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58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包括型钢,所述型钢包括有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的翼板,所述腹板和其两侧的翼板相互垂直,所述腹板和其两侧的翼板焊接成一体并呈工字型,所述翼板的外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A,所述腹板的两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B。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翼板和腹板均布焊接加强锚固件A和加强锚固件B,并配合加强板A和加强板B,满足特殊的斜柱型钢砼柱的锚固性,实现柱体倾斜转换,同时柱体通过与钢筋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传统型钢无锚固构件相比,通过改善结构优化做法,灵活设计,解决因浇筑混凝土与型钢柱之间锚固不足问题,增强结构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型钢加强锚固构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建筑物体型繁多、功能多样,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由于不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相应地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需要将其合理的设计加强以满足使用功能。
[0003]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内部埋置型钢或焊接钢结构件而形成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上得到明显的增强,是一种抗震性能很好的建筑结构形式。传统型钢无锚固构件,结构简单,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的锚固不足,结构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包括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包括有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的翼板,所述腹板和其两侧的翼板相互垂直,所述腹板和其两侧的翼板焊接成一体并呈工字型,所述翼板的外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A,所述腹板的两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B。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锚固件A的材质和翼板的材质相同,且所述加强锚固件A为三列焊接于翼板的外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锚固件A的直径为19mm,所述加强锚固件A的长度为100mm,所述加强锚固件A分布的中心距为75mm。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锚固件B的材质和腹板的材质相同,且所述加强锚固件B为两列焊接于腹板的两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锚固件B的直径为19mm,所述加强锚固件B的长度为100mm,所述加强锚固件B分布的中心距为100mm。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翼板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A,所述加强板位于翼板倾斜段上部三分之一范围内。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腹板的两侧和翼板之间焊接有加强板B,所述加强板B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翼板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表面开设有吊装孔。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本方案通过在翼板和腹板均布焊接加强锚固件A和加强锚固件B,翼板两侧范围内
焊接加强板A,腹板的两侧和翼板之间焊接有加强板B,满足特殊的斜柱型钢砼柱的锚固性,实现柱体倾斜转换,同时柱体通过与钢筋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传统型钢无锚固构件相比,通过改善结构优化做法,灵活设计,解决因浇筑混凝土与型钢柱之间锚固不足问题,增强结构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C

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
[0022]1、型钢;2、腹板;3、翼板;4、加强锚固件A;5、加强锚固件B;6、加强板A;7、加强板B;8、通孔;9、辅助板;10、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5,本技术中,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包括型钢1,型钢1包括有腹板2和位于腹板2两侧的翼板3,腹板2和其两侧的翼板3相互垂直,腹板2和其两侧的翼板3焊接成一体并呈工字型,翼板3的外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A4,腹板2的两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B5。
[0025]进一步的,加强锚固件A4的材质和翼板3的材质相同,且加强锚固件A4为三列焊接于翼板3的外侧。
[0026]进一步的,加强锚固件A4的直径为19mm,加强锚固件A4的长度为100mm,加强锚固件A4分布的中心距为75mm。
[0027]进一步的,加强锚固件B5的材质和腹板2的材质相同,且加强锚固件B5为两列焊接于腹板2的两侧。
[0028]进一步的,加强锚固件B5的直径为19mm,加强锚固件B5的长度为100mm,加强锚固件B5分布的中心距为100mm。
[0029]进一步的,翼板3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A6,加强板位于翼板3倾斜段上部三分之一范围内。
[0030]进一步的,腹板2的两侧和翼板3之间焊接有加强板B7,加强板B7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8,通孔8提供钢筋骨架穿过绑扎。
[0031]进一步的,两个翼板3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辅助板9,辅助板9表面开设有吊装孔10,通过辅助板9和吊装孔10,方便起吊整个装置,方便使用。
[0032]本技术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33](1)将翼板3置于腹板2两侧并垂直,呈工字型的型钢1;
[0034](2)在翼板3外侧焊接分布中心间距为75mm的直径19mm,长度100mm的三列加强锚
固件A4,在腹板2外侧焊接分布中心间距为100mm的直径19mm,长度100mm的两列加强锚固件B5;
[0035](3)在翼板3的外侧焊接加强板A6,在腹板2的两侧和翼板3之间焊接有加强板B7;
[0036](4)完成上述步骤后,将上述结构进行钢筋骨架的绑扎,最后采用混凝土浇筑。
[0037]本技术通过在翼板3和腹板2均布焊接加强锚固件A4和加强锚固件B5,翼板3两侧范围内焊接加强板A6,腹板2的两侧和翼板3之间焊接有加强板B7,满足特殊的斜柱型钢砼柱的锚固性,实现柱体倾斜转换,同时柱体通过与钢筋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传统型钢无锚固构件相比,通过改善结构优化做法,灵活设计,解决因浇筑混凝土与型钢柱之间锚固不足问题,增强结构整体性能和结构承载能力。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包括型钢(1),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1)包括有腹板(2)和位于腹板(2)两侧的翼板(3),所述腹板(2)和其两侧的翼板(3)相互垂直,所述腹板(2)和其两侧的翼板(3)焊接成一体并呈工字型,所述翼板(3)的外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A(4),所述腹板(2)的两侧焊接有加强锚固件B(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锚固件A(4)的材质和翼板(3)的材质相同,且所述加强锚固件A(4)为三列焊接于翼板(3)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锚固件A(4)的直径为19mm,所述加强锚固件A(4)的长度为100mm,所述加强锚固件A(4)分布的中心距为7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柱内型钢加强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锚固件B(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霖王潇邹彬楚孔状刘琲栾祖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青建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