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乐平专利>正文

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80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的方法,在居住小区或其它不影响交通的公共区域如广场、停车场、绿地处建立雨水蓄积装置,该雨水蓄积装置通过带排水流量调节装置的排水支管与城市下水干网连通,当下雨时,除城市道路之外区域的雨水首先流入雨水蓄积装置,然后按排水流量调节装置设定的流量再有计划、有组织的将雨水蓄积装置中的水通过排水支管排泄到城市下水干网中流出;这种分区域、分时段、定流量地沿雨水蓄积装置、雨水支管到干管有组织地排水,就可化解雨水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排泄对排水干管、河道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积水的矛盾,减少积水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城市及其道路积水状况的技术方案,尤其是一种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下雨造成城市道路积水,是人们对政府意见较大的问题之一,也是很多城市管理 者极力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就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首都,在技术、财力等各方面比一般城市有很大优势 的,所以北京的市政设施也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北京依然受到道路积水的困扰。北京市排水 管网是由干线、支线等组成的。排水管网的标准,大都是指干线排水管网的标准。 一般区域 干线设计标准是一到三年一遇,相当于每小时36到50毫米的降雨,能够抵御每小时36到 50毫米的降雨。 一些重点地区,比如天安门广场、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排水标准是五年一 遇,相当于每小时56毫米的降雨。北京百年一遇的降雨是每小时106毫米。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极端天气状况的几率在逐步增加。遇到强对流天气,一 般小时降雨都超过50毫米以上。北京道路积水主要是这么两个原因,首先是发生极端天 气。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排水管线设计标准不能完全满足极端天气的要求,所以造成一些 区域积水。要提高干线的排水标准,大范围加 大排水干管的直径,还要相应加大排水沟、河 道的排水断面,工程量非常大,近期是不可能进行这种工程的。也有建议在城市修建集水池 收集利用雨水。集水池在奥运会、世博会等特殊工程项目可以采用,如果大量建造这些造价 高,难度大的集水池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目前是不现实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区域、分时段、定流量地沿雨水蓄积装置、雨水管道到 河道有组织地排水,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居住小区或其它不影响交通的公共区域如广场、停车场、绿地处建立雨水蓄积装置,该雨水蓄积装置通过带排水流量调节装置的排水支管与城市下水干网连通,当下雨时,除城市道路之外区域的雨水首先流入雨水蓄积装置,然后按排水流量调节装置设定的流量再有计划、有组织的将雨水蓄积装置中的水通过排水支管排泄到城市下水干网中流出;这种分区域、分时段、定流量地沿雨水蓄积装置、雨水支管到干管有组织地排水,就可化解雨水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排泄对排水干管、河道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积水的矛盾,减少积水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排水流量调节装置为阀门或闸门等可以调节水的流量的装置。 雨水蓄积装置包括池体和其上的顶盖。 雨水蓄积装置的容量,是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下达的雨水蓄积量指标确定的, 当雨量大于雨水蓄积装置的设计指标时,积水池中的雨水可通过设在其上的溢流机构直接 流入排水支管排泄到城市下水干网中流出。 溢流机构由溢流槽和溢流管构成。 实施完全有组织排水方案,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简单,效果显著。还可以大大减少 城市排水的运行费用,以北京为例,每逢雨季北京排水集团等单位都会组织人员和设备准 备下雨积水时进行排水抢险。下大雨时会有大量的水泵在不同的积水点进行排水。由于降 雨量往往大于雨水管线的设计标准,管线内的排水量已经饱和,水泵抽入排水管的水不能 顺利地排走,往往形成循环水。只有待降雨量小了 ,排水管线的排水压力减轻了 ,水泵抽积 水才真正有效果,积水才能排走。在这之前抽水只是一种姿态,让市民看有关部门及时进行 了排水工作。这种姿态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电力,在没有很好的解决积水问题的方法之 前,作这种姿态也是很有必要的。完全有组织排水方案实施后,道路积水的情况会大大减 少,积水的程度也会减轻。