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73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膜结构车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包括基座,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立柱主体,所述基座的侧面内壁与固定机构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主体的底端与固定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内壁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基座预埋在地面下,并将固定柱插入基座的内壁,固定杆沿安装套向外侧移出,使固定杆插入基座内面内壁的固定孔中,从而增加固定机构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车棚的稳定性。同时增加车棚的稳定性。同时增加车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膜结构车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膜结构车棚是现代大跨度空间结构停车场的主要建设形式之一,具有自身重量轻、受力良好、造型别致等特点,这种结构除了能满足防风雨、防日晒等基本功能外,还有较好的标识招揽效果,其中立柱使车棚的重要结构,整个车棚需要通过立柱对顶部的遮阳棚进行支撑,且立柱的底部安装在地面的,确整个车棚进行固定,因此需要固定器对立柱进行固定的,从而确保车棚的整体稳定性。
[0003]现有技术不足:然而现有的固定器在对立柱进行固定将其安装在地面上时,多通过螺栓对立柱进行固定,然而外部环境复杂,螺栓易被腐蚀,不方便对立柱进行拆卸维护,螺纹孔易被腐蚀不方便进行重复利用;同时立柱的高度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包括基座,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立柱主体,所述基座的侧面内壁与固定机构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主体的底端与固定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内壁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固定柱的侧面,所述基座的侧面内壁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侧面与固定孔的侧面活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侧面与第一从动锥齿轮的侧面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的侧面与第二从动锥齿轮的侧面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通孔的侧面与固定杆的侧面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套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面与限位槽的侧面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为锥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主体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的顶端活动套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侧面与伸缩杆的侧面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锥齿轮,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三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锥齿轮的侧面与第三从动锥齿轮的侧面相互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锥齿轮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转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侧面与卡槽的侧面相互锲和,所述第一转柄和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二转柄的结构相同。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将基座预埋在地面下,并将固定柱插入基座的内壁,固定杆沿安装套向外侧移出,使固定杆插入基座内面内壁的固定孔中,从而增加固定机构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车棚的稳定性。
[0013]2.本技术通过根据使用需求,转动第二转柄使第三主动锥齿轮带动第三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转动并通过螺纹带动伸缩杆沿支撑柱的内壁移动,使立柱保持合适高度,有利于立柱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2A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图3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立柱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基座;2、固定机构;201、固定柱;202、第一转柄;203、通孔;204、传动杆;205、第一从动锥齿轮;206、第一主动锥齿轮;207、第二从动锥齿轮;208、安装套;209、第二主动锥齿轮;210、卡槽;211、卡块;212、固定杆;213、第一螺纹杆;3、立柱主体;301、支撑柱;302、第二转柄;303、伸缩杆;304、第二螺纹杆;305、固定块;306、第三从动锥齿轮;307、第三主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包括基座1,还包括:固定机构2和立柱主体3,基座1的侧面内壁与固定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立柱主体3的底端与固定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柱201,固定柱201的侧面与基座1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固定柱201的侧面开设有通孔203,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对于通孔20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套208,安装套208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杆212,通孔203均匀
分布在固定柱201的侧面,基座1的侧面内壁对应通孔203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固定杆212的侧面与固定孔的侧面活动连接,对立柱进行安装时,将基座1预埋在地面下,并将固定柱201插入基座1的内壁,固定杆212沿安装套208向外侧移出,使固定杆212插入基座1内面内壁的固定孔中,从而增加固定机构2的稳定性。
[0023]其中,固定柱201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传动杆204,传动杆2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205,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209,第二主动锥齿轮209的侧面与第一从动锥齿轮205的侧面相互啮合,传动杆2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06,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第一主动锥齿轮206的侧面与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的侧面相互啮合,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3,通孔203的侧面与固定杆212的侧面内壁螺纹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209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柄202,第一转柄202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209转动,从而使第一从动锥齿轮205带动传动杆204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206与四个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相互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杆213转动,通过螺纹使固定杆212沿安装套208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2)和立柱主体(3),所述基座(1)的侧面内壁与固定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主体(3)的底端与固定机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柱(201),所述固定柱(201)的侧面与基座(1)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201)的侧面开设有通孔(203),所述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对于通孔(20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套(208),所述安装套(208)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杆(212),所述通孔(203)均匀分布在固定柱(201)的侧面,所述基座(1)的侧面内壁对应通孔(203)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212)的侧面与固定孔的侧面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结构车棚立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01)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传动杆(204),所述传动杆(2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205),所述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209),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209)的侧面与第一从动锥齿轮(205)的侧面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杆(2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06),所述固定柱(201)的侧面内壁活动套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207),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206)的侧面与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的侧面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2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3),所述通孔(203)的侧面与固定杆(212)的侧面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20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姚艳张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巨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