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经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00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送经线装置,包括机架和均设置在机架上的送线辊、调节辊、第一引导辊以及送线电机,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编织织物的工作台,送线电机驱动经线从送线辊向工作台运动并形成运动路径,第一引导辊设置在送线辊和工作台之间的运动路径上,调节辊设置在送线辊和第一引导辊之间的运动路径上,调节辊还上下活动设置在机架上,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承托调节辊,使得调节辊通过自身重力张紧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节辊的重力恒定,使施加在经线上的力恒定,使经线的张力恒定,解决了现有的送经线装置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置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置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经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送经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纺织机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纺织机在织造过程中需要及时送出定量且具有一定张力的经线,以维持织造生产的连续进行,而经线的输送由送经线装置完成。
[0003]现有的送经线装置一般通过传感器检测经线的张力,再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张力调节装置调节经线的张力,但检测及控制过程需要时间,无法使经线在生产过程具备一个恒定的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经线装置,解决现有的送经线装置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经线装置,包括机架和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送线辊、调节辊、第一引导辊以及送线电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编织织物的工作台,所述送线电机驱动经线从所述送线辊向所述工作台运动并形成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引导辊设置在所述送线辊和所述工作台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调节辊设置在所述送线辊和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
[0006]所述调节辊还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承托所述调节辊,使得所述调节辊通过自身重力张紧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设于所述调节辊的上方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辊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用于检测所述调节辊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送线电机,并分别用于控制所述送线电机的启停。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两个单作用气缸,各所述单作用气缸分别具有伸缩端,各所述伸缩端分别连接所述调节辊两端的底部,各所述单作用气缸用于协助所述调节辊调节所述经线的张紧程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夹片结构,所述夹片结构设置在所述送线辊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且所述夹片结构设置在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夹片结构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夹线杆、弹簧和调整螺母,所述夹线杆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夹线杆沿径向设有贯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经线穿过;所述第一夹片连接于所述夹线杆上,所述第二夹片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夹线杆上,且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之间;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夹线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调整螺母和所述第二夹片远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侧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杆上还设有切口,所述切口倾斜于所述夹线杆的轴向设置,且
其一端连通所述限位孔,另一端设于所述夹线杆的外壁,所述切口用于供所述经线穿过以便所述经线穿设所述限位孔。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调向杆,所述调向杆设于所述夹片结构和所述送线辊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且所述调向杆均高于所述夹片结构和所述送线辊。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引导辊,所述第二引导辊设于所述送线辊和所述调节辊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运动路径在所述第二引导辊上的高度与在所述送线辊上的高度不同。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三引导辊设于所述调节辊和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运动路径在所述第三引导辊上的高度与在所述第一引导辊上的高度不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送线辊的外表面覆盖有橡胶。
[00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钢筘,所述钢筘位于所述运动路径上。
[001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送经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调节辊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承托所述调节辊,使得所述调节辊通过自身重力张紧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在生产过程中,调节辊的重力恒定,使施加在经线上的力恒定,经线较长时,调节辊下降并下压经线,经线较短时,调节辊被经线抬起,经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张力恒定,无控制时间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送经线装置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送经线装置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片结构的A

A向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辊的C

C向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辊的结构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送线辊的B

B向剖视图;
[0022]图中,100、送经线装置;1、机架;2、夹片结构;21、第一夹片;22、第二夹片;23、夹线杆;231、限位孔;232、切口;24、弹簧;25、调整螺母;3、送线辊;4、调节辊;5、第一引导辊;6、工作台;7、送线电机;8、第一控制器;9、第二控制器;10、单作用气缸;11、调向杆;12、第二引导辊;13、第三引导辊;14、钢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送经线装置100,其包括机架1和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送线辊3、调节辊4、第一引导辊5以及送线电机7,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编织织物的工作台6,所述送线电机7连接所述送线辊3的一端,送线电机7用于驱动所述送线辊3转动,送线辊3的转动能够带动经线运动。具体地,所述送线电机7驱动经线从所述送线辊3向工作台6运动并形成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引导辊5设置在所述送线辊3
和所述工作台6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工作台6的高度与所述运动路径在第一引导辊5上的高度平齐,以方便编织的进行。所述调节辊4设置在所述送线辊3和所述第一引导辊5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调节辊4还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承托所述调节辊4,使得所述调节辊4通过自身重力张紧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
[0025]基于此,在生产过程中,调节辊4的重力恒定,施加在经线上的力恒定,经线较长时,调节辊4下降并下压经线,经线较短时,调节辊4被经线抬起,经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张力恒定,无控制时间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送经线装置100无法提供恒定张力的问题。
[00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送经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8和第二控制器9。所述第一控制器8和所述第二控制器9分别设于所述调节辊4的上方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辊4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器8和所述第二控制器9均用于检测所述调节辊4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控制器8和所述第二控制器9分别电连接所述送线电机7,并分别用于控制所述送线电机7的启停。
[0027]随着织造生产的进行,经线逐渐变短,调节辊4被抬起,当调节辊4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第一控制器8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经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送线辊、调节辊、第一引导辊以及送线电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编织织物的工作台,所述送线电机驱动经线从所述送线辊向所述工作台运动并形成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引导辊设置在所述送线辊和所述工作台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调节辊设置在所述送线辊和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的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调节辊还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承托所述调节辊,使得所述调节辊通过自身重力张紧所述运动路径上的经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经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设于所述调节辊的上方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辊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用于检测所述调节辊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送线电机,并分别用于控制所述送线电机的启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经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两个单作用气缸,各所述单作用气缸分别具有伸缩端,各所述伸缩端分别连接所述调节辊两端的底部,各所述单作用气缸用于协助所述调节辊调节所述经线的张紧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经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夹片结构,所述夹片结构设置在所述送线辊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且所述夹片结构设置在所述运动路径上,所述夹片结构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夹线杆、弹簧和调整螺母,所述夹线杆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夹线杆沿径向设有贯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斌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富承工业制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