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38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6
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及半导体器件,壳体设有通孔,半导体器件穿过通孔;半导体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半导体、中间连接端子、第二半导体、第二连接端子,中间连接端子形成第一端,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形成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壳体外且第二端位于壳体内,或,第一端位于所述内且第二端位于壳体外。半导体器件用于将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温差转换为电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半导体器件能够及时获取到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以使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过大时,能够及时的处理,避免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避免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避免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储能装置成本的快速下降,电池储能装置由于其应用的灵活性、高可靠控性、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布局。
[0003]由于昼夜温差、开门检修时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设备与环境的温差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在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凝露导致电气绝缘失效、器件腐蚀、霉菌生长等,造成储能装置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能够及时获取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以避免凝露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本申请通过设置半导体器件,能够及时获取到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以避免凝露的产生,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以为电池储能、电站储能或数据中心的储能等设备。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及半导体器件,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器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半导体、中间连接端子、第二半导体、第二连接端子,所述中间连接端子形成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形成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或,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温差转换为电能。壳体可以设有通孔,半导体器件穿过通孔,一端位于壳体内,一端位于壳体外。半导体器件可以采用温差电材料,能够将温差转换为电能。半导体器件的第一端用于采集壳体外的温度,半导体的第二端用于采集壳体内的温度,半导体将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即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温差)转化为电能,获取到半导体器件的电能即获取了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
[0007]第一半导体可以为N型半导体,可以产生电子,第二半导体可以为P型半导体,可以产生空穴。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之间可以形成PN结。可通过调整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材料成分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或通过掺杂调整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数量,提高温度差测量的精确性、及改变告警阈值,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0008]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是引起储能装置产生凝露的重要因素,如果湿度较大且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碰到温度相对较低(低于该条件下空气的露点温度)的固态表面,就会产生凝露现象,进而在相关设备部件的表面产生一定量的液态水。为了避免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需要对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获取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大于阈值时,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避免在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
[0009]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半导体器件穿过壳体的通孔,能够及时采集到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以使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过大时,能够及时的处理,避免储能装置内产生凝露。相比于现有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温度传感器存在失效率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半导体器件采集温度可靠性高,不易失效。
[00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待监测件,所述待监测件为电池管理器、电池控制器、变压器、绝缘检测器及配电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件的温度。第二端可以与待监测件接触,也可以位于待监测件的周围与待监测件存在间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端设置在易于产生凝露的位置,或者受凝露影响较大的部件上,能够及时监测待监测件与壳体外的温差。
[00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凝露产生区,所述凝露产生区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凝露产生区。储能装置内的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可能会存在差异,导致储能装置内不同位置产生凝露的时间及条件可能会有差异。此外,凝露对储能装置内的一些部件影响可能较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端设置在易于产生凝露的位置,或者受凝露影响较大的部件上,能够及时监测凝露的产生。
[001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背离所述第二端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或,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端背离第二端的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时,第一端能够接触到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第一端位于壳体外,第一端可以采集壳体外的温度。第一端伸出壳体的外表面时,通过第一端弯折设置,以使第一端与壳体的外表面贴合,避免了伸出壳体的第一端悬空,第一端易于被撞击,造成第一端损坏。
[00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位于所述半导体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柔性垫可以具有柔性及可压缩性,柔性垫可以为软胶、泡棉等。柔性垫可以起到密封及缓冲的作用。半导体器件直接壳体接触,可能会损坏半导体器件,柔性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半导体器件直接与壳体接触。半导体器件安装于通孔内,半导体器件与通孔的内壁可能存在间隙,壳体内外的空气可能通过间隙交换,影响第一端和第二端测量温度的准确性,柔性垫位于半导体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第一端和第二端测量温度的准确性。
[001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传温板,所述传温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所述传温板用于将热能传输至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传温板可以为导热性能良好的材质,比如传温板可以为铜、铝等金属材质,传温板可以位于第一端,以将壳体外的温度及时地传递至第一端,传温板也可以位于第二端,以将壳体内的温度及时地传递至第二端,提高半导体器件采集温度信息的及时性及灵敏性。
[00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监测件,所述监测件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为所述监测件供电,所述监测件用于监测所述半导体器件的电信号,以通过所述电信号确认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温差。电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压信号为例。电信号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温差对应,通过监测电信号可以监测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温差。半导体器件可以采集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度,且能够为监测件提供电能,不需要额外设置电源为监测件提供电能,降低了储能装置的功耗且成本低。
[001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件位于所述壳体外。监测件与半导体器件形成的闭合电路的大部分位于壳体外,便于对闭合电路及监测件进行检修,且避免检修时进入壳体内,减少外部环境对储能装置内部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凝露的产生。其他实施方式中,监测件也可以位于壳体内。
[00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件用于为所述待监测件加热,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为所述加热件供电。获取到壳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较大后,可以开启加热件,加热件对储能装置的内部进行加热,提高储能装置内的温度,减小储能装置内外的温差,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的凝露。半导体器件能够将体内与壳体外的温差转化为电能,半导体器件与加热件可以形成闭合电路,为加热件供电,以使加热件开启加热功能。可以理解地,监测件与加热件并联时,监测件与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半导体器件,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器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半导体、中间连接端子、第二半导体、第二连接端子,所述中间连接端子形成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形成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或,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温差转换为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待监测件,所述待监测件为电池管理器、电池控制器、变压器、绝缘检测器及配电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用于采集所述待监测件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背离所述第二端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或,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位于所述半导体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传温板,所述传温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所述传温板用于将热能传输至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监测件,所述监测件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用于为所述监测件供电,所述监测件用于监测所述半导体器件的电信号,以通过所述电信号确认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温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件位于所述壳体外。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刘承勇张欢黄楚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