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沟电融雪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24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防水施工技术领域,是一种天沟电融雪系统及施工方法,前者包括屋顶基层、垂直设于所述屋顶基层边缘的女儿墙和铺设于所述屋顶基层基面上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女儿墙之间留有天沟,还包括第一防水层、导电加热层、导热层、第二防水层、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箱,天沟的沟面内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后者步骤如下:(1)基层处理:对屋顶基层上设置的天沟的施工面进行基层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导电加热层,对天沟内的积雪进行加热融化,确保天沟及时排水,避免发生冻融现象;通过设置导热层,使导电加热层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在天沟内进行热传导,具有稳定、可靠和高效的特点。可靠和高效的特点。可靠和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沟电融雪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防水施工
,是一种天沟电融雪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北方寒冷地区,存在冻融现象,即白天屋顶的冰雪会融化,落入天沟内,天沟内的积雪由于晒不到,融化较慢,并堆积在天沟内,使天沟失去了排水功能;屋顶雪融水无法通过天沟排出,就通过填满天沟的冰雪溢出,造成屋顶和侧墙漏水。
[0003]冻融现象可在网上查询,大意是白天温度高是融化成水,夜晚温度低时,有冻成冰,冻融现象不但造成上述的天沟功能失效,天沟内的冰堆积过多时,还会影响屋面瓦片的结构稳定性,所以有必要对天沟内的冰雪进行加热融化,确保及时排水,避免冻融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融雪型天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屋顶天沟积雪后影响排水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天沟电融雪系统,包括屋顶基层、垂直设于所述屋顶基层边缘的女儿墙和铺设于所述屋顶基层基面上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女儿墙之间留有天沟,还包括第一防水层、导电加热层、导热层、第二防水层、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箱,天沟的沟面内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对应女儿墙与隔离层之间位置的第一防水层上侧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导电加热层、导热层和第二防水层;导电加热层为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所述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由至少两个直段通过至少一个U形弯段首尾连接组成,导热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隔离层上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终端连接。
[0006]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电热带、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
[0007]上述电源模块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电热带、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均与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
[0008]上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可为防水密封膏。
[0009]上述导热层可为石墨烯发热涂料。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天沟电融雪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基层处理:对屋顶基层上设置的天沟的施工面进行基层处理;(2)底层防水处理:对天沟立面施工面及底面施工面进行防水处理,铺设第一防水层;(3)测量放线:对处理好的天沟底面施工面进行测量放线,施作出电热带、固定卡件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4)布设电热带:用固定卡件将电热带以蛇形状固定于天沟底面上侧位置的第一防水层上侧,使电热带上相邻设置的两个直段之间的间距介于200至800mm之间;(5)铺设导热层:对导电加热层进行导热处理,铺设导热层;(6)布设电热带:用固定卡件将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导热层上侧;(7)通电预热:对电热带进行通电,对天沟进行预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天沟内进行温度检测,确保温度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8)顶层防水处理:对导热层进行防水处理,铺设第二防水层。
[0011]上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介于1mm至2mm之间;导热层的厚度介于0.3mm至1mm之间;第二防水层的厚度介于1mm至2mm之间。
[0012]上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导热层的厚度为0.5mm;第二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
[0013]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导电加热层,对天沟内的积雪进行加热融化,确保天沟及时排水,避免发生冻融现象;通过设置导热层,使导电加热层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在天沟内进行热传导;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对天沟内进行温度检测,确保温度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具有稳定、可靠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6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附图1中导电加热层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为附图1的电路框图。
[0017]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屋顶基层,2为女儿墙,3为隔离层,4为天沟,5为第一防水层,6为导电加热层,7为导热层,8为第二防水层,9为温度传感器,10为控制箱。
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2、3所示,该天沟电融雪系统包括屋顶基层1、垂直设于所述屋顶基层1边缘的女儿墙2和铺设于所述屋顶基层1基面上的隔离层3,所述隔离层3与所述女儿墙2之间留有天沟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水层5、导电加热层6、导热层7、第二防水层8、温度传感器9和控制箱10,天沟4的沟面内铺设有第一防水层5,对应女儿墙2与隔离层3之间位置的第一防水层5上侧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导电加热层6、导热层7和第二防水层8;导电加热层6为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所述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由至少两个直段通过至少一个U形弯段首尾连接组成,导热层7与第二防水层8之间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9,隔离层3上设有控制箱10,控制箱10内设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终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导电加热层6,对
天沟4内的积雪进行加热融化,确保天沟4及时排水,避免发生冻融现象;通过设置导热层7,使导电加热层6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在天沟4内进行热传导;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层5和第二防水层8,保障天沟4的防水性能;通过将电热带采用蛇形状布设,使其在天沟4内的加热更加均匀,以达到天沟4内升温或保温或防冻的正常工作要求;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9,实现对天沟4内进行温度检测,确保温度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通过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便于控制模块与监控终端连接;通过设置监控终端,监控终端可为手机,手机上安装了用于读取温度数据的APP,从而监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也可通过APP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根据需求,隔离层3为屋顶基层1上现有公知的防水及保温结构;控制模块为现有公知的控制器,其型号可为stm32f407;电热带可为现有公知的电伴热带,如自限温电热带,其属于并联型带状物,所以在加热带内任何局部(微少段长)都具有单适应温度变化的,自动(任意温度一功率输出)调节功能。因而,它可以任意切割,在允用长度范围内可适应不同长度需求,这对现场安装与施工极为方便。自限温电热带是一种生产不限长度,平行导线的电伴热补偿器件,其结构简单,外形扁平光滑, 具有一定的可绕性,可以任意平敷和缠绕,应用范围极广。
[00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天沟电融雪系统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实施例2:如附图1、2、3所示,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电热带、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沟电融雪系统,包括屋顶基层、垂直设于所述屋顶基层边缘的女儿墙和铺设于所述屋顶基层基面上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女儿墙之间留有天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水层、导电加热层、导热层、第二防水层、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箱,天沟的沟面内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对应女儿墙与隔离层之间位置的第一防水层上侧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导电加热层、导热层和第二防水层;导电加热层为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所述呈蛇形状设置的电热带由至少两个直段通过至少一个U形弯段首尾连接组成,导热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隔离层上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沟电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电热带、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沟电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电热带、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均与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天沟电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防水密封膏。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天沟电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热层为石墨烯发热涂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申杨梦凯李忠研
申请(专利权)人:乌鲁木齐金雨伞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