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装置及印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53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6
本公开涉及感应加热装置及印刷系统。在感应加热装置中,提供能够抑制因被加热物的加热而产生的蒸汽的滞留的技术。感应加热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被加热物;电极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于向第一方向输送的所述被加热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并被施加交流电压;以及金属制的第一盖部,包围所述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盖部具有:第一插入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插入所述第一盖部内;第一送出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向所述第一盖部外送出;以及多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插入口及所述第一送出口不同。一送出口不同。一送出口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加热装置及印刷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感应加热装置及印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进行了电磁波屏蔽的长方体状的金属壳体的微波加热装置。在该加热装置中,被加热物在壳体内被微波加热。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接收被加热物的开口和用于送出被加热物的开口,各开口被密封以使微波不会泄漏。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13962号公报
[0004]在为了防止电磁波泄漏而在壳体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存在因加热而产生的蒸汽滞留在壳体内的情况。由此,例如存在因滞留的蒸汽的冷凝而产生的液体污染被加热物的情况、或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以使其干燥的情况下的干燥效率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提供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被加热物;电极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对于向第一方向输送的所述被加热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并被施加交流电压;以及金属制的第一盖部,包围所述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盖部具有:第一插入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插入所述第一盖部内;第一送出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向所述第一盖部外送出;以及多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插入口及所述第一送出口不同。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提供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被加热物;电极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对于向第一方向输送的所述被加热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并被施加交流电压;移动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电极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五方向上往复移动;金属制的第四盖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所述被加热物对置,覆盖所述电极单元;以及金属制的对置部,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隔着所述被加热物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对置。所述第四盖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电极单元一起在所述第五方向上往复移动,具有第五开口部,该第五开口部朝向所述被加热物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包围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0007]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提供印刷系统。该印刷系统具备上述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和向印刷介质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所述输送部将附着有所述液体的所述印刷介质作为所述被加热物进行输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09]图2是示出电极单元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0]图3是示出图2中的第一电极的III

III截面的图。
[0011]图4是示出图2中的第一电极的IV

IV截面的图。
[0012]图5是示出第一盖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3]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14]图7是示出第二盖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6]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17]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8]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19]图12是示出第三盖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20]图13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21]图1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22]图15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23]图16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盖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24]图17是示出作为第八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20:电极单元;30:第一电极;40:第二电极;50:线圈;60:支承部件;70:内部导体;75:电线;80:电压施加部;100、100b、100c、100d、100e、100f、100g:感应加热装置;110:基板;120:气流产生部;130、130b:移动部;150:对置部;151:凹部;152:上端;200:输送部;205:输送辊;300、300b、300c:壳体部;310:第一盖部;312:第一插入口;314:第一送出口;316:第一开口部;317:第一边缘部;318:第一部分;319:第二部分;320:第二盖部;322:第二插入口;324:第二送出口;326:第二开口部;327:第二边缘部;328:第三部分;329:第四部分;330:第三盖部;335:第三开口部;336:第四开口部;340、340b:第四盖部;341:下端;345:第五开口部;347:第四边缘部;500:控制部;600:印刷系统;610:液体喷出装置;620:液体喷出部;630:介质输送部;640:喷出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A.第一实施方式:
[0028]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相互正交的X、Y、Z方向的箭头。X方向及Y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沿着垂直向上的方向。表示X、Y、Z方向的箭头在其他图中也以图示的方向与图1对应的方式适当地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确定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在各图中将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设为“+”,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
“‑”
,在方向标记中并用正负的符号。以下,也将+Z方向称为“上”,将

Z方向称为“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正交包括90
°±
10
°
的范围。
[0029]感应加热装置100具备:用于对被加热物OH进行加热的电极单元20、输送被加热物OH的输送部200、收容电极单元20的壳体部300、向电极单元20施加交流电压的电压施加部80及控制部500。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部300由包围电极单元20的金属制的第一盖部310构成。
[0030]感应加热装置100通过输送部200输送被加热物OH,并且在第一盖部310内通过从电极单元20产生的电场对被加热物OH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装置100通过对
作为被加热物OH的涂布有液体的片状的印刷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被加热物OH干燥。作为印刷介质,例如使用纸或布、薄膜等。作为涂布在印刷介质上的液体,例如使用以水或有机溶剂为主成分的各种油墨。液体例如通过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涂布在印刷介质上。
[0031]控制部500由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以及进行与外部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500通过控制上述的输送部200和电压施加部80等各部件,在感应加热装置100中执行被加热物OH的加热。控制部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输送被加热物;电极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于向第一方向输送的所述被加热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并被施加交流电压;以及金属制的第一盖部,包围所述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盖部具有:第一插入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插入所述第一盖部内;第一送出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向所述第一盖部外送出;以及多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插入口及所述第一送出口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边缘部,所述边缘部由电绝缘性的磁性材料形成,并连续地包围所述第一插入口及所述第一送出口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包围所述第一盖部的金属制的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具有:第二插入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插入所述第二盖部内;第二送出口,用于将所述被加热物向所述第二盖部外送出;以及多个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入口及所述第二送出口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的总和比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排列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电极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上往复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冈纮斗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