准备应急排水的人员、物资也会相应的减少,耗电量同时也会减 少。附图说明 图1是城市里两类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2是开敞式雨水蓄积池及其相应的完全有组织排水系统示意图, 图3是封闭式雨水蓄积池及其相应的完全有组织排水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的第一类区域用1表示,代表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 道。图中的第二类区域用2表示,代表城市道路围成的街坊,包括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城 市广场、城市绿地等除城市道路外的其他区域。第二类区域里还包括道路、停车场地、广场、 绿地、建筑等等不同功能的场地。 图2中数字1下面对应的是第一类区域,数字2下面对应的是第二类区域。图中 3是城市排水干管,4是排水支管,5是排水流量调节装置,可以是闸门、阀门等装置。图中6 是溢流管,7是溢流槽,8是开敞式雨水蓄积池(绿地等),9是绿地(雨水蓄积池)里的植 物。图中10是小区(单位)里的道路,11是小区(单位)的围墙。 图3中1至6的意义同图2。图中12是封闭式雨水蓄积池,13是封闭式雨水蓄积 池的顶盖,14是小区(单位)的室外路面或地面。 —种,包括排水干管3,排水支管4,溢流管6,排水流量 调节装置5,雨水蓄积装置。其中雨水蓄积池构成的雨水蓄积装置分积水较浅的开敞式雨水 蓄积池8(图1),和积水较深的封闭式雨水蓄积池12(有顶盖13,图3)两种。城市第二类 区域内的所有雨水都要先流入雨水蓄积装置的雨水蓄积池8或12,再经排水支管4到排水 干管3排走。雨水流进排水支管的流量大小要由流量调节装置5进行调节,降雨量大于设 定值时,一部分雨水会积存在雨水蓄积池8或12中。 雨水蓄积池8的水位高于设计值时会由溢流槽7经溢流管6排出。雨水蓄积池12 的水位高于设计值时会由溢流管6排出。雨水蓄积池底的高度应不低于排水管的高度,这 样雨水蓄积池中的水可以用自流方式排干。 城市的降雨量大于排水管线的设计标准时,积水是不可避免的。同样是积水,将雨 水分散蓄积在对人们生活、工作影响相对较小的区域里,比集中汇集在道路等对人们生活、工作影响相对较大的区域里效果要好得多。 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有组织排水"是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切实可 行的方案。该方案实施简单、造价低、工期短。实施该方案后能够大大减小积水对城市的影 响。 目前城市排水都是沿雨水管道到河道有组织地排水,即排水路径是有组织的,这 种有组织排水只是部分有组织排水。分区域、分时段、定流量地沿雨水管道到河道有组织地 排水,才是完全有组织排水。 城市里的区域可分成两类。第一类区域是城市道路,图1中的1所示区域(包括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第二类区域是城市道路围成的街坊,图1中的2所示区域 (包括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城市广场、城市绿地等除城市道路外的其他区域)。第二类区 域里还包括道路、停车场地、广场、绿地、建筑等等不同功能的场地。 第一类区域是要求全范围不能积水的。第二类区域里除道路、建筑外其他场地在 下雨时都是可以短时间积水的,这些场地短时间积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不是很大。 以住宅小区为例,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拟建住宅小区项目的规划方案时,有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日照时间等指标。可以再增加一项雨水蓄积量指标, 雨水蓄积量指标是由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降雨量、排水管的排水能力等因素,对项目规划提 出的最小雨水蓄积量要求,是项目规划区域内,雨水不向外排,短时间积水不会影响工作、 生活的最小雨水蓄积量。雨水蓄积量指标可以以多种形式下达。可以是指定蓄积雨水若干 立方米,例如1000立方米。也可以是以降雨量的形式下达指标,例如给某小区下达的雨水 蓄积量指标是50毫米,就是降雨量小于等于50毫米时,小区的雨水可以全部蓄积在小区 里,不外排也不会影响小区居民的基本的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居住小区或其它不影响交通的公共区域如广场、停车场、绿地处建立雨水蓄积装置,该雨水蓄积装置通过带排水流量调节装置的排水支管与城市下水干网连通,当下雨时,除城市道路之外区域的雨水首先流入雨水蓄积装置,然后按排水流量调节装置设定的流量再有计划、有组织的将雨水蓄积装置中的水通过排水支管排泄到城市下水干网中流出;这种分区域、分时段、定流量地沿雨水蓄积装置、雨水支管到干管有组织地排水,就可化解雨水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排泄对排水干管、河道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积水的矛盾,减少积水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宇张乐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乐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