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65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所述防沉装置包括防沉装置主体、气瓶、触发组件和撞针组件,所述防沉装置主体内设有通气腔,以及与通气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气嘴,所述导气嘴用于连通气囊,所述气瓶安装在第一通孔处,所述触发组件安装在第二通孔处,所述撞针组件安装在通气腔内,所述撞针组件一端对应所述气瓶的开口位置,所述撞针组件另一端对应所述触发组件一端,通过采用触发组件作用于撞针组件,由撞针组件刺穿气瓶,并由气瓶给气囊充气,使得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方便捞取。而方便捞取。而方便捞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应用于无人机配件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可以远程操控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无人机是一种自主系统,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执行任务。无人机有不同种类和用途,例如用于侦察、监视、交通监管、消防、农业和娱乐等领域。
[0003]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无人机可以胜任多种工作,例如现有的防水无人机,防水无人机做防水结构处理,其应用在海事巡航、洪涝巡查等工作开展,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巡查,防水无人机具备更为灵活、安全和高效的优势。然而在无人机海面、湖面巡航过程中,无人机往往会受到续航里程、天气环境影响等意外使得无人机落入水中,沉入水底,此时打捞无人机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落入水中,打捞无人机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通过采用触发组件作用于撞针组件,由撞针组件刺穿气瓶,并由气瓶给气囊充气,使得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方便捞取。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所述防沉装置包括防沉装置主体、气瓶、触发组件和撞针组件,所述防沉装置主体内设有通气腔,以及与通气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气嘴,所述导气嘴用于连通气囊,所述气瓶安装在第一通孔处,所述触发组件安装在第二通孔处,所述撞针组件安装在通气腔内,所述撞针组件一端对应所述气瓶的开口位置,所述撞针组件另一端对应所述触发组件一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可溶块、顶杆、第一弹簧和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防沉装置主体上,所述可溶块、顶杆、第一弹簧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可溶块置于第二通孔处,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端与所述可溶块抵接,所述顶杆上设有抵接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顶杆的抵接部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中空定位圈,所述顶杆插装在中空定位圈内,所述抵接部上设有导向块,所述中空定位圈内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块置于导向滑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可溶块为中空结构,所述顶杆插入可溶块内,并与可溶块抵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可溶块上设有多个朝向可溶块中心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卡位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撞针组件包括顶针和第二弹簧,所述顶针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述顶针上设有安装位,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顶针的安装位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防沉装置主体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抵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瓶与所述防沉装置主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上设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三
密封圈之间间隔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沉装置主体朝向导气嘴侧面设有气囊安装罐,所述导气嘴置于气囊安装罐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垫片。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通过采用触发组件作用于撞针组件,由撞针组件刺穿气瓶,并由气瓶给气囊充气,使得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方便捞取。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防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防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防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可溶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防沉装置主体;11-导气嘴;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气瓶;3-触发组件;31-可溶块;311-延伸部;312-卡位部;32-顶杆;321-抵接部;322-导向块;33-第一弹簧;34-外壳;35-中空定位圈;351-导向滑槽;36-垫片;4-撞针组件;41-顶针;411-安装位;412-第二密封圈;413-第三密封圈;42-第二弹簧;5-气囊安装罐;6-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所述防沉装置包括防沉装置主体1、气瓶2、触发组件3和撞针组件4,所述防沉装置主体1内设有通气腔,以及与通气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和导气嘴11,所述导气嘴11用于连通气囊(未在图中显示出),气囊采用现有常规气囊,能够用于充气膨胀,不做特殊要求,所述气瓶2安装在第一通孔12处,其中气瓶2为压缩气瓶,内有压缩气体,所述触发组件3安装在第二通孔13处,优选的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3对应设置,导气嘴11设置在防沉装置主体1下方,所述撞针组件4安装在通气腔内,并且撞针组件4在通气腔内运动,所述撞针组件4一端对应所述气瓶2的开口位置,所述撞针组件4另一端对应所述触发组件3一端,具体实施中,当无人机落入水中,触发组件开始工作,作用于撞针组件,撞针组件受力,由撞针组件刺穿气瓶的保护膜,此时气瓶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2、通气腔、导气嘴11给气囊充气,使得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方便用户进行无人机的捞取。
[0023]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无人机在水里能够作用于撞针组件4,其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可溶块31、顶杆32、第一弹簧33和外壳34,所述外壳34固定设置在防沉装置主体1上,所述可溶块31、顶杆32、第一弹簧33设置在外壳34内,所述可溶块31置于第二通孔13处,其中可溶块31能够溶于水中,可溶块31为常规可溶材料,所述顶杆32一端与所述外壳34连接,优选顶杆32卡在外壳34上,顶杆32可以在外壳34滑动,所述顶杆32另一端与所述可溶块31抵接,
所述顶杆32上设有抵接部321,所述第一弹簧33设置在所述外壳34与所述顶杆32的抵接部321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33与所述外壳34之间设有垫片36,具体实现原理,在无人机正常工作中,可溶块31与顶杆32抵接,第一弹簧33为压缩状态,位于外壳34与抵接部321之间,从而不会作用于撞针组件4;而当无人机落入水中,可溶块31遇水溶化,使得第一弹簧33伸展,带动顶杆32向前运动,顶杆32作用于撞针组件4,从而使其工作,采用上述的触发组件3为纯机械结构,相较于电子容易短路问题,其稳定性更高。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3还包括中空定位圈35,所述顶杆32插装在中空定位圈35内,所述抵接部321上设有导向块322,所述中空定位圈35内设有导向滑槽351,所述导向块322置于导向滑槽351内,从而防止顶杆32发生位移。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可溶块31为中空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装置包括防沉装置主体(1)、气瓶(2)、触发组件(3)和撞针组件(4),所述防沉装置主体(1)内设有通气腔,以及与通气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和导气嘴(11),所述导气嘴(11)用于连通气囊,所述气瓶(2)安装在第一通孔(12)处,所述触发组件(3)安装在第二通孔(13)处,所述撞针组件(4)安装在通气腔内,所述撞针组件(4)一端对应所述气瓶(2)的开口位置,所述撞针组件(4)另一端对应所述触发组件(3)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可溶块(31)、顶杆(32)、第一弹簧(33)和外壳(34),所述外壳(34)固定设置在防沉装置主体(1)上,所述可溶块(31)、顶杆(32)、第一弹簧(33)设置在外壳(34)内,所述可溶块(31)置于第二通孔(13)处,所述顶杆(32)一端与所述外壳(34)连接,所述顶杆(32)另一端与所述可溶块(31)抵接,所述顶杆(32)上设有抵接部(321),所述第一弹簧(33)设置在所述外壳(34)与所述顶杆(32)的抵接部(3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3)还包括中空定位圈(35),所述顶杆(32)插装在中空定位圈(35)内,所述抵接部(321)上设有导向块(322),所述中空定位圈(35)内设有导向滑槽(351),所述导向块(322)置于导向滑槽(35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强叶永军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威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