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07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间隔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针对现有的监测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间隔棒、固定块和导线固定钩,所述间隔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连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间隔棒上设有两个监测装置,可以在导线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打开监测装置进行查看,因为监测装置基于北斗技术,因此,即使在恶劣天气,也可以进行监测,非常的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间隔棒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目前尚未检索到与本专利技术结构相同的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间隔棒。现有的远距离、大容量的超高压输电线,为了保证分裂导线线束间距保持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降低表面电位梯度,及在短路情况下,导线线束间不致产生电磁力,造成相互吸引碰撞或虽引起瞬间的吸引碰撞,但事故消除后即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档距中相隔一定距离安装了间隔棒。但在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区,大风、覆冰、昼夜过大的温差、降雪等恶劣天气,都会引起间隔棒的疲劳破坏或者导线受到覆冰的重压引起断线、跳闸等现象,从而给输电线路造成损害。北斗,即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历经30多年的论证、规划、建设,于2020年7月全球组网。同美国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同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0003]目前导线不具备监测装置,导致了在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区,大风、覆冰、昼夜过大的温差、降雪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出现导线出现损坏的情况,由于线路太长,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排除,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包括间隔棒、固定块和导线固定钩,间隔棒上设置有北斗定位仪,所述间隔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连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内,空腔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内,滑动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外,滑动块延伸至滑动槽外的一端与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套杆的一端,套杆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杆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横杆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短杆的一端,短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
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套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空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延伸至套杆内,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外,拉杆延伸至套杆内的一端与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开孔,横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杆,且顶杆与开孔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移动块的顶部为倾斜结构,固定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压杆的一端,压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的倾斜面相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滑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一端延伸至移动槽内,卡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开孔内,卡杆延伸至移动槽内的一端与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顶杆靠近卡杆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卡杆相适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当需要监测的时候,首先向上拉动拉杆,拉杆带动伸缩杆向上移动,伸缩杆带动横杆向上移动,横杆带动短杆向上移动,短杆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和向上移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和水平移动,第二转轴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收进空腔内,同时横杆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卡进开孔内,然后第三弹簧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卡杆水平移动,卡杆卡进卡槽内,然后将连杆放置在支撑柱上,使得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柱上,然后压杆带动移动块水平移动,移动块带动卡杆水平移动,卡杆脱离卡槽,然后第二弹簧带动伸缩杆向下移动,伸缩杆带动横杆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带动滑动块移动,滑动块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滑出限位孔卡进限位槽内,从而达到安装监测装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间隔棒上设有两个监测装置,可以在导线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打开监测装置进行查看,因为监测装置基于北斗技术,因此,即使在恶劣天气,便于快速进行排除位置,也可以进行监测,非常的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间隔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C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的D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间隔棒、2固定块、3导线固定钩、4支撑柱、5连杆、6监测装置、7固定槽、8空腔、9限位孔、10限位槽、11限位杆、12滑动槽、13滑动块、14套杆、15伸缩杆、16横杆、17短杆、18第一转轴、19连接杆、20第二转轴、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拉杆、24顶杆、25开孔、26移动槽、27移动块、28卡孔、29卡杆、30卡槽、31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实施例一:参照图1

6,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包括间隔棒1、固定块2和导线固定钩3,间隔棒1的顶部固定焊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套接有连杆5,连杆5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监测装置6,连杆5的底部凿有固定槽7,固定槽7套接在支撑柱4上,支撑柱4的顶部凿有空腔8,空腔8的两侧内壁上均凿有限位孔9,固定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凿有限位槽10,限位孔9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0内,限位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8内,空腔8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均凿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内,滑动块13的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外,滑动块13延伸至滑动槽12外的一端与限位杆11的顶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包括间隔棒(1)、固定块(2)和导线固定钩(3),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套接有连杆(5),连杆(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监测装置(6),连杆(5)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7),固定槽(7)套接在支撑柱(4)上,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空腔(8),空腔(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9),固定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孔(9)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0)内,限位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8)内,空腔(8)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内,滑动块(13)的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12)外,滑动块(13)延伸至滑动槽(12)外的一端与限位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1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套杆(14)的一端,套杆(14)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5)的一端,伸缩杆(1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16),伸缩杆(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杆(1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新型导线状态监测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6)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短杆(17)的一端,短杆(1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上固定安装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递进李双燕邓鉴鑫赵世杰潘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百惟云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