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78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安装底座,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定子转子组件,所述定子转子组件的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尾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尾部内壁上,所述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平衡支架组件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平衡支架组件能够在电机壳体的内腔中对运转过程中的传动轴进行支撑,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安装有一个能够对传动轴连接联轴器时进行支撑防偏心的对中支撑组件。该电机减震装置,能够减少转子偏心不平衡运行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联轴器与传动轴之间的不对中问题,从而使得二者对中连接,中心线重合,提高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尤其是一种电机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在工业上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也发现了较多问题,需要改进,比如:电机的振动,电机产生振动,会使绕组绝缘和轴承寿命缩短,影响滑动轴承的正常润滑,振动力促使绝缘缝隙扩大,使外界粉尘和水分入侵其中,造成绝缘电阻降低和泄露电流增大,甚至形成绝缘击穿等事故。而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定期对电机进行检修,检查中发现导致电机振动的较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运行,传动轴对定子和转子的支撑性能下降,导致定子和转子偏心,以及传动轴连接的联轴器不对中,二者不在同一轴线上,而目前的解决振动的技术较多只是对支撑底座进行减震,缺少对定子和转子以及联轴器的支撑,减震效果并不显著,导致连接不平衡,降低了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
[0003]经检索,如现有中国专利号为:CN217824565U的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机,其“包括电机本体、设置在电机本体底部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板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相对称分布的两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限位座、弹簧及弹簧杆。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限位座、弹簧及弹簧杆”。
[0004]可知,其以上所引证的专利文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只是对支撑底座进行减震,缺少对定子和转子以及联轴器的支撑,导致连接不平衡,降低了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减震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包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设置有一个具有减震支座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定子转子组件,所述定子转子组件的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尾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尾部内壁上,所述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平衡支架组件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平衡支架组件能够在电机壳体的内腔中对运转过程中的传动轴进行支撑,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安装有一个能够对传动轴连接联轴器时进行支撑防偏心的对中支撑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一个与减震支座适配安装的矩形安装凹槽,所述矩形安装凹槽的内底壁上对称安装有多个升降缓冲部件,所述升降缓冲部件的顶部升降端与减震支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缓冲部件为缓冲阻尼器,所述减震支座通过螺栓与缓冲阻尼器的顶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平衡之间组件包括过盈配合在传动轴周侧的密封轴承以及环形阵列
安装在密封轴承的轴承座外壁的四根支撑杆件。
[0010]优选的,每根所述支撑杆件远离轴承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内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对中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顶面的液压升降柱以及安装在液压升降柱顶端的弧形支撑板。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内壁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中等距转动安装有多个辅助支撑滚杆。
[0013]优选的,当所述传动轴连接联轴器时,所述液压升降柱驱动弧形支撑板升起,所述辅助支撑滚杆与联轴器的外壁抵接。
[0014]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前端盖以及后端盖。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该电机减震装置,转子在电机壳体中进行转动时,传动轴通过前端盖内部的轴承进行支撑,而内部的转子转动通过平衡支撑组件进行支撑转动,平衡支撑组件在电机壳体中对传动轴进行支撑运转,使得转子高速运转时,平衡支撑组件能够对运转的转子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减少转子偏心不平衡运行的问题,此外还能够通过对中支撑组件对传动轴上连接的联轴器进行支撑,从而既不影响联轴器的运行,同时还能够对其联轴器进行支撑,减少联轴器与传动轴之间的不对中问题,从而使得二者对中连接,中心线重合,提高其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定子转子组件和电机壳体之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液压升降柱和弧形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阻尼器在安装底座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图中:1、安装底座;2、减震支座;3、电机壳体;4、前端盖;5、后端盖;6、传动轴;7、液压升降柱;8、定子转子组件;9、密封轴承;10、支撑杆件;11、弧形支撑板;12、弧形凹槽;13、辅助支撑滚杆;14、矩形安装凹槽;15、缓冲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5]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0026]本实施例公开了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包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一个具有减震支座2的电机壳体3,电机壳体3的内腔中安装有定子转子组件8,定子转子组件8的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的尾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壳体3的尾部内壁上,电机壳体3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前端盖4以及后端盖5,而传动轴6的前端贯穿延伸至前端盖4的外侧。
[0027]本实施例公开的定子转子组件8包括定子和转子,而定子由机座和带绕组的铁心组成。铁心由硅钢片冲槽叠压而成,槽内嵌装两套空间互隔90
°
电角度的主绕组(也称运行绕组)和辅绕组(也称起动绕组成副绕组)。主绕组接交流电源,辅绕组串接离心开关S或起动电容、运行电容等之后,再接入电源;
[0028]转子为笼型铸铝转子,它是将铁心叠压后用铝铸入铁心的槽中,并一起铸出端环,使转子导条短路成鼠笼型。
[0029]本实施例公开的传动轴6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平衡支架组件与电机壳体3连接,传动轴6转动时,平衡支架组件能够在电机壳体3的内腔中对运转过程中的传动轴6进行支撑,平衡支撑组件包括过盈配合在传动轴6周侧的密封轴承9以及环形阵列安装在密封轴承9的轴承座外壁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包安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一个具有减震支座(2)的电机壳体(3),所述电机壳体(3)的内腔中安装有定子转子组件(8),所述定子转子组件(8)的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传动轴(6),所述传动轴(6)的尾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壳体(3)的尾部内壁上,所述传动轴(6)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平衡支架组件与电机壳体(3)连接,所述传动轴(6)转动时,所述平衡支架组件能够在电机壳体(3)的内腔中对运转过程中的传动轴(6)进行支撑,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一个能够对传动轴(6)连接联轴器时进行支撑防偏心的对中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一个与减震支座(2)适配安装的矩形安装凹槽(14),所述矩形安装凹槽(14)的内底壁上对称安装有多个升降缓冲部件,所述升降缓冲部件的顶部升降端与减震支座(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缓冲部件为缓冲阻尼器(15),所述减震支座(2)通过螺栓与缓冲阻尼器(15)的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玲刘永烈李冀武同金窦修柏狄学刚翟兆亮范京乐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牵引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