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卷曲的非编织纤维织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零件的制造,这些复合材料零件通过将液相物(填充或未填充)注射到纤维增强件中而获得。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称为“热结构”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制造,即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和在高温下保持这些特性的能力的材料,诸如:由碳基质致密化的碳纤维增强件所形成的碳/碳(C/C)复合材料、由至少部分陶瓷基质致密化的耐火纤维增强件(碳或陶瓷)所形成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以及由至少部分氧化物基质致密化的氧化物纤维(氧化铝)增强件所形成的氧化物/氧化物型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有机基质(CMO)的复合材料的制造,即,包括由有机性质的基质致密化的纤维增强件。
[0003]获得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零件的常用方法是液体法。液体法包括生产大致具有待生产零件的形状的纤维预成型件,并且意图构成复合材料的增强件,以及用含有基质材料的前体的液体组合物浸渍该预成型件。前体通常以聚合物(如树脂)的形式出现,其可选地在溶剂中稀释;或以悬浮在滑浆中的填料的形式出现。通过热处理(聚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纤维织构(50),所述纤维织构包括至少第一单向层、第二单向层、第三单向层和第四单向层(10、20、30、40)的堆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10)包括沿第一方向(D
A11
)对齐的第一多根纱束(11),所述第一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11
),所述第二层(20)包括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D
A11
)的第二方向(D
A21
)对齐的第二多根纱束(21),所述第二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21
),所述第三层(30)包括沿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D
A21
)的第三方向(D
A31
)对齐的第三多根纱束(31),所述第三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31
),所述第三多根纱束的纱束(31)定位在存在于所述第一层(10)的第一多根纱束的纱束(11)之间的空间(E
11
)处,所述第四层(40)包括沿不同于所述第三方向(D
A31
)的第四方向(D
A41
)对齐的第四多根纱束(41),所述第四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四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41
),所述第四多根纱束的纱束(41)定位在存在于所述第二层(20)的所述第二多根纱束的纱束(21)之间的空间(E
21
)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多根纱束的纱束所分别沿其彼此间隔开的给定距离(D
11
、D
21
、D
31
、D
41
)均大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多根纱束的纱束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D
A21
、D
A41
)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D
A11
、D
A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D
A11
、D
A31
)平行于所述纤维织构(50)的参考方向(D
REF
),而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D
A21
、D
A41
)垂直于所述参考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纤维织构的参考方向形成+45
°
的角度,而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参考方向形成
‑
45
°
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纤维织构的参考方向形成角度α,而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参考方向形成角度β。7.一种用于制造纤维织构(50)的方法,至少包括:
‑
通过覆盖沿第一方向(D
A11
)对齐的第一多根纱束(11)来产生第一单向层(10),所述第一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11
),
‑
通过在所述第一层(10)上覆盖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D
A11
)的第二方向(D
A21
)对齐的第二多根纱束(21)来产生第二单向层(20),所述第二多根纱束的纱束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给定距离(D
21
),
‑
通过在所述第二层(20)上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赛峰航空陶瓷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