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87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容置在箱体内,电池模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散热冷板,第一散热冷板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对电池模组的侧壁进行散热,箱体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冷板,第二散热冷板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底侧,用于对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散热。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电池模组的侧壁和底壁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良好,在大倍率持续充电条件下也能够避免电芯的产热量超过冷却系统的制冷量,避免电芯超过本身允许的最高温度,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的发展,人们对于整车动力的追求越来越高,电池系统的快充倍率越来越大,整车需要的快充持续倍率达到4.5C,电芯的产热已经超出了目前冷却设计的散热能力。
[0003]目前在新能源市场中电池系统设计主要是单面冷却方案,冷却面主要在电池的底面,在大倍率持续充电条件下,由于电芯的产热量超过了冷却系统的制冷量,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高温条件下电芯的温度会超过本身允许的最高温度,会对电芯的寿命造成不会恢复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实现对电池的良好散热,提升电芯的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容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散热冷板,所述第一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进行散热,所述箱体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冷板,所述第二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底侧,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散热。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端板和至少两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并列设置,所述端板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的端部,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端板的两端,并贴附在对应的所述电芯的侧壁。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散热冷板,所述第三散热冷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且所述第三散热冷板的两侧分别贴附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侧壁上。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板上开设有避位凹槽,所述第三散热冷板卡持安装在所述避位凹槽上。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散热冷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散热冷板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三散热冷板和所述第二散热冷板串接在一起,且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进口接头和第一出口接头,所述连接管路同时与所述第一进口接头和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容置框架、顶盖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容置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二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容置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散热冷板上还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冷板和所述电池模组相贴合。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框架的内侧贴附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相对设置。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框架的内侧开设有容置凹槽,所述保温层嵌设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框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框架相对的侧壁连接,所述电池模组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梁上。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梁的底侧设置有固定凸台,所述固定凸台抵持在所述第二散热冷板上,以使所述第二散热冷板与所述固定梁间隔设置。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在电池模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散热冷板,通过第一散热冷板对电池模组的侧壁进行散热,在箱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冷板,通过第二散热冷板对电池模组的底壁进行散热,实现了电池模组的侧壁和底壁的共同散热,大幅提升了散热面积,进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对电芯温度进行控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电池模组的侧壁和底壁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良好,在大倍率持续充电条件下也能够避免电芯的产热量超过冷却系统的制冷量,避免电芯超过本身允许的最高温度,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中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中容置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标:
[0026]100

电池热管理系统;110

箱体;111

容置框架;113

顶盖;115

底板;117

保温层;119

容置凹槽;130

电池模组;131

端板;133

电芯;135

避位凹槽;137

连接管路;139

粘接配合面;150

第一散热冷板;170

第二散热冷板;171

导热层;173

固定梁;175

固定凸台;190

第三散热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10)和电池模组(130),所述电池模组(130)容置在所述箱体(110)内,所述电池模组(13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散热冷板(150),所述第一散热冷板(150)设置在所述箱体(110)内,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130)的侧壁进行散热,所述箱体(110)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冷板(170),所述第二散热冷板(170)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130)的底侧,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130)的底壁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30)包括端板(131)和至少两个电芯(133),多个所述电芯(133)并列设置,所述端板(131)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133)的端部,并与所述箱体(110)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冷板(150)设置在所述端板(131)的两端,并贴附在对应的所述电芯(133)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散热冷板(190),所述第三散热冷板(19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33)之间,且所述第三散热冷板(190)的两侧分别贴附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33)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1)上开设有避位凹槽(135),所述第三散热冷板(190)卡持安装在所述避位凹槽(135)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冷板(190)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冷板(150)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管路(137),所述连接管路(137)将所述第三散热冷板(190)和所述第一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超伍芝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