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细胞因子在血液/浆灌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410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清除细胞因子吸附剂在血液/血浆灌流器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具有特异性选择功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通置于血液/血浆灌流罐中清除细胞因子,具有高效、安全、价格低廉、制备容易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按照吸附剂与血浆体积比为1∶10的比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细胞因子TNF-α吸附率达55%,对IL-1吸附率达57%,对IL-6吸附率达75%,对IL-8吸附率达42%,对蛋白质有一定影响,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电解质没有明显影响,证明选择的离子交换树脂是清除细胞因子的高效吸附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血液净化吸附剂,尤其涉及一种用阴离手交换树脂吸附细胞因子在血液/浆灌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重度感染可引起死亡。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毒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内毒素还可刺激多种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内皮细胞活化,产生细胞因子加剧感染过程,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 IL-l-、 IL-6和IL-8,重度感染最终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至死亡。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患者,其肠道中细菌及内毒素可穿过上皮屏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和器官,同时肝病时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和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促进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与发展;肝病时往往合并黄疽,血中增高的胆红素可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使其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也促使内毒素血症的形成,进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TNF、 IL-l-、 IL-6和IL-8,加剧疾病发展过程。目前采用血液/血浆灌流器尚缺乏清除内毒素血症中细胞因子的血液净化吸附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细胞因子在血液/浆灌流中的应用,采用具有特异性选择功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置于血液/血浆灌流罐中可以高效清除细胞因子。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3作为清除细胞因子吸附剂在血液/血浆灌流器中的应用。上述吸附剂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阴离子交换树脂选用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合成,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共聚物珠体,然后向共聚物珠体中引入可离子化的基团合成后制得;A、 共聚物珠体(交联聚笨乙烯珠体)的制备采用单体是笨乙烯和二乙烯苯,珠体采用自由基悬浮共聚合制成;B、 共聚物珠体(交联聚苯乙烯珠体)的功能基化一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笨乙烯系强碱性和(或)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由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胺化制得,对交联聚苯乙烯的氯曱基化可通过弗里德尔-克拉夫茨烷基化反应在交联聚苯乙烯的苯环上引入氯甲基,当氯甲基树脂再与叔胺反应则形成季胺型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或当氯曱基树脂与氨、伯胺或仲胺反应则形成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清除内毒素血症中细胞因子的具体步骤A. 灌流器的准备将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灌流器垂直固定,用无菌生理盐水自下而上沖洗灌流器,轻轻敲打灌流器排除气泡,再用肝素生理盐水溶液预充灌流器;血液灌流时,用动静脉管路以常规方式连接灌流器;血浆灌流时,则需要连接血浆分离器;并连接动、静脉压监测及气泡检测装置及保温装置,调整保温温度至37。C;B. 血液通路(1) 静脉穿刺置管(双腔管)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2) 动静脉直接穿刺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肘正中静脉、股静脉等;C. 肝素的使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肝素,肝素常用剂量首剂lmg 3mg/kg体重,追加维持剂量8mg ~ 15mg/h。对肝素用量过大出现出血倾向时, 应停用肝素并考虑使用鱼精蛋白静脉緩慢推注;D. 灌流操作连接动脉血路,开动血泵,血流量控制在50ml~ 100ml/min, 血液流至肝素管前,注入首剂肝素,调节肝素维持量(如做血浆灌流则需要 连接血浆分离器),连4妻静脉管^各或静脉针,调节血流量至150ml ~ 200ml/min 或血浆流量25士5m1,或同时连接动、静脉管路,每个灌流器治疗时间为1~ 3小时;E. 灌流结束关闭血泵,断开动脉管路,连接生理盐水250ml左右,开动 血泵,流量为50ml~ 100ml/min,将剩余血液回输后,断开静脉管^各,穿刺 部位应加压包扎止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具有特异性选择功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置于血 液/血浆灌流罐中清除细胞因子,具有高效、安全、价格低廉、制备容易和操 作筒便的特点,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按照吸附剂与血浆体积比为l: IO的比例, 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细胞因子TNF-cc吸附率达55%,对IL-1吸附率达570/0, 对IL-6吸附率达75。/。,对IL-8吸附率达42。/。,对蛋白质有一定影响,对电解 质无明显影响,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电解质没有明显影响,证明选 择的离子交换树脂是清除细胞因子的高效吸附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清除细胞因子吸附剂在血液/血浆灌流器中的应用。采用具有特异性选择功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置于血液/血浆灌流罐中可以高效清除细胞因子。上述作为吸附剂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阴离子交换树脂选用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合成,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共聚物珠体,然^向共聚物珠体中引入可离子化的基团合成后制得;A、 共聚物珠体(交联聚笨乙烯珠体)的制备 采用单体是笨乙烯和二乙烯苯,珠体采用自由基悬浮共聚合制成;B、 共聚物珠体(交联聚苯乙烯珠体)的功能基化一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的 制备苯乙烯系强碱性和(或)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由氯甲基化交联聚 苯乙烯胺化制得,对交联聚苯乙烯的氯曱基化可通过弗里德尔-克拉夫茨烷基 化反应在交联聚笨乙烯的苯环上引入氯曱基,当氯曱基树脂再与叔胺反应则 形成季胺型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或当氯曱基树脂与氨、伯胺或仲胺反应则 形成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清除内毒素血症中细胞因子的具体步骤A. 灌流器的准备将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灌流器垂直固定,用无菌生理 盐水自下而上沖洗灌流器,轻轻敲打灌流器排除气泡,再用肝素生理盐水溶 液预充灌流器;血液灌流时,用动静脉管路以常规方式连接灌流器;血浆灌 流时,则需要连接血浆分离器;并连接动、静脉压监测及气泡检测装置及保 温装置,调整保温温度至37。C;B. 血液通路(1) 静脉穿刺置管(双腔管)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2) 动静脉直接穿刺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肘正中 静脉、股静脉等;C. 肝素的使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肝素,肝素常用剂量首剂lmg 3mg/kg体重,追加维持剂量8mg 15mg/h。对肝素用量过大出现出血倾向时, 应停用肝素并考虑使用鱼精蛋白静脉緩慢推注;D. 灌流操作连接动脉血路,开动血泵,血流量控制在50ml~ 100ml/min,血液流至肝素管前,注入首剂肝素,调节肝素维持量(如做血浆灌流则需要6连接血浆分离器),连接静脉管路或静脉针,调节血流量至150ml ~ 200ml/min 或血浆流量25土5ml,或同时连接动、静脉管路,每个灌流器治疗时间为1~ 3小时;E.灌流结束关闭血泵,断开动脉管路,连接生理盐水250ml左右,开动血泵,流量为50ml~ 100ml/min,将剩余血液回输后,断开静脉管3各,穿刺部位应加压包4L止血。体外实验记录l.材料和方法1. 1树脂准备阴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均经过筛、酸、碱、乙醇和冷热水处理,装入自制 灌流器中,灌流器两端装有80目过滤网,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并经溶出 物、热源和急性毒性实验合格后备用。每次灌流树脂用量为10ml。1. 2血浆准备取经血浆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清除细胞因子吸附剂在血液/血浆灌流器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