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73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的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介质干燥装置(100)使被给予至介质(M)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111),其在第一面(111A)上与介质(M)接触;热源部(120),其被设置在第二面(111B)侧处;背面部(112),其被设置在隔着热源部(120)而与第二面(111B)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113),其被配置在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表面部(111)以及背面部(112)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130),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在不隔着绝热材料(130)的条件下对置,在背面部(112)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130)。配置有绝热材料(130)。配置有绝热材料(1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介质干燥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加热器来使被喷出至介质上的油墨干燥的印刷装置。
[0003]在像专利文献1的印刷装置那样的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中,使用加热器等来对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被给予至该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结构是很普遍的。而且,近年来,在这种结构的介质干燥装置中,期望短时间地使介质干燥,从而实施了使加热温度升高的处理。然而,在这种结构的现有的介质干燥装置中,存在由于使加热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向加热部的附近等的结构部件传热,以致给该结构部件带来不良状况的情况。因此,需求一种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的技术。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525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br/>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图。
[0007]图2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侧视图。
[0008]图3为图2的区域S的内部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0009]图4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从正面进行观察时的透视图。
[0010]图5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0011]图6为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0012]图7为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首先,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4]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
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
[0015]根据本方式,热源部相对于第二面而在不隔着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并且在背面部与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能够在由热源部有效地从第二面侧对表面部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从背面部发生传热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在使与介质接触的表面部成为高温的同时对热量从背面部逸出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表面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
[0017]根据本方式,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表面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缩短干燥时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侧面部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
[0019]根据本方式,侧面部在与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从背面部发生传热,还能够抑制从侧面部发生传热,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热源部与所述第二面相接触。
[0021]根据本方式,热源部与第二面接触。因此,热源部能够有效地对表面部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一种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向所述介质喷出作为所述液体的油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
[0023]根据本方式,具备喷出油墨的记录部,并能够使被给予了该油墨的介质干燥。因此,能够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方式中,具备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对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安装,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安装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
[0025]根据本方式,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安装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因此,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
[0026]实施例1
[0027]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照图1而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中,为了使结构易于理解而对一部分结构部件进行省略表示。在此,图中的X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为介质安置部2的轴部3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为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为铅直方向。此外,在下文中,将箭头标记方向设为+方向,并将与箭头标记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

方向。
例如,铅直上方向设为+Z方向,且铅直下方向设为

Z方向。
[0028]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卷绕有用于实施记录的薄片状的介质M的卷筒体R1进行支承的介质安置部2。而且,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时,介质安置部2的轴部3在旋转方向C上进行旋转。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使被进行记录的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体R1,但是在使用以使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体R1的情况下,轴部3能够以在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方式来对介质M从卷筒体R1上进行放卷。
[0029]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由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20等而构成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此外,记录装置1具备用于在该输送路径上对该介质M在输送方向A上进行输送的、由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而构成的输送辊对15。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驱动辊17由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宽度方向B上延伸的辊而构成,从动辊18在与驱动辊17对置的位置处相对于驱动辊17而在宽度方向B上被排列设置有多个。但是,介质M的输送部的结构并未被特别限定。
[0030]此外,在介质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展光深泽洸贵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