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836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具体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纳米材料为对胚胎的滋养层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材料用于杀死所述胚胎的滋养层细胞,阻止所述胚胎的正常着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避孕对象从人体转移至细胞状态下的囊胚,最大限度避免对人体造成系统性或者局部性伤害;由于纳米材料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使胚胎细胞的发育受限并自然脱落,实现避孕目的;宫腔的生理周期的自清除功能也能避免纳米材料在宫腔甚至体内聚集的风险。避免纳米材料在宫腔甚至体内聚集的风险。避免纳米材料在宫腔甚至体内聚集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意外妊娠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女性身体、家庭、社会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流产一般是意外妊娠的最终结局,一般发生在青少年、生育计划以外的成年夫妇。流产会造成女性身体非常大的健康影响。
[0003]避孕措施是防止意外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女性避孕器具主要有口服激素避孕药、皮上贴片、皮下贴片、阴道环、节育器(负载激素节育器和铜节育器)、植入物、输卵管结扎等。然而,激素避孕药会导致女性体内激素稳态的破坏和内分泌的稳态破坏,进而影响女性正常的生理周期。其次,激素避孕药通过抑制卵巢的功能和抑制卵子的产生来达到避孕的目的,会卵巢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另外,激素避孕药也通过促进子宫黏液的分泌阻碍精子的迁移达到避孕的目的,同样干扰了子宫的正常功能。贴片、阴道环、植入物、节育器等均是通过载有不同激素避孕药量来发挥避孕效果,不但具有激素避孕药的副作用,还导致外来物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铜节育器植入子宫后可以发挥长效的避孕作用,但铜节育器在使用初期存在铜离子爆释的现象,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甚至会导致子宫穿孔。输卵管结扎会带来疼痛、感染、永久性丧失生育功能等伤害。
[000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避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以解决临床现使用的避孕措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纳米材料为对胚胎的滋养层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纳米材料;
[0007]所述纳米材料用于杀死所述胚胎的滋养层细胞,阻止所述胚胎的正常着床。
[0008]可选地,所述纳米材料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滋养层细胞;
[0009]所述滋养层细胞的细胞器和DNA损伤进而介导所述滋养层细胞死亡。
[0010]可选地,所述纳米材料为CuO纳米颗粒,所述CuO纳米颗粒被胚胎滋养层细胞摄取后,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跟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所述铜离子在细胞内诱导类芬顿反应,导致活性氧物质产量增加,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0011]所述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内线粒体膜去极化,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
[0012]在所述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下,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内的DNA受到损伤断裂;
[0013]所述DNA损伤导致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裂周期停滞于G2期。
[0014]可选地,所述避孕制剂在胚胎侵袭子宫之前给药;
[0015]所述避孕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背部微创给药方式、腹部微创给药方式;
[0016]所述避孕制剂的给药方式还包括宫腔灌注给药方式。
[0017]可选地,所述避孕制剂的浓度范围为大于0μg/mL、小于1000μg/mL。
[0018]可选地,基于上述第一方面的应用,还包括:通过pH响应控制所述纳米材料释放速度,或者,通过控制所述避孕制剂自身降解速度以控制避孕制剂中纳米材料的释放速度。
[0019]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避孕制剂,所述避孕制剂包括纳米材料与载体;
[0020]其中,所述纳米材料为对胚胎的滋养层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材料用于杀死所述胚胎的滋养层细胞,阻止所述胚胎的正常着床;
[0021]所述载体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
[0022]所述避孕制剂的浓度范围为大于0μg/mL、小于1000μg/mL。
[0023]可选地,所述纳米材料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滋养层细胞;
[0024]所述滋养层细胞的细胞器和DNA损伤进而介导所述滋养层细胞死亡;
[0025]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用于保持纳米材料缓慢释放。
[0026]可选地,所述纳米材料为无机纳米材料;
[0027]所述无机纳米材料包括一元或多元金属纳米材料、单组分或多组分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单组分或多组分非金属材料;
[0028]其中,构成所述纳米材料的元素为人体无毒无害的元素。
[0029]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非治疗目的避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30]将所述的避孕制剂基于宫腔给药方式放置于宫腔内,以使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避孕制剂基于宫腔给药方式放置于宫腔内,以使所述纳米材料基于缓释作用杀死胚胎滋养层细胞,阻止胚胎细胞的正常着床。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3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材料在制备避孕制剂中的应用、避孕制剂及避孕方法,将避孕对象从人体(即,母体)转移至细胞状态下的囊胚,最大限度避免对人体造成系统性或者局部性伤害;
[003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避孕制剂可以采用宫腔途径给药,避免了血液和器官代谢循环,生理周期天然的自清除功能也能避免纳米材料在宫腔甚至体内聚集的风险;
[0034]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纳米材料制备避孕制剂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过多的活性氧损伤宫腔,同时避免干扰体内激素稳态和内分泌的平衡;
[0035]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避孕制剂中采用的纳米材料的元素是人体无毒无害的元素,能够在发挥正常生命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降低纳米材料的毒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纳米材料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的避孕方法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uO纳米材料的表征结果和毒性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胚胎滋养层细胞吞噬、诱导类芬顿反应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uO纳米材料通过氧化应激介导滋养层细胞死亡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转录组学揭示CuO纳米材料介导滋养层细胞的死亡机
制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uO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避孕效果示意图;
[004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敏水凝胶负载CuO纳米材料的表征和避孕效果示意图;
[004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敏水凝胶负载CuO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以及其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0046]目前避孕措施的思路均为阻碍卵细胞的产生或者阻碍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由该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材料在避孕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为对胚胎的滋养层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材料用于杀死所述胚胎的滋养层细胞,阻止所述胚胎的正常着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滋养层细胞;所述滋养层细胞的细胞器和DNA损伤进而介导所述滋养层细胞死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为CuO纳米颗粒,所述CuO纳米颗粒被胚胎滋养层细胞摄取后,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跟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所述铜离子在细胞内诱导类芬顿反应,导致活性氧物质产量增加,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所述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内线粒体膜去极化,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在所述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下,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内的DNA受到损伤断裂;所述DNA损伤导致所述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裂周期停滞于G2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孕制剂在胚胎侵袭子宫之前给药;所述避孕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背部微创宫腔给药方式、腹部微创宫腔给药方式;所述避孕制剂的给药方式还包括宫腔灌注给药方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孕制剂的浓度范围为大于0μg/mL、小于1000μg/mL。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斌苏振宁徐祥波郑玉峰陈西华姚灿灿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