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68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涉及竹吸管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钻孔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上料装置、转盘装置、回弹机构、夹持装置以及下料装置,通过该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工序复杂,需要重复上料、夹紧导致竹吸管容易破损的问题。致竹吸管容易破损的问题。致竹吸管容易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吸管制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竹吸管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竹吸管或者木管用来代替塑料吸管,竹吸管或木管由于采用天然的竹子或木材加工成型,竹吸管、木吸管是由天然绿色材料竹子、木材加工成型,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有效地减少了白色污染。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竹吸管制作设备大多结构较为复杂,且上料、下料与钻孔三个过程分离,通常是上料之后夹持,然后钻孔,下料之后重新上料,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旨在改善现有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工序复杂,需要重复上料、夹紧导致竹吸管容易破损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包括机架、钻孔组件,还包括上料装置、转盘装置、回弹机构、夹持装置以及下料装置,其中,所述转盘装置连接所述上料装置、回弹机构以及下料装置,其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上料装置传送的竹吸管的凹槽,所述转盘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将所述竹吸管传送至所述回弹机构位置,并在所述竹吸管被加工完成后将其传送至所述下料装置;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同轴心设置的转盘,且所述转盘通过转轴连接至步进电机;每个所述转盘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凹槽,且不同所述转盘上的凹槽的位置相同以共同配合用于承接竹吸管;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所述下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侧下方以用于承接从所述转盘装置落下的竹吸管,所述上夹持装置适于与所述下夹持装置配合以将落入所述下夹持装置内的所述竹吸管压紧;所述回弹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下方,且与所述夹持装置并排设置;所述回弹机构包括有用于承接从所述转盘落下的竹吸管的V型块,所述V型块下方通过支撑柱连接至第二底座,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中且可在所述第二底座内上下活动;所述支撑柱上套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V型块,以在所述V型块被下压后产生向上行程的趋势,并在所述上夹持装置取消对所述竹吸管的压紧时,驱动所述竹吸管朝向所述转盘的方向回弹,以将加工完毕的竹吸管送回所述转盘的凹槽内;所述钻孔组件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侧边,以在所述竹吸管被压紧在所述夹持装置内时朝向所述竹吸管运动并对所述竹吸管进行钻孔;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设置有朝向所述转盘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连接至所述转盘的侧上方以使得从储料仓落下的竹吸管滑落至所述转盘的凹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回弹机构并排设置,其中,所述下夹持装置包括V型底座,所述上夹持装置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V型底座相配合的V型夹块,所述气缸适于驱
动所述V型夹块朝向所述V型底座运动,以将竹吸管压紧在所述V型底座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V型块在复位状态下高于所述V型底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下方且靠近所述夹持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板与所述下夹持装置之间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所述转盘装置以使得所述竹吸管在下落过程中保持在所述凹槽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组件包括切屑槽、钻头、滚珠丝杠机构和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滚珠丝杆机构,所述钻头固定在所述滚珠丝杆机构上,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朝向所述夹持装置运动;所述切屑槽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下方以收集钻孔时所产生的废屑。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转盘装置、夹持装置以及钻孔组件。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管自动钻孔装置,其基于转盘的自动上下料方式,转盘每旋转一次,就完成一次竹木料的上料、转盘底部竹吸管的钻孔以及已钻孔竹吸管的下料,即可同步对竹吸管进行上、下料及钻孔,相对于其他上料下料钻孔过程分离的方式,效率更高;本方案装置结构紧凑,故占据空间更少;上下料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相比传统的用电机驱动的上下料装置,效率更高且节省电能;装置结构简单,拆卸维修十分方便,适合大批量的竹木料钻孔作业;装置设置回弹机构实现竹吸管在加工位置的回弹,结构巧妙且无需其他的电气驱动件。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工作时在竹吸管刚进入凹槽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工作时竹吸管落入下夹持装置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工作时竹吸管钻孔完毕后通过回弹机构弹回凹槽的位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的工作时竹吸管钻孔完毕后落入下料机构的位置示意图;图标:转盘1、右侧挡板2、后机架3、切屑槽4、钻头5、滑轨6、滚珠丝杠机构7、第一底座8、下料装置9、前机架10、左侧挡板11、步进电机12、气缸13、储料仓14、定位环15、V型底座16、回弹机构17、V型夹块18、联轴器19、转轴20、连接块21、第二底座22、弹簧23、支撑柱24、V型块25、机架底板26、支撑杆27、驱动电机28、竹吸管29。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钻孔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上料装置、转盘装置、回弹机构、夹持装置以及下料装置9,其中,所述转盘装置连接所述上料装置、回弹机构以及下料装置9,其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上料装置传送的竹吸管29的凹槽,所述转盘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将所述竹吸管29传送至所述回弹机构位置,并在所述竹吸管29被加工完成后将其传送至所述下料装置9;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所述下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侧下方以用于承接从所述转盘落下的竹吸管29,所述上夹持装置适于与所述下夹持装置配合以将落入所述下夹持装置内的所述竹吸管29压紧;所述回弹机构与所述夹持装置并排设置,所述回弹机构能在所述上夹持装置下压时产生向上行程的趋势,并在所述上夹持装置取消对所述竹吸管29的压紧时,驱动所述竹吸管29朝向所述转盘装置的方向回弹,以将加工完毕的竹吸管29送回所述转盘装置的凹槽内;所述钻孔组件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侧边,以在所述竹吸管29被压紧在所述夹持装置内时朝向所述竹吸管29运动,并对所述竹吸管29进行钻孔。
[0015]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竹吸管29仅是木质吸管的一种材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木质材料。
[0016]请参考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板26、前机架10、支撑杆27和后机架3,支撑杆27用于支撑所述机架底板26。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储料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化的竹吸管钻孔装置,包括机架、钻孔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装置、转盘装置、回弹机构、夹持装置以及下料装置,其中,所述转盘装置连接所述上料装置、回弹机构以及下料装置,其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上料装置传送的竹吸管的凹槽,所述转盘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将所述竹吸管传送至所述回弹机构位置,并在所述竹吸管被加工完成后将其传送至所述下料装置;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同轴心设置的转盘,且所述转盘通过转轴连接至步进电机;每个所述转盘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凹槽,且不同所述转盘上的凹槽的位置相同以共同配合用于承接竹吸管;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所述下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侧下方以用于承接从所述转盘装置落下的竹吸管,所述上夹持装置适于与所述下夹持装置配合以将落入所述下夹持装置内的所述竹吸管压紧;所述回弹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下方,且与所述夹持装置并排设置;所述回弹机构包括有用于承接从所述转盘落下的竹吸管的V型块,所述V型块下方通过支撑柱连接至第二底座,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中且可在所述第二底座内上下活动;所述支撑柱上套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V型块,以在所述V型块被下压后产生向上行程的趋势,并在所述上夹持装置取消对所述竹吸管的压紧时,驱动所述竹吸管朝向所述转盘的方向回弹,以将加工完毕的竹吸管送回所述转盘的凹槽内;所述钻孔组件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侧边,以在所述竹吸管被压紧在所述夹持装置内时朝向所述竹吸管运动并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吴贤王小鸿姜峰朱来发沈剑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