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07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该微生物菌剂用菌为蜂房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lvei)YP14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2年10月12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93。用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制成的微生物菌剂,对防治由Pectobacterium actinidiae引起的猕猴桃夏季溃疡病有较好效果,防效达到64.64%。防效达到64.6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又称为奇异果,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我国长江上游山地,由于其有丰富的VC含量,营养价值高,而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进行猕猴桃的人工种植,这么多年来,中国种植猕猴桃面积已经达到11万hm2,主要产区位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上最严重的的病害之一,该病害给全世界的猕猴桃果园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猕猴桃溃疡病具有强传染性、发病快、危害严重等特点,这种病害的病原菌主要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而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猕猴桃亚种(Pectobacterium actinidiae,P.actinidiae)导致的猕猴桃溃疡病,称其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其发病症状与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引起的溃疡病十分相似,该病害首次于2006年在韩国被发现,随后,在中国江西、四川和浙江都有报道。目前对于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导致的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还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方针,运用抗病品种的选育、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来综合防治该病害。而对于由P.actinidiae导致的溃疡病目前还没有相关防治方法的报道。
[0003]由于化学防治存在着污染环境以及产生抗药性等缺点而抗病品种选育困难等原因,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到生物防治上来,目前最好的生防措施还是筛选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例如郭睿文在四川和湖南的猕猴桃果园的健康植株与病株上采集样品,从这些恶样品上分离菌株,经过鉴定以及抗菌实验后发现六株有效的生防菌株,其中3株是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另外3株是梭形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另外还有很多学者筛选到溃疡病有着很好防效的内生真菌,如燕金宜等筛选得到一株黑孢菌属(Nigrospora sp.)的内生菌株,命名为J2,具有良好的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效果。在放线菌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方面,链霉菌属的菌株往往具有良好的防效。田雪莲等在猕猴桃植株根际土中分离得到288株放线菌,首先初筛出了16株具有良好防效的放线菌,再通过抑菌圈法进行复筛,得到一株放线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命名为NA

TXL

1,该菌株在盆栽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防效。
[0004]目前,我国对于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可以运用在实际生产中的生物源菌剂还比较稀缺。生物源菌剂安全无害、能长期控制病原菌的生长,而且拥有对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在防治猕猴挑溃疡病的工作中,要做到将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措施合理的混合使用,取长避短,既符合现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也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这才是现代农业绿色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对由P.actinidiae导致的猕猴桃溃疡病有较高防效的微生物菌剂这一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由P.actinidiae导致的猕猴桃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从猕猴桃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对P.actinidiae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Paenibacillus alvei)YP143,将这种生防菌制备成微生物菌剂作用于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有望防止或减轻病原菌侵染造成的猕猴桃病害影响。因此,这种微生物菌剂具有可观的生产应用前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蜂房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lvei)YP143,2022年10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25893,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保护前文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或制备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0009]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猕猴桃溃疡病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
[00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菌剂含有前文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或含有前文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的培养物。
[0011]术语“培养物”是指经人工接种和培养后,长有微生物群体的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统称。即通过将微生物进行生长和/或扩增二获得的产物,其可以是微生物的生物学纯培养物,也可以含有一定量的培养基、代谢物或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成分。
[0012]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总浓度不低于1
×
107CFU/mL。
[0013]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保护前文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中的应用。
[0014]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猕猴桃溃疡病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
[0015]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将上述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的种子菌液以1:500的体积比接种至LB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28
±
1℃,200~220rpm振荡培养12
±
3h,然后4000~6000rpm离心25~30min,取沉淀用灭菌水重悬使得制成菌悬液在600nm处的OD值范围为0.2
±
0.05,成品微生物菌剂中活菌总浓度为1
×
107~1
×
108CFU/mL。
[0016]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LB发酵培养基主要组分如下:胰蛋白胨10g,酵母浸粉5g,氯化钠5g,水1000mL,NaOH溶液调节其pH至7.0

7.2,121℃灭菌20min备用。
[0017]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的种子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号为CGMCC No.25893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菌株接种到LB发酵培养基中28
±
1℃,200~220rpm振荡培养至600nm处的OD值为0.8时结束培养。
[0018]当然,所述的防治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并不限于以上方法。凡是能够大量培养YP143,且保持其生防活性的方法均可用于制备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微生物菌剂。
[0019]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防治猕猴桃溃疡病尤其猕猴桃夏季溃疡病的方法,用前文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或前文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对猕猴桃苗进行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房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lvei)YP143,2022年10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25893,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2.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猕猴桃溃疡病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3.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在制备用于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猕猴桃溃疡病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4.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菌剂中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或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的培养物,优选的,该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总浓度不低于1
×
107CFU/mL。5.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猕猴桃溃疡病为猕猴桃夏季溃疡病。6.一种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房类芽孢杆菌YP143的种子菌液以1:500的体积比接种至LB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28
±
1℃,200~220rpm振荡培养12
±
3h,然后4000~6000rpm离心2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霞袁志香赵迎章丽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