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02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料管和排料斗,所述混合箱的底部左右两端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料斗,所述混合箱的内侧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导料块,所述导料块的正上方设置有料管,所述料管固定安装在排料斗的排料口处,所述混合箱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该新型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好,通过混合单元一与混合单元二对药物粉末左右来回推搅,从而对药物粉末进行均匀混合,并且,通过对混合箱进行旋转控制,从而可避免因料管在底部时,混合箱内部的物料难以被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进行混合的情况发生,使药物混合质量得到保障。保障。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生产
,具体为一种新型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物固体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散剂等,在药物制剂中约占70%,药物固体制剂的共同特点是与液体制剂相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
[0003]目前,在药物固体制剂生产的过程中,是通过检测粉末中活性物质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混合均匀程度是否满足要求,但是,传统的混合装置在对药物固定制剂前期活性药物成分粉末与辅料粉末混合时,由于传统的混合装置排料斗与排料管大都固定在混合舱室的底部,药物粉末物料在落入排料斗与排料管中时,难以被混合装置内的搅拌机构进行均匀混合,从而影响药物的混合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合箱、料管和排料斗,所述混合箱的底部左右两端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料斗,所述混合箱的内侧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导料块,所述导料块的正上方设置有料管,所述料管固定安装在排料斗的排料口处,所述混合箱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所述混合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上设置的旋转单元分别与混合箱的外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单元包含第一电机、第一链轮、传动链条、第二链轮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混合箱的外侧左右两端,所述连接轴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与L形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分别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机的设置,可驱动第一链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进行转动,使第二链轮通过连接轴带动混合箱进行旋转,当混合箱上的料管在顶部时,则方便工作人员向其内部进行倒料,同时避免因料管在底部时,混合箱内部的物料难以被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进行混合的情况发生,当混合箱上的料管移动至底部时,从而方便其内部物料向外排放。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单元一包含第二电机、第一搅拌轴、第一连接杆、第一搅拌叶和第一筛孔,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混合箱的后部右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中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中部分别等距离横向阵列设置有第一筛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第二电机可驱动第一搅拌轴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搅
拌叶对混合箱内部右端的药物粉末进行推搅,并将药物粉末推搅至混合单元二处,而第一筛孔可提高第一搅拌叶对药物粉末搅拌的剪切力。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单元二包含第三电机、第二搅拌轴、第二连接杆、第二搅拌叶和第二筛孔,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在混合箱的后部左端,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二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中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三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中部分别等距离横向阵列设置有第二筛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第三电机可驱动第二搅拌轴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搅拌叶对混合箱内部左端的药物粉末进行推搅,并将药物粉末推搅至混合单元一处,通过将药物粉末左右来回推搅,从而对混合箱内部的药物粉末进行均匀混合,而第二筛孔的设置,可提高第二搅拌叶对药物粉末搅拌的剪切力。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料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设置,提高料管的密封性,可避免混合箱内的药物粉末从料管处向外溢出。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同时运行,使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进行旋转,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则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搅拌叶的数量大于第二搅拌叶,从而将混合箱内部右端的药物粉末物料多数推搅至混合箱的内部左端,通过混合箱内部的药物粉末物料左右来回推搅,进而对混合箱内部的药物粉末进行均匀混合;
[0010]通过第一电机运行,使第一电机同时带动第一链轮进行转动,而第一链轮则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连接轴带动混合箱进行旋转,当混合箱上的料管在顶部时,则方便工作人员向其内部进行倒料,同时避免因料管在底部时,混合箱内部的物料难以被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进行混合的情况发生,当混合箱上的料管移动至底部时,从而方便其内部物料向外排放;
[0011]综上,该新型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好,通过混合单元一与混合单元二对药物粉末左右来回推搅,从而对药物粉末进行均匀混合,并且,通过对混合箱进行旋转控制,从而可避免因料管在底部时,混合箱内部的物料难以被混合单元一和混合单元二进行混合的情况发生,使药物混合质量得到保障,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混合装置在对药物固定制剂前期活性药物成分粉末与辅料粉末混合时,由于传统的混合装置排料斗与排料管大都固定在混合舱室的底部,药物粉末物料在落入排料斗与排料管中时,难以被混合装置内的搅拌机构进行均匀混合,从而影响药物的混合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混合箱、2L形支撑板、3料管、4旋转单元、41第一电机、42第一链轮、43传动链条、44第二链轮、45连接轴、5混合单元一、51第二电机、52第一搅拌轴、53第一连接杆、54第一搅拌叶、55第一筛孔、6混合单元二、61第三电机、62第二搅拌轴、63第二连接杆、64第二
搅拌叶、65第二筛孔、7控制阀门、8导料块、9排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合箱1、料管3和排料斗9,混合箱1的底部左右两端为圆弧形结构,混合箱1的顶部设置有排料斗9,混合箱1的内侧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导料块8,导料块8的正上方设置有料管3,料管3固定安装在排料斗9的排料口处,料管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7,混合箱1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混合单元一5和混合单元二6,混合单元一5包含第二电机51、第一搅拌轴52、第一连接杆53、第一搅拌叶54和第一筛孔55,第二电机51固定安装在混合箱1的后部右端,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1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一搅拌轴52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箱(1)、料管(3)和排料斗(9),所述混合箱(1)的底部左右两端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混合箱(1)的顶部设置有排料斗(9),所述混合箱(1)的内侧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导料块(8),所述导料块(8)的正上方设置有料管(3),所述料管(3)固定安装在排料斗(9)的排料口处,所述混合箱(1)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混合单元一(5)和混合单元二(6),所述混合箱(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L形支撑板(2),所述L形支撑板(2)上设置的旋转单元(4)分别与混合箱(1)的外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4)包含第一电机(41)、第一链轮(42)、传动链条(43)、第二链轮(44)和连接轴(45),所述连接轴(45)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混合箱(1)的外侧左右两端,所述连接轴(45)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与L形支撑板(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4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链轮(44),所述第一电机(41)分别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42),所述第一链轮(42)分别通过传动链条(43)与第二链轮(4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夏苏捷彭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良诚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