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26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内侧的混合反应池、生物沉淀池A、生物反应池A、生物沉淀池B、生物反应池B、厌氧环境池、生物净化池、清水蓄水池和紫外消毒灯,清水蓄水池位于主体的内侧中心处,且清水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紫外消毒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首先,在回收装置中增加厌氧环境池,利用厌氧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等,将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等直接转化为N2和N2O排除,进一步提高尾水处理效率;其次,在清水蓄水池的上方设置了防护顶盖,可有效防止外界的异物和其他处理池内的液体溅射到清水蓄水池内部,保证清水蓄水池内水体的洁净度,同时利用紫外消毒灯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菌。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尾水回收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固体污染物和可溶性污染物,其中,固体污染物主要为鱼类粪便、残饵以及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死亡残骸等;可溶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氨氮、亚硝酸盐等)、磷、有机物、硫化物、抗生素、重金属等。养殖水体中可溶性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积累,会严重危害养殖动物健康。水产养殖尾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回收处理,才能重复利用,而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就是一种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多次处理的回收处理装置,如公开号为“CN113666572A”的现有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养殖尾水的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多个反应池组成,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处理水体时的设施占地面积,同时各处理阶段的反应池依次相邻连通,可提升水体的处理水量,缩短处理时间,相比现有尾水处理装置无需增加额外的净化设备,搭建及运行成本低
……”
,可以看出该申请中所描述的就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尾水回收利用装置,将水产养殖尾水依次经过生物沉淀池、生物反应池及生物净化池的沉淀、曝气及生物净化处理后,可实现高效的脱氮除磷及水体净化的效果,不仅处理时效短,且无需添加额外化学试剂或增设净化装置,即可完成回收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水还输至养殖池内再利用,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
[0003]然而,原有装置主要是在有氧环境中利用硝化细菌等将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氧化为硝酸盐,因此处理后的水体中硝酸盐的浓度出现升高,如果处理后的水循环利用,会导致养殖环境中硝酸盐浓度越来越高,长时间积累后会超过养殖排放标准,也有可能在溶解氧氧浓度低的时候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的亚硝酸盐、氨氮等。另外,上述专利中的这种水产养殖尾水回收利用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因清水蓄水池上方没有设置任何的遮挡结构,导致外界的异物甚至其他处理池内的液体容易溅射到清水蓄水池内部,造成清水蓄水池内水体被再污染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回收利用装置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处理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内侧的混合反应池、生物沉淀池A、生物反应池A、生物沉淀池B、生物反应池B、厌氧环境池、生物净化池、清水蓄水池和紫外消毒灯,所述清水蓄水池位于主体的内侧中心处,且清水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紫外消毒灯,所述混合反应池、生物沉淀池A、生物反应池A、生物沉淀池B、生物反应池B和生物净化池环绕在清水蓄水池的周围,并依次串联,厌氧环境池设置在生物反应池B和生物净化池之间,所述清水蓄水池的顶端安装有防护
顶盖,所述清水蓄水池上连接有输水管道,所述防护顶盖的表面开设有与输水管道相对应的T形滑座,所述清水蓄水池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T形滑座,所述T形滑座的顶端伸出至清水蓄水池的顶部,并固定有矩形座,所述矩形座的顶端贯穿至防护顶盖的顶部,并与防护顶盖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防护顶盖的中心处设置有气浮结构,所述厌氧环境池(10)内填充有陶粒、火山岩等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且厌氧环境池(10)上还通过管道设置有一个单向阀。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防护顶盖顶部表面的U形拨块,所述U形拨块的一侧固定有侧卡块,所述矩形座的顶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卡孔,所述侧卡块的端部插入至限位卡孔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簧A、T形滑槽和T形滑块,所述T形滑槽开设在防护顶盖的顶部表面,所述弹簧A通过T形滑块活动设置在T形滑槽内,且弹簧A的顶端伸出至防护顶盖的顶部,并与U形拨块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T形滑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圆柱形安装槽,所述T形滑块的一端插入至圆柱形安装槽中,所述防护顶盖的表面还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位于T形滑槽的左侧。
