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45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涉及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去除技术领域。该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醛基类物质10~45%、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1~3%、聚烷基醚类物质20~30%、有机溶剂1~3%、无机絮凝剂20~55%、反应引发剂2~6%、镁盐1~6%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所述镁盐为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针对性的多去除溶解性的含酚类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去除COD的效果,并且可去除绝大部分生化处理后残留的COD,直接将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至达标排放要求,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投资费用和处理费用。量的投资费用和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去除
,具体为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气化含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无机污染物铵盐、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等,还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除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脂肪族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含氮、硫、氧的杂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甲酚、二甲酚及其同系物等,多环芳烃包括萘、蒽、菲、α

苯并芘等,杂环化合物包括吡啶、喹啉、吲哚、氮杂联苯等。该类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和苯类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环状分子结构,其分子的芳香环较为稳定,并且酚类化合物在氧气等多种氧化剂的作用下,羟基基团较易被取代从而转化为醌类等显棕色的化合物。
[0003]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煤气化含酚废水中的有机物不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完全去除掉,经生化处理后残余有机物浓度也远远超过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只能进一步深度处理目前,很多煤气化含酚废水的处理都以生化为主,然后辅以后段深度处理达到排放或回用,如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峰煤集团等众多的煤化工企业,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大部分采用如下工艺流程:预处理系统

生化处理系统

絮凝沉降

深度处理

排放或回用,煤气化含酚废水经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通常是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
[0004]但是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无法直接达到排放或者是回用要求,必须通过催化氧化或膜分离等其他工艺途径作为深度处理将其绝大部分去除,以满足排放或回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解决了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无法直接达到排放或者是回用要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醛基类物质10~45%、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1~3%、聚烷基醚类物质20~30%、有机溶剂1~3%、无机絮凝剂20~55%、反应引发剂2~6%、镁盐1~6%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所述镁盐为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优选的,所述醛基类物质为甲醛、乙醛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优选的,所述有机溶液选用磺化煤油、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260#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09]优选的,所述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CBS,所述无机絮凝剂为固体硫酸铝、硫酸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的,所述聚烷基醚类物质为聚环氧乙烷二胺、聚环氧丙烷二胺、聚环氧乙烷中
的一种或多种。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引发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所述无机絮凝剂粒度为10~250目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与煤气化含酚废水体积比为10:1~1:10。
[0014]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使用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按配方重量百分配比选取醛基类物质、聚烷基醚类物质和镁盐放置于反应容器中,均匀搅拌40~60mi n,控制温度至30~80℃,直至混合调配均匀,获得反应组分一;
[0016]步骤二、将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与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使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完全溶于去离子水中后投加至所述反应组分一中,得到反应组分二;
[0017]步骤三、对所述反应组分二进行均匀搅拌,同时均速向所述反应组分二所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引发剂,对所述反应容器加温使所述反应组分二与所述反应引发剂进行反应;
[0018]步骤四、当所述反应组分二与所述反应引发剂反应完全后,停止加温,并自然冷却,然后通过过滤即得到产品。
[0019]所述加入反应引发剂的时间为20~40mi n,同时保持温度在30~80℃。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选取醛基类物质、聚烷基醚类物质和镁盐均匀搅拌直至混合调配均匀,然后将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与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使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与去离子水完全溶于去离子水中后投加至反应,再对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去离子水和反应组分一进行均匀搅拌,同时均速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引发剂,进行反应,当反应完全后,停止加温,并自然冷却,然后再倒入煤气化含酚废水,与煤气化含酚废水中的酚类有机物进行反应,发生沉淀,从而可更有针对性的多去除溶解性的含酚类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去除COD的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醛基类物质、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聚烷基醚类物质、有机溶剂、无机絮凝剂、反应引发剂、镁盐和去离子水等物质成分,可去除绝大部分生化处理后残留的COD,直接将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至达标排放要求,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投资费用和处理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
料:醛基类物质20%、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3%、聚烷基醚类物质20%、有机溶剂1%、无机絮凝剂20%、反应引发剂2%、镁盐6%和28%的去离子水,所述镁盐为氯化镁。
[0026]通过选取醛基类物质、聚烷基醚类物质和镁盐均匀搅拌直至混合调配均匀,然后将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与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使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与去离子水完全溶于去离子水中后投加至反应,再对有机溶液、无机絮凝剂和镁盐、去离子水和反应组分一进行均匀搅拌,同时均速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引发剂,进行反应,当反应完全后,停止加温,并自然冷却,然后再倒入煤气化含酚废水,与煤气化含酚废水中的酚类有机物进行反应,发生沉淀,从而可更有针对性的多去除溶解性的含酚类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去除COD的效果。
[0027]所述醛基类物质为甲醛、乙醛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所述有机溶液选用磺化煤油、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260#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29]所述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CBS,所述无机絮凝剂为固体硫酸铝、硫酸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醛基类物质10~45%、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1~3%、聚烷基醚类物质20~30%、有机溶剂1~3%、无机絮凝剂20~55%、反应引发剂2~6%、镁盐1~6%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所述镁盐为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醛基类物质为甲醛、乙醛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液选用磺化煤油、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260#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胶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剂CBS,所述无机絮凝剂为固体硫酸铝、硫酸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烷基醚类物质为聚环氧乙烷二胺、聚环氧丙烷二胺、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引发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剑韬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