域下的发射电流I
s
(时间域发射电流为I(t))在接收线圈上感应出的一次场电压U1(t),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0010]其中,I
m
为发射电流幅值,T
off
是发射电流的关断时间;步骤2.3、二次场信号的产生:利用卷积算法得到不同地电模型及发射电流下的多组纯净二次场电压信号,卷积算法借鉴一维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正演程序,通过使用发射电流与系统响应的卷积,获得磁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变化率,且只考虑z方向上二次场电压响应的垂直分量;实际所需二次场在时域上的电压信号V
z
,可通过下式计算得来:
[0011]其中,V
z
是接收系统上直接采集的感应电动势信号,A
RX
是接收线圈的有效面积;步骤2.4、函数拟合:将二次场电压信号分为2段,通过卷积获得了的1296组纯净二次场电压信号,是离散的时间序列,对其进行拟合获得二次场信号的函数表达式,进而通过传递函数计算响应;利用Matlab中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函数nl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瞬变电磁偏心自补偿结构稳健性设计:基于小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及偏心自补偿结构的设计原理,通过编程绘制两线圈互感系数M随着横向偏移L和纵向偏移H的增加的总体的趋势图,并得到了互感值最小的10个位置点,之后进行多次抽样绘制概率分布,并进行分析和K

S检验,根据分析和检验结果,对每处位置进行抽样4000次的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概率密度曲线、均值及方差,从而选定横向偏移L 和纵向偏移H 的数值;步骤2、线圈等效电路模型设计:设计空心线圈传感器等效电路模型及其传递函数,并推导出存在初始能量条件下的瞬变电磁信号响应的求解公式;通过仿真产生纯净的瞬变电磁信号以及偏心结构下的一次场干扰信号,设计算法对二次场散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函数拟合,编写出仿真空心线圈传感器过渡过程的程序算法,从而实现总场感应电压的合成及总场响应的求解;步骤3、基于LSTM模型对激励磁场干扰的抑制:基于对长短时记忆网络基本单元的原理,并对数据处理的步骤进行分析,根据样本集特征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然后将总场响应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纯净二次场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出,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利用技术指标对网络输出结果进行衡量,从而实现对一次场干扰以及过渡过程的影响进行抑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选定横向偏移L = 0.7600m,纵向偏移H = 0.3700m为偏心自补偿结构的设计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1、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及偏心自补偿设计:将小型地质异常体视为导电环的数值分析模型,小回线瞬变电磁的偏心自补偿结构即在导电环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偏心结构通过改变接收线圈的位置,使二者之间的互感系数MTR趋近于0,则说明一次激励磁场对接收线圈上的响应趋近于0,近似实现零耦合;步骤1.2、接收线圈偏心结构设计:基于接收线圈的偏心自补偿结构的原理分析,构建模型进行仿真运算;共计算2000处位置的互感值;绘制当横纵偏移量变化时,两线圈之间互感系数M的变化图;然后找寻互感值最接近0的位置范围,编写程序在上述范围内对互感值最小的N处位置进行搜索,得到互感值最小的10个位置点;步骤1.3、基于统计方法的稳健性分析:对步骤1.2中得到的10个位置点利用统计方法分别进行稳健性分析,判断其对相对位置偏移、角度旋转和半径变化的抗干扰能力,确定偏心结构的两线圈最优的相对位置;随机选取一个位置点,分别进行500次、1000次、2000次、4000次、5000次、7000次和10000次抽样,并在一张图中绘制所有概率密度分布;然后利用拟合优度检验K

S检验来对其进行两两验证;基于计算机算力和时间效率,确定每组抽样次数为4000次;之后,对10处位置的互感进行统计计算,每处位置求解得到4000组互感值,选择第7处位置的偏移距作为最终设计方案,即横向偏移L = 0.7600m;纵向偏移H = 0.3700m,则完成基于统计分析的偏心自补偿结
构稳健性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3中,随机选取位置7分别进行500次、1000次、2000次、4000次、5000次、7000次和10000次抽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珊珊张明宣王乐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