[0008]优选的,所述清水蓄水池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T形滑座和环形滑槽之间,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内槽、弹簧B、伸缩卡珠和圆形卡槽,所述T形滑座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通过弹簧B活动安装有伸缩卡珠,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卡槽,所述伸缩卡珠的端部嵌入至其中一个圆形卡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气浮结构包括圆形槽、浮球、顶杆和顶板,所述圆形槽开设在防护顶盖的顶部中心处,所述浮球设置在清水蓄水池的内侧,所述浮球的顶部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贯穿至圆形槽的内部,并安装有顶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在回收装置中增加厌氧环境池,利用厌氧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等,将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等直接转化为N2和N2O排除,进一步提高尾水处理效率。其次,在清水蓄水池的上方设置了防护顶盖,可有效防止外界的异物和其他处理池内的液体溅射到清水蓄水池内部,保证清水蓄水池内水体的洁净度,同时利用紫外消毒灯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再利用,从而提升整个回收利用装置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清水蓄水池和防护顶盖连接处的正视剖视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定位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1、主体;2、混合反应池;3、生物沉淀池A;4、生物反应池A;5、生物沉淀池B;6、生物反应池B;7、生物净化池;8、清水蓄水池;81、输水管道;82、防护顶盖;83、矩形座;84、连接结构;841、U形拨块;842、侧卡块;843、限位卡孔;844、T形滑槽;845、T形滑块;846、弹簧A;85、T形滑座;86、环形滑槽;87、定位结构;871、内槽;872、弹簧B;873、伸缩卡珠;874、圆形卡槽;88、9、气浮结构;91、圆形槽;92、浮球;93、顶杆;94、顶板;10、厌氧环境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在主体1内侧的混合反应池2、生物沉淀池A3、生物反应池A4、生物沉淀池B5、生物反应池B6、厌氧环境池10将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等直接转化为N2和N2O排除,降低硝酸盐的浓度作用、生物净化池7、清水蓄水池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在主体(1)内侧的混合反应池(2)、生物沉淀池A(3)、生物反应池A(4)、生物沉淀池B(5)、生物反应池B(6)、厌氧环境池(10)、生物净化池(7)、清水蓄水池(8),所述清水蓄水池(8)位于主体(1)的内侧中心处,且清水蓄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紫外消毒灯(88),所述混合反应池(2)、生物沉淀池A(3)、生物反应池A(4)、生物沉淀池B(5)、生物反应池B(6)和生物净化池(7)环绕在清水蓄水池(8)的周围,并依次串联,厌氧环境池(10)设置在生物反应池B(6)和生物净化池(7)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蓄水池(8)的顶端安装有防护顶盖(82),所述清水蓄水池(8)上连接有输水管道(81),所述防护顶盖(82)的表面开设有与输水管道(81)相对应的T形滑座(85),所述清水蓄水池(8)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环形滑槽(86),所述环形滑槽(86)内滑动安装有T形滑座(85),所述T形滑座(85)的顶端伸出至清水蓄水池(8)的顶部,并固定有矩形座(83),所述矩形座(83)的顶端贯穿至防护顶盖(82)的顶部,并与防护顶盖(8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84),所述防护顶盖(82)的中心处设置有气浮结构(9),所述厌氧环境池(10)内填充有陶粒、火山岩等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且厌氧环境池(10)上还通过管道设置有一个单向阀,主要是考虑到N2和N2O气体的排放问题,单向阀的设计使得只能向外排气体,不能进气体,只允许气体单向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84)包括滑动设置在防护顶盖(82)顶部表面的U形拨块(841),所述U形拨块(841)的一侧固定有侧卡块(842),所述矩形座(83)的顶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卡孔(843),所述侧卡块(842)的端部插入至限位卡孔(84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来廖森泰杨琼邝哲师李庆荣邢东旭黎尔纳邹宇晓王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