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97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包括:灯板,所述灯板包括电路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透光层,覆盖所述灯板,所述透光层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顶部区域具有凹槽,且所述透光层包括封装层和完全覆盖所述封装层上表面的吸光层,至少所述吸光层在凹槽处呈凹陷状。本公开实施例至少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以及墨色的一致性。装置的对比度以及墨色的一致性。装置的对比度以及墨色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1,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灯板300,灯板300包括电路板100和发光元件200。其中,电路板100在印刷阻焊油墨层时会产生厚度误差,且随着阻焊油墨层内溶剂的挥发,固化后阻焊油墨层的厚度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电路板100的底色存在差异。通常浅色电路板的阻焊油墨层的厚度小,深色阻焊油墨层的厚度大,进而导致使用该电路板的显示装置的黑屏墨色一致性差,对比度低,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0003]此外,由于阻焊油墨层和发光元件对环境光400的吸收率较低,当环境光400照射到显示装置上时,环境光400还会被发光元件200的引脚反射,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使用电压阀在灯板300上喷涂一种吸光的黑色油墨,黑色油墨可以掩盖发光元件200的引脚并提升电路板100的墨色一致性。然而喷墨打印的方式容易导致发光元件200无法正常显示,且其在提升环境光的吸收率以及对比度等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显示装置的墨色一致性、对比度以及环境光的吸收率。
[0006]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包括灯板,所述灯板包括电路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透光层,覆盖所述灯板,所述透光层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顶部区域具有凹槽,且所述透光层包括封装层和完全覆盖所述封装层上表面的吸光层,至少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凹槽处呈凹陷状。
[000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在所述凹槽处呈凹陷状,且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顶面。
[000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第一高度,所述发光元件的顶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差呈正相关;和/或,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1mm~0.3mm。
[000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2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3mm;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2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2mm;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1mm且小于或等于1.5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1mm。
[00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宽度,所述凹槽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第二宽度呈正相关;和/或,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差为0.1mm~0.5mm。
[00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6mm时,第一宽度与第二
宽度之差为0.5mm;在第一宽度小于6mm且大于或等于4mm时,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之差为0.4mm;在第一宽度小于4mm且大于或等于2.5mm时,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之差为0.3mm;在第一宽度小于2.5mm且大于或等于1.9mm时,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之差为0.2mm;在第一宽度小于2.5mm且大于或等于1.9mm时,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之差为0.1mm。
[001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封胶层,所述封胶层的材料包括透明环氧树脂、透明聚酯树脂、透明聚氨酯和透明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上表面的所述封装层的厚度为0.1mm~0.5mm;和/或,所述吸光层包括磨砂超黑透光层,所述磨砂超黑透光层的材料包括:基体树脂、色浆、分散剂、消泡剂、助剂、增韧剂和流平剂;所述磨砂超黑透光层的厚度为0.02mm~0.05mm。
[00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凹槽的横截面为矩形,和/或,所述凹槽与位于其相对两侧的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相等。
[0014]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电路板,将多个发光元件间隔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以形成灯板;将封装层与吸光层贴附设置,以形成透光层;将所述透光层覆盖所述灯板;对所述透光层进行模压处理,以在所述透光层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顶部区域形成凹槽,至少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凹槽处呈凹陷状。
[001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透光层包括:将所述吸光层压附在离型膜上;将压附有所述吸光层的所述离型膜放入模压模具;将所述封装层涂敷于所述吸光层远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
[0016]本公开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7]本公开实施例中,透光层覆盖灯板,透光层包括封装层和完全覆盖封装层上表面的吸光层,且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透光层具有凹槽。吸光层可以吸收环境光,以提高显示效果。由于吸光层的颜色通常较深,因此可以对电路板表面和发光元件表面起到遮挡作用,以改善电路板的墨色一致性,并降低发光元件对对比度的影响。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遮挡效果并增大吸光面积,从而能够明显提升墨色一致性、对比度以及环境光的吸收率。
[0018]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
[0022]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放大图。
[0024]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由
技术介绍
可知,喷墨打印的方式容易导致发光元件无法正常显示,且其在提升环境光的吸收率以及对比度等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经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喷墨打印时,部分油墨容易粘附在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由于油墨是不透光的,因此可能导致发光元件无法正常显示。第二,发光元件的表面呈白色或棕色,其对对比度的影响很大,且对环境光的吸收率较差。但油墨不透光,因此不能利用油墨遮盖发光元件表面以提升环境光的吸收率并改善对比度。另外,在喷墨打印时,调试设备耗时较久,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002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透光层覆盖灯板,透光层包括封装层和完全覆盖封装层上表面的吸光层。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透光层具有凹槽。吸光层的颜色通常较深,可以遮挡电路板,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墨色一致性。吸光层还可以遮挡发光元件,以降低发光元件对对比度的影响。此外,吸光层还可以吸收环境光,以减少环境光反射,进而提高显示效果。此外,透光层为凹槽设置,凹槽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所述灯板包括电路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透光层,覆盖所述灯板,所述透光层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顶部区域具有凹槽,且所述透光层包括封装层和完全覆盖所述封装层上表面的吸光层,至少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凹槽处呈凹陷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在所述凹槽处呈凹陷状,且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第一高度,所述发光元件的顶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差呈正相关;和/或,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1mm~0.3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2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3mm;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2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2mm;在所述第一高度大于1mm且小于或等于1.5mm时,所述第一高度差为0.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宽度,所述凹槽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呈正相关;和/或,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差为0.1mm~0.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6mm时,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差为0.5mm;在所述第一宽度小于6mm且大于或等于4mm时,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差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杨贵森马振兴岳云汪军王次平丁崇彬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艾比森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