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13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输送带的耐久性的液体喷出装置。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头,其被构成为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输送带,其具有被构成为能够粘贴介质的粘合层,且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粘合层来输送介质;加热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对输送带进行加热;按摁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按摁在被加热部加热了的输送带上;流道部件,其对向喷出头被供给的液体的流道进行规定;气流产生部,其被构成为能够产生用于被吹送至穿过了按摁部的输送带的气流;热交换机构,其被构成为能够在吸收热量的吸热部与释放热量的散热部之间进行热交换。散热部与流道部件接触,吸热部被配置于气流所移动的气道路径的中途。流所移动的气道路径的中途。流所移动的气道路径的中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将液体喷出在介质上来实施印刷的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具有:输送带,其通过使介质粘合的粘合层从而对介质进行输送;加热部,其对输送带进行加热;按压部,其将介质按摁在粘合层上;记录部,其对被输送的介质实施记录。由于加热部预先对输送带进行加热从而使粘合层变软,因此在按摁部将介质按压在粘合层上时,介质容易紧贴在输送带上。记录部在被按压部抑制了浮起的产生的介质上实施印刷。按压部为按摁部的一个示例,记录部为喷出头的一个示例。
[0003]根据构成输送带的材料,当通过加热部而使输送带被加热且输送带的温度为高温的状态持续时,存在输送带发生劣化的可能性。即,输送带的耐久性有可能变坏。因此,可考虑应用通过例如外部气体来对输送带进行冷却的方法。然而,由于基于外部气体的输送带的冷却能力受到设置环境的温度的影响,因此如果仅仅通过外部气体来冷却输送带,则有时会无法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1158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头,其被构成为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输送带,其具有被构成为能够粘贴所述介质的粘合层,且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粘合层来输送所述介质;加热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按摁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将所述介质按摁在被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所述输送带上;流道部件,其对向所述喷出头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流道进行规定;气流产生部,其被构成为能够产生用于被吹送至穿过了所述按压部的所述输送带的气流;热交换机构,其被构成为能够在吸收热量的吸热部与释放热量的散热部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流道部件接触,所述吸热部被配置于所述气流所移动的气道路径的中途。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表示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主视图。
[0007]图2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0008]图3为图2中所示出的A部的放大图。
[0009]图4为表示图2的加热部的示意侧视图。
[0010]图5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0011]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的示意侧视图。
[0012]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的示意侧视图。
[0013]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的示意俯视图。
[0014]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中的收纳部的示意俯视图。
[0015]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中的收纳部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关于通过向介质上喷出液体来实施印刷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为,例如通过向纸张或布帛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针对介质而印刷文字或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0017]在附图中,设为液体喷出装置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并以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以X轴和Y轴来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纵深方向Y,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重力方向Z。另外,宽度方向X为,被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X。此外,由于纵深方向Y为在印刷部中被印刷时的介质的输送方向,因此也称为输送方向Y。
[0018]第一实施方式
[0019]关于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
[0020]如图1所示那样,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具有柱梁结构的筐体12和操作部80。操作部80通过用户而被操作,例如具有由触摸面板式的液晶画面等构成的显示部81以及操作用的按钮等。
[0021]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通过支承面22a而对介质M进行支承并输送的输送部20、和通过向被支承面22a支承的介质M喷出液体从而实施记录动作的印刷部30。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对输送部20或印刷部30等液体喷出装置1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90。支承面22a经由后述的粘合层25从而对介质M进行支承。
[0022]如图2所示那样,输送部20具有输送带22、旋转辊23和驱动辊24。输送带22为被缠绕在旋转辊23和驱动辊24上的无接头状的带,其中,所述旋转辊23被配置在与印刷部30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所述驱动辊24被配置在与印刷部30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输送带22例如由橡胶构成。输送带22以旋转辊23与驱动辊24之间的输送路径的区域成为水平的方式而在作用有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被保持。
[0023]旋转辊23以及驱动辊24对输送带22的内周面22b进行支承。驱动辊24具有对驱动辊24进行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电机。当驱动辊24旋转时,伴随着旋转从而输送带22进行旋转,通过输送带22的旋转从而使旋转辊23进行从动旋转。
[0024]输送带22通过利用驱动辊24而向图2所示的实线的箭头标记的方向实施绕周旋转,从而将支承面22a所支承的状态的介质M向图2所示的实线的箭头标记的方向进行输送。并且,通过输送带22而在印刷部30中使介质M向输送方向Y被输送,在印刷部30中在介质M上被形成有图像。
[0025]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介质M进行放卷的放卷部16。放卷部16以卷筒体R1的旋转轴方向成为宽度方向X的方式来对卷绕了介质M的卷筒体R1进行支承。放卷部16通过利用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而使卷筒体R1向图2所示的实线的箭头标记的方向旋转,从而朝向输送部20而实施介质M的放卷。旋转驱动部的动作通过控制部90而被控制。输送辊21将从放卷部16上被放卷的介质M中继至输送带22为止。由此,介质M的状态成为被输送带22的支承面22a支承的状态。
[0026]如图3所示那样,在输送带22中,外周面为对介质M信息支承的支承面22a。输送带
22具有通过在支承面22a上涂布粘合剂从而以粘贴介质M的方式被构成的粘合层25。
[0027]如图2所示那样,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加热部50和按摁部60,其中,所述加热部50被构成为能够对输送带22进行加热,所述按摁部60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M按摁在被加热部50加热了的输送带22上。输送带22的粘合层25通过被加热部50加热从而发挥粘合性。自放卷部16被放卷的介质M通过按摁部60,从而被按摁在粘合层25上。而且,由于粘合层25与介质M紧贴,因而输送带22牢固地支承了介质M。即,输送带22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粘合层25来对介质M进行输送。由此,能够将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等作为能够印刷的介质M来处理。此外,印刷结束的介质M从输送带22上被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棉布、丝绸、羊毛、化学纤维、混纺等布帛能够作为介质M来使用。另外,关于加热部50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0028]将输送带22在图2所示的实线的箭头标记的方向上进行绕周旋转的路线称为绕周旋转路径。而且,将绕周旋转路径中的、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路径设为输送路径,将不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出头,其被构成为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输送带,其具有被构成为能够粘贴所述介质的粘合层,且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粘合层来输送所述介质;加热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按摁部,其被构成为能够将所述介质按摁在被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所述输送带上;流道部件,其对向所述喷出头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流道进行规定;气流产生部,其被构成为能够产生用于被吹送至穿过了所述按摁部的所述输送带的气流;热交换机构,其被构成为能够在吸收热量的吸热部与释放热量的散热部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流道部件接触,所述吸热部被配置于所述气流所移动的气道路径的中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收纳部,所述收纳部具有对所述喷出头和所述热交换机构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所述流道部件穿过所述收纳部的内部而与所述喷出头连通,所述气道路径以使来自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气流被送入到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方式被构成,所述收纳部具有吹出口,所述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优和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