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6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方法,在酯化反应过程中,通过采用较细粒度的氰尿酸投料、ECH分二次投料、分三个阶段精确控制料液温度、含季铵盐及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学名(1H,3H,5H)

三(2,3

环氧丙基)

均三嗪

2,4,6

三酮,所含三个环氧基团和三嗪环结构,使之具有很高的官能度、反应活性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所含环氧基团能与树脂所含的羧酸、酸酐、酰胺、酚醛等活性基团发生交联固化反应,因而TGIC作为固化剂广泛用于含羧基聚酯、羧基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以及用于生产电绝缘层压板、印刷电路板的液态树脂或油墨。当用于生产电绝缘层压板、印刷电路板的液态树脂或油墨时,液态树脂或油墨交联固化后的产物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耐高温焊接性能、耐化学侵蚀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0003]TGIC有α、β两种构体;α体构型为(R,R,S/S,S,R),以下简称α

TGIC,其熔程为103

104.5℃;β体构型为(R,R,R/S,S,S),以下简称β

TGIC,其熔程为156

158℃。
[0004]目前,TGIC的生产大多采用二步法工艺,以氰尿酸(CA)、环氧氯丙烷(ECH)为主要原料,经酯化、环化二步反应,再分离提纯,所得TGIC产品中的β

TGIC含量为10

25%,但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次TGIC产品中的β

TGIC含量,都往往存在有高有低、较不稳定的问题。其中酯化反应通常以季铵盐为催化剂,在如9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氰尿酸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含中间体三(2

羟基
‑3‑
氯丙基)

异氰酸酯的环氧氯丙烷溶液;环化反应是在如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溶液所含三(2

羟基
‑3‑
氯丙基)

异氰酸酯中间体与加入的强碱如氢氧化钠,生成含TGIC的料液。TGIC收率,作为主要的工艺控制指标,是所产TGIC与酯化反应时氰尿酸投料的摩尔比。
[0005]用上述工艺的TGIC产品配制的液态树脂或油墨,用于电绝缘层压板、印刷电路板生产时,固化后的粘结层或涂膜在耐高温和耐黄变性能方面,经常存在不稳定、不达标等问题,分析原因与TGIC产品中β

TGIC含量的高低和波动密切相关。因而,β构体含量较高且稳定的TGIC产品受到高端市场的欢迎。
[0006]中国专利CN107513058A公开一种耐高温领域用TGIC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TGIC制备方法中,以环氧氯丙烷、氰尿酸和手性季铵盐催化剂如N

甲基麻黄碱类季铵盐为主要原料,经酯化反应、环化反应和分离提纯,所得TGIC中β

TGIC的含量可以达到25%。其优选方案中,酯化反应的质量投料比,氰尿酸、环氧氯丙烷为1:4

15,优选为1:5

10,更优选为1:7.77;助溶剂水与氰尿酸的质量比为1:15

25,优选为1:20;手性季铵盐催化剂的投料量为氰尿酸质量的1

6%,优选为3%;酯化反应温度为加热至回流,反应的时间为3h以上,优选为4

10h,更优选为6h。但该方法没有具体披露酯化反应的温度、压力、投料量即实施规模等条件,也没有披露环化反应后的TGIC收率和最终TGIC产品的收率。生产中,在常压反应条件下,酯化反应料液在80℃以上才会有ECH的显著量挥发和冷凝回流,70℃以下的ECH挥发量和冷凝回流量对该酯化反应过程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该方法用于单釜设计产量
TGIC15kg规模的酯化反应试验时,环化反应产物中TGIC的收率较低,较难达到81%,即最终TGIC产品的收率很难达到80%。
[0007]中国专利CN113307802A公开一种高纯度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加工方法,包括合成、环化、过滤、水洗、蒸馏、预结晶、结晶和离心去杂等步骤。其实施例2中,120kg环氧氯丙烷、10kg氰尿酸和0.5kg催化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的混合物),在常压和88℃条件下酯化反应5小时得含中间体三(2

羟基
‑3‑
氯丙基)

