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53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1
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包括物联网模块、模拟前端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集成设置。本申请具有降低电池管理的成本的效果。池管理的成本的效果。池管理的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日常使用的储蓄电能的装置,在电池使用工况要求高的环境,需要对电池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等进行监控与管理,以使电池的能够进行合理的使用。
[0003]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池的监控采用单一的处理芯片,并且处理芯片与外围部分立设置,在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时,需要自行适配开发,集成度低并且开发难度大,增加了电池管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电池管理的成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包括物联网模块、模拟前端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集成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模拟前端模块获取电池的数据信息,并且物联网模块基于数据信息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从而管理电池,三者集成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度,简化连接,从而降低成本,并且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适配,能够降低开发难度。辅助控制模块分担物联网模块的部分任务,降低物联网模块的压力。
[0008]可选的,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包括辅助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R9、稳压二极管ZD1、电容器C4、三极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容器C4,所述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9,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6,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还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7,所述电阻器R7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所述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连接点,所述
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端连接于接地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控制模块控制模拟前端模块是否接收能够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且其中稳压二极管ZD1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通讯控制电路、休眠控制电路、复位控制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通讯控制电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均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通讯控制电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所述通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与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通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物联网模块是否进入休眠,所述复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复位,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能够得电。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控制模块控制物联网模块的部分功能,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并且,在不需要使用物联网模块时,其进入休眠状态能够降低功耗。
[0013]可选的,所述通讯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3、电阻器R24、电阻器R25a、电阻器R25b、电阻器R26、电容器C14、电容器C1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所述电阻器R24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3,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容器C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4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
[0014]所述电阻器R25a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电阻器R25a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5与所述电阻器R25a并联,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5b为上拉电阻,所述电阻器R25b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的连接点上。
[0015]可选的,所述休眠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7、电阻器R28、电阻器R29和三极管Q8,所述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和电阻器28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29,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
[0016]可选的,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30、电阻器R31、电阻器R32、电容器C20和三极管Q9,所述电阻器R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0,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级管Q9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1和所述电阻器R30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2,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32与所述物联网模块的连接点上。
[0017]可选的,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0、电阻器R21、电阻器R22、三极管Q5和MOS管Q4,所述电阻器R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
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MOS管4的漏极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源极,所述MOS管Q4的源极用于供电,所述电阻器R21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联网模块(2)、模拟前端模块(1)和辅助控制模块(3),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集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包括辅助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电路(31)和第二控制电路(3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包括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R9、稳压二极管ZD1、电容器C4、三极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容器C4,所述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9,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6,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还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7,所述电阻器R7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所述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的连接点,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端连接于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通讯控制电路(321)、休眠控制电路(322)、复位控制电路(323)和开关控制电路(324),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均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还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2),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与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通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用于控制物联网模块(2)是否进入休眠,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复位,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能够得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包括电阻器R23、电阻器R24、电阻器R25a、电阻器R25b、电阻器R26、电容器C14、电容器C1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所述电阻器R24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文斌於磊牛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慧动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