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35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包括有壳体,内部具有腔室,开设有与腔室流体连通的出风口;滚刷,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且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辊轴及设置在所述辊轴外周壁上的刷条;刷条沿着所述辊轴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该刷条远离所述辊轴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滚刷转动时能与所述腔室的壁面相接触。刷条远离辊轴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在滚刷转动的过程中,刷条的柔性清洁部与腔室壁面相接触,从而对腔室壁面进行刮擦清洁,有利于保证腔室壁面的干净整洁,取得了较好的清洁效果。好的清洁效果。好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0001]本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为洗地机、吸尘器或扫地机,清洁机将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储存腔中。
[0003]目前的清洁机如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牢固的滚刷装置及扫地机器人》其专利号为CN202020245859.X(授权公告号为CN212066626U)公开了一种牢固的滚刷装置包括固定座和盖体,其底部设有带开口的容腔;驱动组件,其包括驱动电机和辊轴,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外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辊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辊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所述辊轴两端之间的圆周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滚刷主体,其套接所述辊轴,盖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开口一侧,具体,盖体采用螺钉的方式连接在固定座的开口一侧,用于盖合所述轴承。上述专利中的滚刷模块中的滚刷主体采用多根沿着辊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刷柱的形式,相邻两个刷柱之间容易进入毛发而缠绕在辊轴上,并且在滚刷的转动过程中,会使垃圾朝容腔(腔室)的内壁方向运动,从而在容腔的内壁积聚脏污,影响流体的流动速度。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清洁模块(滚刷装置)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滚刷所在腔室的内壁进行清洁的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清洁模块的清洁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包括有:
[0008]壳体,其内部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底部敞口的腔室,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的出风口;
[0009]滚刷,用来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其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且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辊轴及设置在所述辊轴外周壁上的刷条;
[0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条沿着所述辊轴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该刷条远离所述辊轴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滚刷转动时能与所述腔室的壁面相接触。
[0011]刷条远离辊轴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在滚刷转动的过程中,刷条的柔性清洁部与腔室壁面相接触,从而对腔室壁面进行刮擦清洁,有利于保证腔室壁面的干净整洁,取得了较好的清洁效果。
[0012]柔性清洁部设计形式之一:所述刷条沿着所述辊轴的径向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
有第一刷段和第二刷段,所述第二刷段即为所述的柔性清洁部,所述第二刷段具有能与第一刷段互成钝角或者直角的状态。则该第二刷段朝向腔室壁面的表面与腔室的壁面相接触,增大对腔室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对腔室壁面进行可靠清洁,取得了较好的清洁效果。
[0013]为了提高对待清洁表面的拾取垃圾的能力,所述第二刷段背离所述辊轴的表面上凸设有凸部。
[0014]柔性清洁部设计形式之二:所述柔性清洁部为所述刷条远离所述辊轴的外侧壁。
[0015]为了增大与待清洁表面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刷段背离所述辊轴的表面上凸设有沿着该第二刷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
[0016]为了减少头发的缠绕,每个所述第二刷段上的凸条至少有两个,且沿着该第二刷段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由于刷条呈弯折的状态,并且第二刷段在待清洁表面或腔室的壁面接触时会发生变形,降低了头发缠绕的风险。
[0017]刷条可采用螺旋的方式,也可采用沿着辊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条的形式,还可采用沿着辊轴径向方向延伸的刷柱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刷条沿着所述滚刷的长度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辊轴上。
[0018]为了提高对清洁表面的清洁能力,所述刷条有多根,且沿着所述辊轴的周向间隔布置。
[0019]为了对待清洁地面上的污水和污渍进行更好地刮擦,同时阻挡垃圾向后运动至吸污口的后方,所述壳体之底部敞口的后边沿安装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柔性刮条,所述柔性刮条自上而下逐渐向前倾斜,所述敞口之周沿除后边沿以外的侧边沿与所述柔性刮条的前边沿共同围合形成吸污口。
