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25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更换组件,所述主体前端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开关键的下端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主体下端外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L型槽,所述L型槽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固定板前端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固定板前端外表面一侧的上、中、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能够方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提高电源线放置稳定性,避免拉动电源线造成松动、脱落,便于使用,便于对第一卡板、第二卡板进行安装固定,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网络已经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智能通信传输设备是连接因特网中个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的路径发送信号,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120515704.8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智能通信传输设备,该专利通过设置散热机构使得通过马达带动转动杆和扇叶转动,使得本体进行长时间的工作时内部的温度能够有效的向外部散发,达到了对本体内部进行有效降温的目的,通过设置更换机构使得主体在长时间使用之后,过滤网灰尘过多需要清理时,通过向上拉动按压块带动定位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活动杆的外壁与定位杆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使得定位杆的另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卡块二从固定块中移出,即可将过滤网拆下来进行更换,达到了方便更换过滤网的目的,现有的一种智能通信传输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电源线与插口连接后,拉动电源线容易松动造成脱落,影响使用,不方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具备能够方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提高电源线放置稳定性,避免拉动电源线造成松动、脱落,便于使用,便于对第一卡板、第二卡板进行安装固定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更换组件,所述主体前端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开关键的下端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主体下端外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L型槽,所述L型槽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固定板前端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固定板前端外表面一侧的上、中、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卡板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一卡板的上下两端外表面与第二卡板的两侧外表面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合页,所述第一卡板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上下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插杆,所述插杆前端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板,两组所述插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插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通过合页与固定板之间为转动连接,能够带动第一卡板进行转动。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卡槽之间为卡接,便于对安装板进行放置卡接。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板与限位槽之间为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插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插杆与活动槽之间为滑动连接,便于带动插杆进行弹性复位。
[0010]优选的,所述插杆与插槽之间为插接,便于将安装板与固定块进行卡接。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具备以下
[0013]有益效果:
[0014]该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能够方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提高电源线放置稳定性,避免拉动电源线造成松动、脱落,便于使用,便于对第一卡板、第二卡板进行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中卡板俯视结构图。
[0018]图中:1、主体;2、更换组件;3、开关键;4、插口;5、底座;6、固定板;7、L型槽;8、第一防滑垫;9、合页;10、第一卡板;11、插槽;12、插杆;13、卡槽;14、弹簧;15、限位槽;16、活动槽;17、拉板;18、固定块;19、第二防滑垫;20、安装板;21、第二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本实施例是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
[0021]如图1

3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更换组件2,主体1前端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键3,开关键3的下端设置有插口4,插口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6,主体1下端外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底座5,固定板6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L型槽7,L型槽7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8,固定板6前端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板21,固定板6前端外表面一侧的上、中、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10,第一卡板10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9,第二卡板2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第二防滑垫19,第一卡板10的上下两端外表面与第二卡板21的两侧外表面结构相同,第一卡板10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合页9,第一卡板10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0,固定板6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13,安装板20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16,活动槽16上下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均开设有限位槽15,活动槽16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插杆12,插杆12前端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板17,两组插杆12之间设置有弹簧14,固定块18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插槽11。
[0022]第一卡板10通过合页9与固定板6之间为转动连接;安装板20与卡槽13之间为卡接;拉板17与限位槽15之间为滑动连接,两组插杆12通过弹簧14弹性连接,插杆12与活动槽
16之间为滑动连接;插杆12与插槽11之间为插接。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将电源线的一端与插口4连接,将电源线卡在L型槽7中,使电源线与第一防滑垫8贴合,在L型槽7横向位置,通过合页9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卡板10竖向转动,将第二防滑垫19卡在电源线的前端,使第二防滑垫19与电源线贴合,拉动两组拉板17,使插杆12在活动槽16内部对弹簧14进行压缩,将安装板20卡在卡槽13中,松开两组拉板17,在弹簧14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拉板17沿着限位槽15滑动,带动插杆12沿着活动槽16滑动,将插杆12卡入插槽11中,从而将安装板20与固定块18进行固定,在L型槽7竖向位置,在另一组合页9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卡板21横向转动,使三组第二防滑垫19与三组电源线贴合,重复上述操作后,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能够方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卡接,提高电源线放置稳定性,避免拉动电源线造成松动、脱落,便于使用,便于对第一卡板10、第二卡板21进行安装固定。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通信传输结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更换组件(2),所述主体(1)前端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键(3),所述开关键(3)的下端设置有插口(4),所述插口(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主体(1)下端外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底座(5),所述固定板(6)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L型槽(7),所述L型槽(7)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8),所述固定板(6)前端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板(21),所述固定板(6)前端外表面一侧的上、中、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10),所述第一卡板(10)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9),所述第二卡板(2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二防滑垫(19),所述第一卡板(10)的上下两端外表面与第二卡板(21)的两侧外表面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板(10)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合页(9),所述第一卡板(10)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0),所述固定板(6)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正平张华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星航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