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平面叶轮组结构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16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叶轮组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立轴式增湿造粒机立轴上设置2-4层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叶轮的叶片任意断面形状均为半径不等的圆弧且厚度一致。这种叶轮当立轴转动时在机内能产生很稳定的轴向气流,采用这种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制造的增湿造粒机实际工作过程能很好符合设计要求,因而造粒效果好。叶轮组结构合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叶轮组结构的改进。立轴式增湿造粒机是用来干法制备陶瓷半干压制品成型坯料的设备。其工作过程为细原料干粉与水同时在机内经增湿、均化,造粒,造粒后颗粒达到或大于要求粒径时由造粒机下部的出料口流出,而未达到粒径要求的颗粒和原料细粉又被送回机内上部与新进入的细原料粉和水一起,再进行增湿、均化、造粒,这样不断循环实现了造粒的目的。通常以造粒后在一定含水率下,坯料中小于63微米颗粒的多少来衡量造粒机效果的好坏,小于63微米的颗粒越少则效果越好。为了实现上述的工作过程,造粒机的立轴上必须安装能够产生与重力方向相反的轴向气流的叶轮组。在现有技术中叶轮组结构有意大利LB公司设计制造的造粒机在立轴上、下各设一个“米”字型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如附图2所示。由于叶轮采用“米”字型,虽然在轴转动时其既能产生要求的轴向气流又可增强搅拌作用,但“米”字型叶轮容易造成机内轴向气流的紊乱,反而使造粒效果下降,因而采用“米”字型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制造的增湿造粒机造粒后小于63微米的颗粒一般占坯料总量的20%以上。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制造了在造粒机立上设置2-4层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叶轮的叶片任意断面形状均为半径不等的园弧且厚工一致。这种叶轮当立轴转动时在机内能产生很稳定的轴向气流,采用这种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制造的增湿造粒机的实际工作过程能够很好地符合设计要求,因而造粒效果好。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中立轴1与园柱形筒体2处于同轴位置,立轴上安装有3层平面叶轮3构成的叶轮组,叶轮3的叶片任意断面均为半径不等的园弧且厚度一致,叶轮的轮毂与叶片分别进行机加工后经焊接成一整体。用本实施例制造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经大量试验证明造粒效果明显优于意大利LB公司附图2结构的造粒机。表一是采用本实施例实验结果与意大利LB公司设备造粒结果的比较。造粒效果在设备结构确定后与增湿率成正比。从表一可以看< 采用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造粒效果好,叶轮组结构合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轴1与园柱形筒体2同轴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其结构特征在于立轴上装有2-4层平面叶轮3构成的叶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其特征在于立轴上安装的叶轮3的叶片任意断面形状均为半径不等的园弧且厚度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叶轮组结构的改进。本技术在立轴式增湿造粒机立轴上设置2—4层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叶轮的叶片任意断面形状均为半径不等的圆弧且厚度一致。这种叶轮当立轴转动时在机内能产生很稳定的轴向气流,采用这种平面叶轮构成的叶轮组制造的增湿造粒机实际工作过程能很好符合设计要求,因而造粒效果好。叶轮组结构合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B01J2/16GK2101527SQ9121765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陶建新, 李建华, 李成波, 杨洪儒 申请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轴1与园柱形筒体2同轴的立轴式增湿造粒机,其结构特征在于:立轴上装有2-4层平面叶轮3构成的叶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新李建华李成波杨洪儒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