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
,特别涉及一种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主要由桥塔、主梁、斜拉索、桥墩组成,传统的斜拉桥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0003](1)一个塔梁处设置纵向固定支座,其余支点处设置纵向活动支座,该形式称为纵向固定体系,外荷载引起的纵向响应主要由设置纵向固定支座的桥塔承担;
[0004](2)所有支点处均设置纵向活动支座,该形式称为纵向漂浮体系,外荷载引起的纵向响应经由斜拉索的传递由所有的桥塔共同承担。
[0005]斜拉桥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包括梁端位移、桥塔受力、主梁应力等。
[0006]在现有的两种主要结构形式下,存在以下问题:纵向固定体系的斜拉桥,地震作用引起纵向力主要由设置固定支座的桥塔承担,在高烈度地震设防下,桥塔内力通常很大,其一会导致桥塔截面尺寸过大,甚至会出现无法设计的情形,极大增加了设计难度和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其二会导致两个桥塔受力差异过大,依据受力设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点结构(6),所述第一支点结构(6)为桥梁抗震时使固定约束和活动约束切换的支点结构,且适用于自适应变化产生的荷载响应;第二支点结构(7),所述第二支点结构(7)为桥梁抗震使用的活动约束支点结构,且适用于自适应变化产生的荷载响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拉桥主体,所述斜拉桥主体包括桥塔(3)、主梁(4)、斜拉索(5)、边墩(1)和辅助墩(2);所述第一支点结构(6)与第二支点结构(7)均设置在桥塔(3)与主梁(4)的连接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墩(1)和辅助墩(2)上均设置有用于辅助抗震的第一纵向活动支座(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结构(6)包括用于自适应转换约束力的自适应转换支座(13)和与自适应转换支座(13)配合传递荷载响应的第一纵向阻尼器(10);所述第二支点结构(7)包括与第一支点结构(6)配合传递荷载响应且用于活动约束桥梁的第三纵向活动支座(12)和第二纵向阻尼器(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结构(6)包括用于自适应转换约束力的自适应转换支座(13);所述第二支点结构(7)包括与第一支点结构(6)配合传递荷载响应且用于活动约束桥梁的第三纵向活动支座(12)和第二纵向阻尼器(11)。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转换支座(13)包括用于可活动约束和固定约束转换的第二纵向活动支座(9)和用于固定约束第二纵向活动支座(9)的纵向阻隔器(6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活动支座(9)包括支座上板组件(62)和与支座上板组件(62)配合滑动的支座下板组件(63),所述支座上板组件(62)通过上螺栓(64)与主梁(4)连接,所述支座下板组件(63)通过下螺栓(62)与横梁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拉桥的自适应可变抗震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阻隔器(61)设置于支座上板组件(62)和支座下板组件(63)之间用于固定约束其相互活动。9.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钰,张金涛,喻济昇,潘韬,李恒,段雪炜,梅新咏,邱远喜,刘金进,何友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