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32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电机组件,电池组件,电控组件;车架包括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形成有容纳槽,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内,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车架组件上,电池组件主要由第一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电机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车架组件上;电机组件主要由第二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通过对电动全地形车的车架做出上述设计,能够使电动全地形车搭载容纳更大的电器部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全地形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能够行走自如。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ATV能够与地面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
[0003]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全地形车电动化也成为节能减排号召下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但是全地形车的电动化意味着全地形车在搭载传统的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同时还需配备电池组件,为全地形车储存能量,且续航能力越长的全地形车意味着电池组件的体积和重量都会相应增加,在传统全地形车的车架上进行以上部件的装配对于电动全地形车的续航和自身轻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适配电动全地形车的特点,对于电动化全地形车的的车架做出颠覆性的改进属于本全地形车电动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装配性更优的电动全地形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用于驱动行走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组件;电池组件,电池组件用于为电动全地形车提供能源;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至少部分与驱动系统电连接;车架包括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形成有容纳槽,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内,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车架组件上,电池组件主要由第一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电机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车架组件上;电机组件主要由第二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
[0007]进一步地,第一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一车架长度,第二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二车架长度,第一车架长度与第二车架长度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2.3。
[0008]进一步地,第一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一车架长度,第二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二车架长度,第一车架长度与第二车架长度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1。
[0009]进一步地,车架包括车架连接件,第一车架组件与第二车架组件通过车架连接件
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车架还包括外接车架组件,外接车架组件的一端通过车架连接件连接至第一车架组件,外接车架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车架连接件连接至第二车架组件。
[0011]进一步地,将第一轮轴的中心线与第二轮轴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限定为轮轴距离,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可以通过车架连接件调整轮轴距离。
[0012]进一步地,第一车架组件相对于第二车架组件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的第二极限位置,当第一车架组件相对于第二车架组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轮轴距离限定为第一极限距离D1;当第一车架组件相对于第二车架组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轮轴距离限定为第二极限距离D2,D1与D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
[0013]进一步地,电池组件的一侧与第一车架组件连接,电池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车架组件连接;电池组件在容纳槽内提供承载力。
[0014]进一步地,车架连接件包括锁紧状态和非锁紧状态,当车架连接件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车架组件和车架组件可以相互分离,当车架连接件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之间实现紧固连接。
[0015]进一步地,车架还包括底部连接件和侧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设置在电池组件的底部,侧部连接件设置在电池组件的侧部,使电池组件与车架实现紧固连接。
[0016]进一步地,车架包括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车架连接件设置在第二预设位置上。
[0017]进一步地,侧部连接件和车架连接件均包括螺栓,侧部连接件的螺栓设置为基本沿电动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延伸,车架连接件的螺栓设置为基本沿电动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延伸。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对电动全地形车的车架做出上述设计,能够使电动全地形车搭载容纳更大的电器部件,以及具备更强的适配性和可替换性,减少电动全地形车的更新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电动全地形车的立体图;
[0020]图2是电池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控组件布置在车架上的立体图;
[0021]图3是图1的后轴侧视角立体图;
[0022]图4是电池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控组件设置在车架上的立体图;
[0023]图5是电池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控组件设置在车架上的俯视图;
[0024]图6是电池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控组件设置在车架上的侧视图;
[0025]图7是传动轴设置在车架上的侧视图;
[0026]图8是是电池组件设置在车架上的俯视图;
[0027]图9是电池组件设置在车架上的侧视图;
[0028]图10是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充电机构设置在车身覆盖件上的立体图;
[0030]图12是充电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3是充电机构在电动全地形车上的侧面剖视图;
[0032]图14是车架断开容纳电池的侧视图;
[0033]图15是侧部连接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6是底部连接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7是车架断开连接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36]图18是车架断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37]图19是车架变化的状态对比图;
[0038]图20是车架断开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9]图21是货箱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40]图22是货箱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1]图23是货箱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电动全地形车100,其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行走组件13、驱动系统14、传动系统15、电池组件16以及电控组件17。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组件;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用于为所述电动全地形车提供能源;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至少部分与所述驱动系统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所述第一车架组件和所述第二车架组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车架组件和所述第二车架组件之间形成有容纳槽,所述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电池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组件上,所述电池组件主要由所述第一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车架组件上;所述电机组件主要由所述第二车架组件提供承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组件沿所述电动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一车架长度,所述第二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二车架长度,所述第一车架长度与所述第二车架长度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一车架长度,所述第二车架组件沿电动全地形的前后方向占据的最大纵向长度为第二车架长度,所述第一车架长度与所述第二车架长度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车架连接件,所述第一车架组件与所述第二车架组件通过所述车架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外接车架组件,所述外接车架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车架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车架组件,所述外接车架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车架连接件连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江胡夏阳黄云强芮世仙李瑞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