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07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双氧水对褐煤进行处理后获得的第一组分内含有丰富的黄腐酸以及大分子腐殖酸,将第二组分与鸡粪和农作物秸秆发酵物一起作为原料,在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的发酵作用下能够产生更多的黄腐酸,以通过秸秆中生产提取的黄腐酸和腐殖酸作为有机肥的原料,能够使其之间进行配伍,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硝酸发生反应,使硝酸对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和硝化,从而制备出黄腐酸,既能够使农作物秸秆代替煤炭资源,降低黄腐酸的生产成本,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料
,具体涉及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畜禽粪尿、中药渣、作物秸秆,煤矿以及尾矿坝土中的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是很多都未得到循环利用,对以上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处理方式也是填埋和自然囤积,若能够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将其转换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增产,则能够起到很大程度上的环境改善和能源节约作用。
[0003]黄腐酸和腐植酸是腐殖质中无定形的有机混合物,黄腐酸相较于 腐植酸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高的生物活性,并含有丰富的羧基、酚羟基、醌基、甲氧基等多种官能团,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及环境等领域。矿物源和生化源是目前黄腐酸和腐植酸生产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以矿物源为原料制备的有机肥料种类较少,且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也不够明显,若能够通过可循环的尾矿坝土代替矿物源,使其结合农作物的发酵来生产有机肥料,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机肥料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旨在能够以可循环利用的废料为原料制备出能够对农作物进行增产的有机肥料。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所述含黄腐酸有机肥料的原料组分包括:有机肥组分、黄腐酸组分、菌渣有机肥组分、补充元素组分和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所述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为:S1、按照等重量比称取铜尾矿坝土和褐煤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50℃的条件下干燥3

4h,接着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经121℃高压灭菌20min后记作预反应组分;S2、按照1:2的料液比称取S1中的预反应组分与双氧水溶液进行混合,混合后放入30℃的水浴锅中,在转速为100

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2

3h,接着静置24h后,加入体积为该体系2

3倍的去离子水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以5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对上层液进行抽滤后,置于50℃的温度下真空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3,所得记作第一组分,对抽滤后的沉淀进行收集后记作第二组分;S3、将甘蔗秸秆和玉米秸秆按照等重量比混合,置于50

55℃的烘箱内烘干后经粉碎过100目筛,接着称取15

20重量份烘干粉碎后的粉体与3

5重量份S2中的第二组分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记作预发酵组分;S4、向S3的预发酵组分中倒入重量为其1/2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混入重量为预发酵组分10

15%的发酵菌种组分,接着置于28℃的条件下发酵96h,发酵结束后倒入重量为
预发酵组分3

5%的第一组分进行混合,所得即为有机肥组分;所述黄腐酸组分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与硝酸反应后制得;所述菌渣有机肥组分以杏鲍菇菌渣为原料经发酵工艺处理后制得。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S2中双氧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S2中混合搅拌的转速为200

300r/min,混合搅拌时间为15

20min。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发酵菌种组分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经扩大培养,直至悬浮液培养基内菌种浓度分别达到1
×
108‑1×
109个/克的浓度后,按照等重量比混合制得。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农作物秸秆为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大豆秸秆按照等重量比混合,经粉碎过100目筛后置于50

55℃的烘箱内干燥制得。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黄腐酸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5

6重量份农作物秸秆与100重量份硝酸溶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置于磁力搅拌器内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1h,接着冷却至常温并进行抽滤分离;步骤2、使用去离子水对步骤1中抽滤后的残渣进行洗涤,直至残渣为中性,最后对步骤1中抽滤的滤液和洗涤后的液体进行收集混合,所得记作反应溶液;步骤3、对步骤2中的反应溶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接着将过滤后的反应溶液置于60℃的条件下烘干,所得即为黄腐酸组分。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菌渣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采摘后新鲜的杏鲍菇菌渣置于50

55℃的烘箱内干燥3

5h,干燥后倒入粉碎机内粉碎至粒径为3cm以下,接着按照3:1的重量比将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与鸡粪进行混合,所得即为鸡粪菌渣组分;步骤二、分别对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里氏木霉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悬浮液培养基中菌种的浓度为1
×
108‑1×
109个/克,再按照1:2:3:1的体积比对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里氏木霉的悬浮液进行混合,所得记作菌种悬浮液;步骤三、称取15

20重量份菌种悬浮液倒入50

6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接着将混有菌种悬浮液的去离子水与100重量份鸡粪菌渣组分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26

28℃的条件下堆肥发酵,每隔2d进行一次翻堆,发酵时间为15d,所得记作菌渣有机肥组分。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补充元素组分为六水硝酸镁、四水硝酸钙、水合硅酸钠、硼酸和硫酸亚铁按照15:12:8:1:1的重量比混合制得。
[0014]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为: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5

40份有机肥组分、20

25份黄腐酸组分、32

35份菌渣有机肥组分、5

8份补充元素组分和0.3

0.5份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进行混合,以200

300r/min的转速搅拌8

10min后,所得即为含黄腐酸有机肥料。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及其制备工艺,与现有公知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使用双氧水对铜尾矿坝土和褐煤进行处理后获得的第一组分内含有丰
富的黄腐酸以及大分子腐殖酸,将第二组分与甘蔗秸秆及玉米秸秆一起作为原料,在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的发酵作用下能够产生更多的黄腐酸,以通过铜尾矿坝土和秸秆中生产提取的黄腐酸和腐殖酸作为有机肥的原料,能够使其之间进行配伍,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0017]2、本专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硝酸发生反应,使硝酸对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和硝化,从而制备出黄腐酸,既能够使农作物秸秆代替煤炭资源,降低黄腐酸的生产成本,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黄腐酸有机肥料的原料组分包括:有机肥组分、黄腐酸组分、菌渣有机肥组分、补充元素组分和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所述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为:S1、按照等重量比称取铜尾矿坝土和褐煤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50℃的条件下干燥3

4h,接着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经121℃高压灭菌20min后记作预反应组分;S2、按照1:2的料液比称取S1中的预反应组分与双氧水溶液进行混合,混合后放入30℃的水浴锅中,在转速为100

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2

3h,接着静置24h后,加入体积为该体系2

3倍的去离子水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以5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对上层液进行抽滤后,置于50℃的温度下真空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3,所得记作第一组分,对抽滤后的沉淀进行收集后记作第二组分;S3、将甘蔗秸秆和玉米秸秆按照等重量比混合,置于50

55℃的烘箱内烘干后经粉碎过100目筛,接着称取15

20重量份烘干粉碎后的粉体与3

5重量份S2中的第二组分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记作预发酵组分;S4、向S3的预发酵组分中倒入重量为其1/2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混入重量为预发酵组分10

15%的发酵菌种组分,接着置于28℃的条件下发酵96h,发酵结束后倒入重量为预发酵组分3

5%的第一组分进行混合,所得即为有机肥组分;所述黄腐酸组分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与硝酸反应后制得;所述菌渣有机肥组分以杏鲍菇菌渣为原料经发酵工艺处理后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双氧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混合搅拌的转速为200

300r/min,混合搅拌时间为15

2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发酵菌种组分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经扩大培养,直至悬浮液培养基内菌种浓度分别达到1
×
108‑1×
109个/克的浓度后,按照等重量比混合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黄腐酸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为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大豆秸秆按照等重量比混合,经粉碎过100目筛后置于50

55℃的烘箱内干燥制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靖帆邹元强汤永坚黄承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禾中加化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