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99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包括步骤:加载浅剖数据;确定钻孔位置并获得海底深度;确定钻孔数据类型,对钻孔数据进行格式整理以使钻孔数据的起始深度与海底深度相一致;钻孔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年数据、粒度数据、有孔虫数据和古地磁极性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钻孔数据由深度转换为时间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的标定;实现测年数据粒度有孔虫丰度以及古地磁与浅剖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与对比验证。本方案改变传统浅剖与钻井数据分开分析的方法,而是将两者联合起来,将多种钻井指标(粒度、有孔虫、测年和古地磁)与浅剖相互验证,以最大程度降低多解性,提高浅剖地层解释的可靠性。高浅剖地层解释的可靠性。高浅剖地层解释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地震资料解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沉积演化研究方面,浅地层剖面测量采集成本低,可以实现大范围地下地层结构识别,但是无法确定各个地层的时代及沉积特征;而钻孔成本高,可以确定获得所取岩心的时代及沉积特征,但是仅能实现钻孔位置处地下地层结构,无法实现大范围地下地层结构识别。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且晚第四系研究中一直也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但是现有方法是将两者分开研究,最后再将两者的研究结果拼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即无论是浅剖地层结构的解释还是钻孔解释都具有一定的多解性,单独解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吻合,强行将两者结果拟合得到的结论可能并不正确。
[0003]钻孔能提供非常多的技术指标,例如粒度,有孔虫丰度,古地磁,测年等;为了更好的实现钻孔参数与浅剖的联合分析,结合浅剖地震剖面的特点,亟待提出一种新的浅剖井震联合分析思路,通过各个指标的严格对比和相互验证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以最大程度减少钻孔数据对比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浅剖和钻井数据分开研究,再将结果直接拼合的方式进行分析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通过各个指标的严格对比和相互验证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加载浅剖数据,所加载的浅剖坐标为代表实际位置的坐标;
[0007]步骤2、确定钻孔位置,并根据钻孔位置获得海底深度;
[0008]步骤3、数据指标选择与数据格式整理:确定钻孔数据类型并对钻孔数据进行格式整理;所述钻孔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年数据、粒度数据、有孔虫数据和古地磁极性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09]步骤4、钻孔数据与浅剖的标定:浅剖坐标为时间,钻孔数据坐标为深度,将钻孔数据由深度转换为时间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的匹配;
[0010]步骤5、结合钻孔数据的特点,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联合的对比与验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测年数据,测年数据与地震的对比与验证采用以下方式:
[0012]根据测年结果从上到下按照顺序划分出沉积期次,观察划分的沉积期次内的地震相特征与理论沉积期次的地震相特征是否吻合;如果基本吻合,则进行下一沉积期次的对
比,直到所有测年结果都经过地震相对比验证;如果个别测年结果不吻合,则对其进行舍弃;如果大量测年结果与地震相不吻合,则测年结果可靠性差,需要进行重新对比验证。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粒度数据,并以平均粒径作为粒度数据指标,在进行粒度与浅剖数据的对比与验证时,具体采用以下方式:
[0014](1)重要分界面的确定:以平均粒径的变化来表征波阻抗的变化从而建立浅剖与粒度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浅剖剖面为基准,划定浅剖解释的地震层位分界面;
[0015](2)对分界面内粒度变化趋势分析:粒度数据的增加、持平和减少的组合与气候周期性的变冷变暖相对应;
[0016](3)根据井震联合的结果划分层位确定分析范围,并根据粒度变化的具体情况划分粒度变化周期,根据粒度变化的规律判断粒度的突变点位置与重要分界面的关系,如果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则说明粒度数据结果可靠性高。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有孔虫数据,并以有孔虫丰度作为有孔虫数据指标,有孔虫丰度与浅剖的联合分析过程如下:
[0018](1)按照有孔虫丰度连续性进行分组,初步划分海陆相:将有孔虫丰度为零的连续沉积组合划分为陆相沉积,其余部分为海相沉积;
[0019](2)确定海陆相界面与浅剖波阻抗界面关系:定义有孔虫丰度变化的硬接触和软接触,所述硬接触是指有孔虫含量的在海陆相边界处发生突然变化,软接触是指有孔虫含量的在海陆相边界处发生缓慢变化;
