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70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在行人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前有行人绕行时,一路经二极管D2触发三极管Q2导通,其中K1为车辆点火开关,+5V加到晶闸管TV1的控制极,控制进行提醒,使得在车辆点火时,提醒车辆驾驶人,另一路触发三极管Q1导通,+5V电源为红外传感器供电,红外传感器检测车辆两侧有无行车,经滤波、放大后,一路进行距离阈值比较,判断车辆与两侧行车的距离,距离近时,三极管Q3导通,另一路进入积分器计算距离的变化率,距离越来越近时,变化率为负,触发三极管Q5导通、进而三极管Q4导通,串联的三极管Q3、Q4输出高电平,加到晶闸管TV1的控制极,进行提醒,使得在车辆前有行人绕行且车辆两侧有行车时提醒。绕行且车辆两侧有行车时提醒。绕行且车辆两侧有行车时提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盲区
,特别是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 201822174302 .7的车辆盲区检测报警系统,其通过设置行人检测装置、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能实现在控制器接收到行人检测装置的信号后,报警指示灯启动,可向大型车辆两侧的行车发出灯光提醒,让行车小心撞到从大型车辆前突然出现的行人,进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0003]但是,其是在车辆停止移动时启动的,且是在检测到车辆前方有行人绕行,即进行报警的,并可可向大型车辆两侧的行车发出灯光提醒,但当车辆长时间不启动时,无需提醒车辆驾驶人,或是车辆两侧无行车时,无需提醒车辆两侧行车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提醒,消耗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车辆长时间不启动或车辆两侧无行车时,进行不必要的提醒,消耗电能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行人检测装置、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所述行人检测装置连接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车辆检测模块连接安全触发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报警指示灯;
[0006]所述车辆检测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P1,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1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T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5V,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行人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3、电解电容CT1的负极连接地,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2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电阻R8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连接距离阈值信号,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连接电源+0.5V,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4的一
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5V,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5的一端、晶闸管TV1的控制极。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行人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前有行人绕行时,一路经二极管D2触发三极管Q2导通,其中K1为车辆点火开关,+5V加到晶闸管TV1的控制极,控制进行提醒,使得在车辆点火时,提醒车辆驾驶人,另一路触发三极管Q1导通,+5V电源为红外传感器供电,红外传感器检测车辆两侧有无行车,经滤波、放大后,一路进行距离阈值比较,判断车辆与两侧行车的距离,距离近时,三极管Q3导通,另一路进入积分器计算距离的变化率,距离越来越近时,变化率为负,触发三极管Q5导通、进而三极管Q4导通,串联的三极管Q3、Q4输出高电平,加到晶闸管TV1的控制极,进行提醒,使得在车辆前有行人绕行且车辆两侧有行车时提醒,能避免不必要的提醒,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0]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1]实施例一,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包括:行人检测装置例如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超声波传感器、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还包括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所述行人检测装置连接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车辆检测模块连接安全触发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报警指示灯;
[0012]所述车辆检测模块在行人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前有行人绕行时,经二极管D1触发三极管Q1导通,+5V电源为红外传感器P1供电,红外传感器P1检测车辆两侧有无行车,红外传感器P1为红外测距传感器,经电感L2和电容C1滤波,运算放大器AR1、电阻R2

电阻R4放大后,一路进入运算放大器AR3、电阻R7和电阻R8组成的比较器进行距离阈值比较,判断车辆与两侧行车的距离,距离近时,二极管D3导通、三极管Q3导通,另一路进入运算放大器AR2、电阻R5和R6、电容C2组成的积分器计算距离的变化率,距离越来越近时,变化率为负,触发三极管Q5导通、进而触发三极管Q4导通,串联的三极管Q3、Q4输出高电平,加到晶闸管TV1的控制极,进行提醒,使得在车辆前有行人绕行且车辆两侧有行车时提醒,包括红外传感器P1,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1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T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5V,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行人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3、电解电容CT1的负极连接地,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2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接
地电阻R8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连接距离阈值信号,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连接电源+0.5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车辆盲区的检测模块,包括:行人检测装置、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所述行人检测装置连接车辆检测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车辆检测模块连接安全触发模块,安全触发模块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报警指示灯;所述车辆检测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P1,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1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T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5V,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行人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3、电解电容CT1的负极连接地,红外传感器P1的引脚2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电阻R8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连接距离阈值信号,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冬敏唐旭杜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欧圣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