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81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包括步骤:通过对比剂跟踪扫描技术扫描设定部位的起始层面图像,并同步测量选取的目标血管的CT值;设定所测得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50Hu时的时间为T1,并设定所测得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160Hu时的时间为T2;计算T2与T1之间差值ΔT,ΔT=T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T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时,由于每个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及注射对比剂的位置和方案等都会对对比剂到达目标血管的时间造成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偏差,就需要对对比剂到达目标血管的时间和目标器官的灌注时间进行精确测算,以保证不同患者增强扫描时的器官强化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以致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0003]目前,所有的CT增强扫描都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CT技师在扫描开始前,根据经验和不同器官解剖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等设定一个固定的触发阈值,在对比剂进入到目标血管,并达到设定的触发阈值后,会触发启动增强扫描,触发后CT机需要从同层动态扫描模式切换到螺旋扫描模式,机器需要将扫描床从监控层面的位置移动到螺旋扫描起始层面位置,患者还需要进行呼吸控制,这通常需要花5.0s

7.0s的时间。
[0004]由于这个时间的延迟,通常所设定的触发阈值比螺旋扫描开始时的理想CT值要低,以使CT机提前做好准备,在目标器官对比剂达到理想状态时开始螺旋扫描,保证扫描时相的准确。由于患者心功能存在巨大差异,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对比剂进入目标血管并到达触发阈值的时间要比通常到达触发阈值的时间要晚,同样到达目标器官理想CT值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如果我们以触发后固定的延迟时间(5.0s左右)去启动螺旋扫描,会导致目标血管的强化没有达到理想值,由于过早的螺旋扫描,使目标血管的强化会低于理想值,目标器官的强化未达到最佳和时相不准确,继而影响增强效果,如此一来,则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0005]对此,本专利专利技术人结合临床经验,通过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思考,翻阅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及文献,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检索查新,逐步构思并专利技术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通过对比剂跟踪扫描技术以一定时间间隔扫描设定部位的起始层面并立即重建图像,且同步测量选取的目标血管的CT值;
[0009]S2、CT机设定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50Hu时的时间为T1,并设定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160Hu时的时间为T2;
[0010]S3、CT机计算所述T2与所述T1之间的差值ΔT,所述ΔT=T2

T1;
[0011]S4、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160Hu时,CT机停止对比剂跟踪扫描,并同步启动螺旋扫描程序,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作如下设定:
[0012]当4.0s≤ΔT≤5.0s时,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为自动延迟5.0s

7.0s;
[0013]当5.0s<ΔT≤9.0s时,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为自动延迟7.0s

9.0s;
[0014]当9.0s<ΔT≤10.0s时,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为自动延迟10.0s

15.0s。
[0015]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0017]S11、经上肢静脉向患者体内注入一定量对比剂;
[0018]S12、对比剂注射时间达到10.0s时,CT机启动对比剂跟踪扫描,以一定时间间隔扫描设定部位的起始层面并立即重建图像;
[0019]S13、所述起始层面图像重建后,同步测量选取的目标血管的CT值。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2中,对比剂到达目标血管所花时间至少为10.0s。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时间间隔为1.0s

2.0s。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申请所提供的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可根据心功能正常/一般/差三种不同类型的病人,自动调整病人身体预设部位后续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使得相较于
技术介绍
所述的传统的设定一个固定的螺旋扫描触发阈值,本申请在应用后,对于心功能正常/一般/差三种不同类型的病人,均可在对应的合适的延迟时间启动CT机螺旋扫描,基本能驱使心功能正常/一般/差三种不同类型的病人身体预设部位目标血管的强化都能达到理想值,继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0024]进而,本申请所提供的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经上述优化设计之后,确实实用性极强,使用效果极佳,使得本申请必然会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申请也必然会非常的受欢迎,定能得到有效普及。
[00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为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2是图1中步骤S1的流程图;
[0029]图3是病例1、病例2及病例3汇总在一起所绘制的主动脉对比剂时间密度曲线图;
[0030]图4是病人身体预设部位从对比剂跟踪扫描到CT机螺旋扫描整过过程的展示图。
[0031]图5是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在应用本申请后,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标准期相图像展示图;
[0032]图6是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在没有应用本申请时,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标准期相图像展示图;
[0033]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说明书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对比剂跟踪触发后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通过对比剂跟踪扫描技术以一定时间间隔扫描设定部位的起始层面并立即重建图像,且同步测量选取的目标血管的CT值;S2、CT机设定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50Hu时的时间为T1,并设定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160Hu时的时间为T2;S3、CT机计算所述T2与所述T1之间的差值ΔT,所述ΔT=T2

T1;S4、所测得的目标血管的CT值达到160Hu时,CT机停止对比剂跟踪扫描,并同步启动螺旋扫描程序,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作如下设定:当4.0s≤ΔT≤5.0s时,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为自动延迟5.0s

7.0s;当5.0s<ΔT≤9.0s时,CT机螺旋扫描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为自动延迟7.0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知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