[0020](3)界面内海陆相与浅剖地震相变化的联合分析:若有孔虫丰度所指示的界面内的地震相具有一致性,且有孔虫的突变点位置与浅剖强波阻抗界面基本呈现好的吻合关系,同时沉积间断,海陆相变化与浅剖地震相之间的具有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标定后的数据可靠性高。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古地磁数据,在进行古地磁与钻井的对比与验证时,具体采用以下方式:
[0022]1)首先验证古地磁反转界线与浅剖剖面强反射同相轴是否具有好的对应关系,所述好的对应关系是指在浅剖剖面上,古地磁变化点附近的浅剖剖面同相轴横向上实现连续追踪;如果同相轴横向上不可连续追踪则认为两者不可对比,根据步骤1

4重新检查,排除错误;
[0023]2)然后开展主要界面的对比验证:在传统的古地磁解释提供主要界面的位置基础上根据浅剖剖面做进一步对比验证,首先确定浅剖剖面上主要控制性界面B/M和M/G界面位置,在浅剖剖面上,B/M界面和M/G界面出现明显的地震相变化;其次确定次级的Blake、Jara事件界面,在浅剖上,Blake事件界面对应的浅剖剖面同相轴在工区能够追踪。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在进行钻孔数据格式整理时,将钻孔数据分别统一加上海底深度以使钻孔数据的起始深度与海底深度相一致。
[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海底深度H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0026]H=1.5*T
S
/2
[0027]其中,T
S
为浅剖海底双程旅行时。
[00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钻孔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由深度转换为时间:
[0029]T=2*D/v
[0030]其中,D为钻孔数据的深度,T为钻孔数据的双程旅行时间,v为平均速度。
[0031]进一步的,所述钻孔数据为多种时,在步骤5之后还包括对多种钻孔数据与浅剖联合解释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验证的步骤。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33]本方案改变传统浅剖与钻井数据分开分析的方法,而是将两者联合起来分析,将多种钻井指标(粒度、有孔虫、测年和古地磁)与浅剖相互验证,以最大程度降低多解性,提高浅剖地层解释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浅剖井震联合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浅剖和钻孔数据的加载及钻孔处海底深度确定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震标定后浅剖与测年联合解释示意图;
[0037]图4为典型的传统测年解释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震标定后浅剖与粒度联合解释示意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震标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加载浅剖数据,所加载的浅剖坐标为代表实际位置的坐标;步骤2、确定钻孔位置,并根据钻孔位置获得海底深度;步骤3、数据指标选择与数据格式整理:确定钻孔数据类型并对钻孔数据进行格式整理;所述钻孔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年数据、粒度数据、有孔虫数据和古地磁极性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步骤4、钻孔数据与浅剖的标定:浅剖坐标为时间,钻孔数据坐标为深度,将钻孔数据由深度转换为时间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的匹配;步骤5、结合钻孔数据的特点,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联合的对比与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测年数据,测年数据与地震的对比与验证采用以下方式:根据测年结果从上到下按照顺序划分出沉积期次,观察划分的沉积期次内的地震相特征与理论沉积期次的地震相特征是否吻合;如果吻合,则进行下一沉积期次的对比,直到所有测年结果都经过地震相对比验证;如果个别测年结果不吻合,则对其进行舍弃;如果大量测年结果与地震相不吻合,则测年结果可靠性差,需要进行重新对比验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粒度数据,并以平均粒径作为粒度数据指标,在进行粒度与浅剖数据的对比与验证时,具体采用以下方式:(1)确定重要分界面:以平均粒径的变化来表征波阻抗的变化从而建立浅剖与粒度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浅剖剖面为基准,划定浅剖解释的地震层位分界面;(2)对分界面内粒度变化趋势分析:粒度数据的增加、持平和减少的组合与气候周期性的变冷变暖相对应;(3)根据井震联合的结果划分层位确定分析范围,并根据粒度变化情况划分粒度变化周期,根据粒度变化的规律判断粒度的突变点位置与重要分界面的关系,如果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则说明粒度数据结果可靠性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钻孔数据类型为有孔虫数据,并以有孔虫丰度作为有孔虫数据指标,有孔虫丰度与浅剖的联合分析过程如下:(1)按照有孔虫丰度连续性进行分组,初步划分海陆相:将有孔虫丰度为零的连续沉积组合划分为陆相沉积,其余部分为海相沉积;(2)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毕世普梅西黄龙秦亚超王忠蕾密蓓蓓熊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