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29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西洋参种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包括:稀释容器本体;预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稀释容器本体处理压力的所述预处理装置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顶部且与稀释容器本体连通的处理筒;通过设置预处理机构,驱动电机可配合破碎辊破碎进入处理筒的原料,使得原料更加细碎,以便于后续的稀释混合工作,并且采用滤孔的设计,这能够控制进入稀释容器本体的规格有效的降低了进入稀释容器本体内部原料规格差异过大的概率,这不仅能够提高原料稀释混合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稀释容器本体稀释混合的负担,以提高稀释容器本体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西洋参种植
,特别的涉及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西洋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孢菌和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发生在西洋参的病害。主要危害幼苗根部和根茎部,腐烂的参根呈黑褐色湿腐状,后期糟朽状,仅存中空的根皮。目前,多采用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来治疗西洋参根腐病。
[0003]由于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是按照相应比例稀释混合在西洋参种植土壤中,然而现有的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只能够将土壤与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简单搅拌混合,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多停留在土壤的表面,而土壤内部的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含量却明显较低,这无疑会使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分布不均,影响对部分西洋参的根腐病的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改善了现有的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混合效果较差,增加了西洋参后期患根腐病概率的问题。
[0005]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包括:稀释容器本体;预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稀释容器本体处理压力的所述预处理装置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顶部且与稀释容器本体连通的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一端贯穿至处理筒的内部,所述处理筒的内部安装有预处理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的表面安装有循环疏通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滚筒,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处理筒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处理筒内部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处理筒内壁的破碎辊,所述滚筒转动连接于处理筒的内壁,所述滚筒的表面开设有呈环状分布的滤孔,通过设置预处理机构,驱动电机可配合破碎辊破碎进入处理筒的原料,使得原料更加细碎,以便于后续的稀释混合工作,并且采用滤孔的设计,这能够控制进入稀释容器本体的规格有效的降低了进入稀释容器本体内部原料规格差异过大的概率,这不仅能够提高原料稀释混合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稀释容器本体稀释混合的负担,以提高稀释容器本体的实用性。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破碎辊相交错,所述进料斗朝下开口设置于两个所述破碎辊之间的正上方,两个所述破碎辊和进料斗的朝下开口均设置于滚筒的内侧,这能够保障破碎辊能够破碎所有进入处理筒内部的原料,以降低原料不合格的概率。
[0008]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且均与处理筒内壁无压力接触的两个引导环,所述引导环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两个所述引导环的斜面相面对,这能够降低原料落到处理筒与滚筒间隙的概率,以保障滚筒能够正常运行。
[0009]优选的,所述循环疏通机构包括啮合连接于蜗杆表面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处理筒内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环状分布的疏通条,最靠近滚筒中心点的所述疏通条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相邻所述滤孔插接,相邻两个所述疏通条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滤孔的间距相同,通过设置循环疏通机构,在蜗杆旋转的过程中,蜗杆通过第二蜗轮和连接轴带动疏通条旋转,疏通条通过不断贯穿相对应的滤孔带动滚筒旋转,在此过程中疏通条不仅能够疏通滤孔,以保障滤孔的畅通,同时这还能够带动滚筒不断摇晃滞留在滚筒内部的原料,将原料振散,以便有更多合格的原料进入稀释容器本体的内部,这有效的降低了原料滞留的概率,使得预处理装置保持畅通。
[0010]优选的,所述疏通条和滤孔的截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所述滤孔靠近滚筒的开口小于滤孔远离滚筒的开口,所述疏通条靠近连接轴的开口小于疏通条远离连接轴的开口,这能够降低原料卡在;滤孔内部的概率,降低了疏通条的清洁负担。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预处理机构,驱动电机可配合破碎辊破碎进入处理筒的原料,使得原料更加细碎,以便于后续的稀释混合工作,并且采用滤孔的设计,这能够控制进入稀释容器本体的规格有效的降低了进入稀释容器本体内部原料规格差异过大的概率,这不仅能够提高原料稀释混合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稀释容器本体稀释混合的负担,以提高稀释容器本体的实用性;
[0013]2、通过设置循环疏通机构,在蜗杆旋转的过程中,蜗杆通过第二蜗轮和连接轴带动疏通条旋转,疏通条通过不断贯穿相对应的滤孔带动滚筒旋转,在此过程中疏通条不仅能够疏通滤孔,以保障滤孔的畅通,同时这还能够带动滚筒不断摇晃滞留在滚筒内部的原料,将原料振散,以便有更多合格的原料进入稀释容器本体的内部,这有效的降低了原料滞留的概率,使得预处理装置保持畅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预处理机构与循环疏通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的排布示意图。
[0018]图中:1、稀释容器本体;2、预处理装置;21、处理筒;22、进料斗;23、预处理机构;231、驱动电机;232、蜗杆;233、第一蜗轮;234、破碎辊;235、滚筒;236、滤孔;237、引导环;24、循环疏通机构;241、第二蜗轮;242、连接轴;243、疏通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具体实施时:如图1

4所示,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包括:稀释容器本体1;预处理装置2,用于降低稀释容器本体1处理压力的所述预处理装置2固定连接于稀释
容器本体1的顶部;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1顶部且与稀释容器本体1连通的处理筒21,所述处理筒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22,所述进料斗22的一端贯穿至处理筒21的内部,所述处理筒21的内部安装有预处理机构23,所述预处理机构23的表面安装有循环疏通机构24{稀释容器本体1包括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处理筒21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的稀释桶,稀释桶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排料门,稀释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搅拌器,电动搅拌器的一端贯穿至稀释桶的内部;当原料通过处理筒21进入稀释桶的内部后,电动搅拌器将不同原料稀释混合,使得不同原料分布更加均匀,当原料混合完成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排料门将混合好的物料取出}。
[0021]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预处理机构23包括驱动电机231和滚筒235,所述驱动电机231固定连接于处理筒21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处理筒21内部的蜗杆232,所述蜗杆232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蜗轮233,所述第一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容器本体(1);预处理装置(2),用于降低稀释容器本体(1)处理压力的所述预处理装置(2)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1)的顶部;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稀释容器本体(1)顶部且与稀释容器本体(1)连通的处理筒(21),所述处理筒(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22),所述进料斗(22)的一端贯穿至处理筒(21)的内部,所述处理筒(21)的内部安装有预处理机构(23),所述预处理机构(23)的表面安装有循环疏通机构(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23)包括驱动电机(231)和滚筒(235),所述驱动电机(231)固定连接于处理筒(21)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处理筒(21)内部的蜗杆(232),所述蜗杆(232)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蜗轮(233),所述第一蜗轮(23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处理筒(21)内壁的破碎辊(234),所述滚筒(235)转动连接于处理筒(21)的内壁,所述滚筒(235)的表面开设有呈环状分布的滤孔(2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西洋参根腐病解毒菌稀释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破碎辊(234)相交错,所述进料斗(22)朝下开口设置于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蒋景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