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24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排水管体,在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之间设置有进水连接头;所述进水连接头包括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第一套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套管段的内径,在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之间设置有环形过渡段;所述第一套管段套设在其中一个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处,第二套管段套设在另一个排水管体的外侧,在第二套管段和该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进水环腔;在两个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过水口,进水环腔通过过水口与两个排水管体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多点位同时排水,排水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多点散发积水土地地貌的排水整治。排水整治。排水整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地整治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作为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显得越来越稀缺。土地整治是人类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主要的活动,也成为缓解人地矛盾最重要的途径。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对于一些地面积水较为严重的土地,需要进行排水处理。目前,常用的排水方式是采用水泵和排水管道进行抽排水。当积水区域与排水沟渠相距较远时,则需要将多根排水管道通过法兰盘首尾依次连接,以增大排水距离。但这种排水方式只能在排水管的末端进水,针对呈多点散发积水的地貌则需要工人频繁调整排水管末端口的位置,以进行排水,这种操作方式排水效率不高,而且比较耗费人力。当然,进行排水时也可采用连接三通的方式以增加多个进水口,但连接起来比较费事,而且需要在每个进水口处单独加装过滤结构,以防止杂草和淤泥等造成堵塞,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排水管体,在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之间设置有进水连接头;
[0006]所述进水连接头包括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第一套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套管段的内径,在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之间设置有环形过渡段;
[0007]所述第一套管段套设在其中一个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处,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一排水管体;第二套管段套设在另一个排水管体的外侧,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二排水管体,在第二套管段和第二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进水环腔;
[0008]在第一排水管体和第二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过水口,进水环腔通过过水口与第一排水管体和第二排水管体的内部相连通。
[0009]优选的,在第一套管段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套,第一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插入防水密封套中。
[0010]优选的,在第一套管段的外侧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呈对称布置,在第一弧形段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凸耳,在第二弧形段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凸耳,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紧固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段、第二套管段和环形过渡段为一体式结构。
[0012]优选的,在第二套管段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过滤件,所述支撑过滤件呈圆环形,包括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在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设置有环形过滤网,第一支撑环、环形过滤网和第二支撑环处于同一平面内;
[0013]在第二排水管体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环,第二排水管体从第一支撑环的中心穿过,并且固定环和第一支撑环相重叠,固定环和第一支撑环之间通过第二螺栓紧固连接;
[0014]第二支撑环和第二套管段的末端面重叠布置,第二支撑环和第二套管段之间通过第三螺栓紧固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进水连接头是采用PVC材料加工制成的;所述支撑过滤件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成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7]本技术采用进水连接头将相邻两个排水管体首尾连接,而且进水连接头的一端为扩径结构,其与排水管体之间形成进水环腔,进水环腔与两个排水管体之间的过水口形成水流道,可使得在末端水泵的抽吸力作用下,能够经进水连接头处进水,从而实现多点位同时排水,排水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多点散发积水土地地貌的排水整治。
[0018]本技术在第一套管段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套,再配合卡箍的紧固,使得第一排水管体插入第一套管段后实现密封连接,密封性好。
[0019]本技术在第二套管段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过滤件,支撑过滤件采用多圆环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起到支撑连接排水管体的作用,使得排水管体处于第二套管段的中心,另一方面还可起到过滤作用,防止杂草和淤泥等经进水环腔进入排水管体中,堵塞排水管体。而且采用上述结构,还具有组装拆卸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示出相邻两个排水管体通过进水连接头相连的状态;
[0022]图2为本技术中进水连接头与第一排水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卡箍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卡箍与第一排水管体连接后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进水连接头与第二排水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支撑过滤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多个排水管体首尾依次连接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排水管体,在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之间设置有进水连接头1。所述进水连接头1包括第一套管段101和第二套管段102,第一套管段101的内径小于第二套管段102的内径,在第一套管段101和第二套管段102之间设置有环形过渡段103。所述第一套管段101套设在其中一个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处,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一排水管体2。第二套管段102套设在另一个排水管体的外侧,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二排水管体3,在第二套管段102和第二排水管体3之间形成有进水环腔4。在第一排水管体2和第二排水管体3之间形成有过水口5,进水环腔4通过过水口5与第一排水管体2和第二排水管体3的内部相连通。
[0030]本技术采用进水连接头1将相邻两个排水管体首尾连接,而且进水连接头1的一端为扩径结构即第二套管段102,其与第二排水管体3之间形成进水环腔4,进水环腔4与两个排水管体之间的过水口5连通形成水流道,可使得在末端水泵的抽吸力作用下,能够经进水连接头处进水,从而即实现了多排水管体之间的连接,又能够多点位同时排水,排水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多点散发积水土地地貌的排水整治。
[0031]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如图2

4所示,在第一套管段101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套6,第一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插入防水密封套中。在第一套管段101的外侧设置有卡箍7,所述卡箍7包括第一弧形段701和第二弧形段702,第一弧形段701和第二弧形段702呈对称布置。在第一弧形段7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凸耳703,在第二弧形段70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凸耳704,第一凸耳703和第二凸耳70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705紧固连接。本技术在第一套管段101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套6,再配合卡箍7的紧固,使得第一排水管体2插入第一套管段101后实现密封连接,密封性好。
[0032]更进一步的,如图5

7所示,在第二套管段102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过滤件8,所述支撑过滤件8呈圆环形,包括第一支撑环801和第二支撑环8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排水管体,在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之间设置有进水连接头;所述进水连接头包括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第一套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套管段的内径,在第一套管段和第二套管段之间设置有环形过渡段;所述第一套管段套设在其中一个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处,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一排水管体;第二套管段套设在另一个排水管体的外侧,将该排水管体记为第二排水管体,在第二套管段和第二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进水环腔;在第一排水管体和第二排水管体之间形成有过水口,进水环腔通过过水口与第一排水管体和第二排水管体的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套管段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套,第一排水管体的连接端头插入防水密封套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套管段的外侧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呈对称布置,在第一弧形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翟玉兰林清莹陈珂侯善民杜向前林瑶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