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流沉淀模组及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37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及其构件,模组构件的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置有水道隔板,所述水道隔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形并相交成锐角;所述水道隔板设置有支撑足,所述支撑足的支撑面与所述基板平行,所述支撑足的根部与所述水道隔板的上侧表面平齐,所述支撑足的尖部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的下侧表面,所述支撑足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的部分,其长度是所述水道隔板厚度的1~3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模组构件不易挂泥,用料少,成本低,支撑稳固,安装时,相邻的两个模组构件插接,保证了相对位置精度,而且在使用时,水流的冲击力也不会造成模组构件的错位,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横向流沉淀模组及其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斜板沉淀池
,尤其涉及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及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浅池沉淀”理论中,在相同处理效率时,沉淀池深度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在同样的处理水量条件下,沉淀面积愈大,沉淀池的效率愈高。在沉淀池内增设一组斜板(斜管),既增大了沉淀面积,也缩短了沉淀时间,与此同时,斜板(斜管)间的水流也由紊流变为层流,同样提高了沉淀效率。为了及时排泥,斜板(斜管)与水平面成45
°
~60
°
安装,根据泥、水相互运动的方向,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水、泥同向流、逆向流和横向流三种形式。
[0003]在斜板(斜管)沉淀池中,沉淀模组的尺寸较大,而在一个沉淀模组中,又有众多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因此,沉淀模组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在沉淀池的性能和制造成本中占比较大。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中国技术专利CN217887085U公开了一种沉淀管、沉淀模块及沉淀装置,涉及横向流斜管沉淀池
,其通过模具可以使沉淀管一体成型,无需焊接,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上述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仍有以下缺陷:
[0005]①
形成管腔时需要用到弯折部,弯折部的存在占用了排泥口的部分空间,沉淀时,弯折部容易挂泥,造成淤堵。
[0006]②
相邻的两个沉淀管叠合使用时,相贴靠的分隔板重合,造成材料浪费。
[0007]③
安装时,两个沉淀管叠放在一起,不固定,很难保证相对位置精度,而且,使用时,水流的冲击力也会造成沉淀管的错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以解决构件中弯折部容易挂泥,造成淤堵的技术问题,该构件不易挂泥,用料少,成本低,支撑稳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构件的横向流沉淀模组。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第一个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基板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一平面位于下方,所述第二平面位于上方,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置有水道隔板,相邻所述水道隔板之间形成横向水道,所述水道隔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形并相交成锐角;所述水道隔板设置有支撑足,所述支撑足的支撑面与所述基板平行,所述支撑足的根部与所述水道隔板的上侧表面平齐,所述支撑足的尖部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的下侧表面,所述支撑足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的部分,其长度是所述水道隔板厚度的1~3倍。
[0010]其中,所述支撑足凸出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部分的长度是2mm。
[0011]其中,所述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由挤出工艺制成。
[0012]其中,所述水道隔板与所述基板相交成50
°
~60
°
角。
[0013]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上间隔设置有泥道撑板,所述泥道撑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道隔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4]其中,所述基板具有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所述上侧端部伸出最上侧的所述水道隔板,所述下侧端部伸出最下侧的所述水道隔板,所述上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下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
[0015]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是插板,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是插槽。
[0016]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至少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模组构件,位于上方的所述模组构件的第二插接结构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模组构件的第一插接结构插接。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
[0018]由于所述水道隔板设置有支撑足,所述支撑足的支撑面与所述基板平行,所述支撑足的根部与所述水道隔板的上侧表面平齐,所述支撑足的尖部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的下侧表面,所述支撑足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的部分,其长度是所述水道隔板厚度的1~3倍,省去了弯折部,相邻的两个水道隔板之间的空间都设置成排泥口,因此,该构件不易挂泥,用料少,成本低,同时由于在水道隔板上设置了支撑足,当其放置于另一个构件的泥道撑板上时,支撑面积大,支撑稳固。
[0019]本技术中,模组构件的基板具有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所述上侧端部伸出最上侧的所述水道隔板,所述下侧端部伸出最下侧的所述水道隔板,所述上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下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当上述构件组合成沉淀模组时,位于上方的所述模组构件的第二插接结构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模组构件的第一插接结构插接。由于基板的上侧端部伸出最上侧的所述水道隔板,基板的下侧端部伸出最下侧的所述水道隔板,这样一来,组装成沉淀模组时,相邻的水道隔板不会贴靠,因而可以节省材料。安装时,相邻的两个模组构件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固定在一起,保证了相对位置精度,而且使用时,水流的冲击力也不会造成模组构件的错位,使用可靠性高。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揭示的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不易挂泥,用料少,成本低,支撑稳固,本技术所揭示的横向流沉淀模组,安装时,相邻的两个模组构件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固定在一起,保证了相对位置精度,而且在使用时,水流的冲击力也不会造成模组构件的错位,使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横向流沉淀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是图2中模组构件10的立体图;
[0024]图4是图2中模组构件10的正向视图;
[0025]图中:10、模组构件;11、基板;11a、插板;11b、插槽;12、泥道撑板;13、水道隔板;13a、支撑足;20、模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至少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模组构件,位于上方的模组构件20与位于下方的模组构件10的插接。
[0028]图3和图4示出了模组构件10的详细结构。基板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基板11倾斜设置时(如图4所示,一般是与水平面倾斜50
°
~60
°
角,该角度便于污泥滑落),所述第一平面位于下方,所述第二平面位于上方,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置有水道隔板13,本实施例有8个水道隔板1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2~7个或更多,相邻的水道隔板13之间形成横向水道,水道隔板13与基板11一体成形并相交成锐角,优选为50
°
~60
°
角,这样,当基板11倾斜60
°
设置时,水道隔板13与水平面成60
°
~70
°
角,水道隔板13上的污泥也便于滑落,当然,该角度可以根据污泥的安息角度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基板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一平面位于下方,所述第二平面位于上方,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置有水道隔板,相邻所述水道隔板之间形成横向水道,所述水道隔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形并相交成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隔板设置有支撑足,所述支撑足的支撑面与所述基板平行,所述支撑足的根部与所述水道隔板的上侧表面平齐,所述支撑足的尖部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的下侧表面,所述支撑足凸出于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的部分,其长度是所述水道隔板厚度的1~3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足凸出所述水道隔板下侧表面部分的长度是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由挤出工艺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流沉淀模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隔板与所述基板相交成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昉星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