[0020]为了方便柔性刮条的安装,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壳及呈环状且安装在所述底壳之底部周沿的框架,所述敞口为所述框架的内环壁所围绕而形成,所述柔性刮条安装在所述框架之后壁板的前表面上或者底沿上。
[0021]柔性刮条的安装形式之一:所述柔性刮条的上壁面开设有供框架之后壁板的底沿插入其中的安装槽。
[0022]柔性刮条的安装形式之二:所述框架之后壁板的前表面上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前倾斜的延伸条,所述柔性刮条的后部开设有供所述延伸条插入其中的插槽。
[0023]为了避免柔性刮条在清洁机向前进行的过程中出现向后翻折的情况,所述柔性刮条的后表面的底部被布置成与待清洁地面相接触。如此,在清洁机向前行走时,柔性刮条始终保持向前铲地的状态。
[0024]为了在滚刷转动的过程中,避免带动垃圾朝出风口的前侧运动,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在位于所述出风口之上的位置具有朝内延伸的刮板,所述刮板沿着所述辊轴的长度方向延伸。刮板的存在,对运动至出风口处的垃圾进行阻挡,并经出风口直接排出。
[0025]为了避免因刮板存在而在刮板与腔室壁面的拐角处出现清理死角,所述刮板侧壁的横截面基本呈L形,且包括有沿着所述滚刷的周向自上而下逐渐朝所述滚刷方向倾斜的弧形段及与该弧形段的底端相连接的连接段,所述弧形段与连接段圆滑过渡连接。如此,滚刷在转动过程中,刷条可与弧形段进行更好地接触,从而对弧形段进行更好地清理,有利于保证腔室整个壁面的干净整洁。
[0026]优选地,所述刷条为能发生变形的柔性件。
[0027]第一分刷片和第二分刷片旋向相反的布置形式,在滚刷转动过程中,垃圾会在两者接触处汇集,所述刷条包括有沿着所述辊轴的轴向依次布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分刷片和第二分刷片,所述第一分刷片和第二分刷片分别沿着辊轴的轴向呈螺旋状地围绕在所述辊轴的外周壁上,且两者的旋向相反。
[0028]为了提高清洁能力,所述刷条至少有两根,且沿着所述辊轴的周向间隔布置。
[0029]优选地,所述刷条有两根或者四根,且均匀布置。
[0030]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清洁模块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风机和用来至少分离灰尘和空气的分离模块,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所述出风口和风机之间,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
[0031]清洁机为扫地机、手持式的洗地机或者手持式的吸尘器,但是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或者洗地机。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清洁模块的刷条远离辊轴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在滚刷转动的过程中,待刷条位于腔室内的状态下,柔性清洁部与腔室壁面相接触,从而对腔室壁面进行刮擦清洁,有利于保证腔室壁面的干净整洁,取得了较好的清洁效果。此外,当转动至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时,由于刷条与待清洁表面过盈,则柔性清洁部对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包括有:壳体(1),其内部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底部敞口(100)的腔室(10),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10)流体连通的出风口(102);滚刷(2),用来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其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腔室(10)内,且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辊轴(21)及设置在所述辊轴(21)外周壁上的刷条(22);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条(22)沿着所述辊轴(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该刷条(22)远离所述辊轴(21)的部分为柔性清洁部,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滚刷(2)转动时能与所述腔室(10)的壁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条(22)沿着所述辊轴(21)的径向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有第一刷段(221)和第二刷段(222),所述第二刷段(222)即为所述的柔性清洁部,所述第二刷段(222)具有能与第一刷段(221)互成钝角或者直角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段(222)背离所述辊轴(21)的表面上凸设有凸部(22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清洁部为所述刷条(22)远离所述辊轴(21)的外侧壁(22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段(222)背离所述辊轴(21)的表面上凸设有沿着该第二刷段(2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22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刷段(222)上的凸条(2223)至少有两个,且沿着该第二刷段(22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之底部敞口(100)的后边沿安装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柔性刮条(12),所述柔性刮条(12)自上而下逐渐向前倾斜,所述敞口(100)之周沿除后边沿以外的侧边沿与所述柔性刮条(12)的前边沿共同围合形成吸污口(10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有底壳(1a)及呈环状且安装在所述底壳(1a)之底部周沿的框架(1b),所述敞口(100)为所述框架(1b)的内环壁所围绕而形成,所述柔性刮条(12)安装在所述框架(1b)之后壁板(1b2)的前表面或者底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博闻姜涛韦明祥张旭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