异氰酸酯的料液;环化反应时采用特殊结构的环化釜,以及高真空度气化、冷凝分离副产水分和环氧氯丙烷回流的操作方法;根据其结晶、提纯产物的纯度和产量情况(β

TGIC和α

TGIC的收率分别为13.8%、69.2%,纯度分别为99.1%、98.8%),推算环化反应后β

TGIC、α

TGIC的收率比为1:5,β

TGIC的收率很低。
[0008]中国专利CN102174040A公开一种电子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比例投入环氧氯丙烷、氰尿酸、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水,其中氰尿酸和环氧氯丙烷的摩尔配比是1:11~1:17,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为氰尿酸质量的4~10%,水为环氧氯丙烷体积的5~10%,加热控温在80~120℃,搅拌反应4~6h;b、在所述a反应体系中加入片碱,片碱与氰尿酸的摩尔配比是1:3~1:3.5,温度控制在15~20℃,反应时间为100~150min,然后压滤将固体盐除去;c、反应结束后,先减压蒸馏,再通过高真空薄膜蒸发器蒸馏除出环氧氯丙烷,粗产品再经过结晶、离心、粉碎和烘干后得到纯度99%以上的电子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其实施例1

3的步骤a酯化反应温度分别为80℃、120℃、100℃。
[0009]中国专利CN106008482A公开一种电子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环氧氯丙烷和氰尿酸为原料,并加入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以及甲醇为助溶剂,混匀后加热控制反应温度90

110℃进行反应,再减压蒸馏脱去未反应的环氧氯丙烷,蒸馏至无溶剂流出;(2)蒸馏后,向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甲醇溶剂混匀,并分批次加入片碱混匀,控制反应温度为15

25℃进行反应,离心并固液分离后得到电子级TGIC产品和盐的固体混合物以及甲醇母液;(3)将分离后的TGIC和盐的固体混合物进行水洗处理,干燥后得电子级TGIC产品。其实施例1

3的步骤(1)酯化反应温度分别为110℃、90℃、100℃。
[0010]上述CN102174040A、CN106008482A都没有具体披露酯化反应的压力条件,也没有披露环化反应后TGIC包括β

TGIC的收率和最终TGIC产品的收率情况。但根据二者说明书的具体记载,推断其酯化反应的压力条件为常压或略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带抽空冷凝回流系统和冷凝

分水回流系统的带夹套酯化反应釜内,加入环氧氯丙烷总量的30

50wt.%,持续搅拌,控制料液温度40

45℃,加入均粒径10

25μm的氰尿酸;开启抽空冷凝回流系统,先控制反应釜内气相的真空度

95至

90kPa,再加入催化剂水溶液,将料液升温至60

65℃并维持该温度条件,反应50

90min至氰尿酸全部转化;再控制反应釜内气相的真空度

80至

75kPa,料液放热升温并维持温度68

74℃,反应50

70min,之后,关闭抽空冷凝回流系统并切出,充入氮气至常压;开启冷凝

分水回流系统,加入环氧氯丙烷总量的剩余部分,将料液升温至95

100℃并维持该温度条件,反应60

80min,得到含三(2

羟基
‑3‑
氯丙基)

异氰酸酯中间体的酯化反应液;所述操作中,料液各温度通过调整夹套中循环热水的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所述抽空冷凝回流系统,其冷凝液通过与挥发气流的直接换热加热到与挥发气流的温差≤3℃,再连续回流入料液;其循环冷媒,在料液温度60

65℃时为温度15℃以下的循环水,在料液温度68

74℃时为温度10

25℃的循环水;所述冷凝

分水回流系统的循环冷媒为温度50

60℃的循环水,冷凝液经分水器分去上层的水相,下层油相通过与部分挥发气流的间接换热加热到与挥发气流的温差≤5℃,再连续回流入反应料液;(2)步骤(1)所得酯化反应液,加入带夹套的常压环化反应釜内,控制夹套中循环水的温度和流量,将料液降温至20

30℃,分2

3次加入所需量的氢氧化钠,控制料液温度25

35℃,反应60

120min,得到环化反应液;(3)步骤(2)所得环化反应液,经分离、提纯,得到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所含环氧氯丙烷回收、提纯后返步骤(1)循环利用;其中,所述氰尿酸、步骤(1)的环氧氯丙烷总量、催化剂水溶液的质量配比为1:7

12:0.03

0.06,催化剂水溶液含选自季铵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的一种或多种及N,N

二甲基羟胺,季铵盐的质量浓度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沾化瑜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