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99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上表面的温控箱以及罩于温控箱外的外壳,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温控腔室;所述温控箱前侧侧壁设有一与温控腔室相贯通的箱口;所述外壳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箱口前侧设有一升降门;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设有一与升降门相匹配的升降机构;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对的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球头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不仅能够简化温控箱内部的固定装置,且能够保证球头固定时的稳固性,从而便于球头的检测,更能够在检测球头疲劳性能时对施加多个力,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疲劳检测机,特别是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疲劳检测机又名疲劳试验机,可用于测定金属物件在室温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或其它压力动作下的疲劳性能,而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则是一种将球头置放于温控箱内进行疲劳检测的设备,传统的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在检测球头疲劳性能时,由于球头形状的特殊性,需要在温控箱内设置极为复杂的固定机构才能够对球头进行固定,导致结构臃肿化,极占温控箱内部的空间,且在进行疲劳性能检测时,只能施加一个方向的力在球头上,而在球头实际使用过程中,施加于球头上的力更为复杂,往往是两种以上的力施加于球头上,比如推力以及摆动的力,因此单一检测球头在承受一个方向的力时的变形情况,难以准确检测出球头的实际疲劳性能,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它不仅能够简化温控箱内部的固定装置,且能够保证球头固定时的稳固性,从而便于球头的检测,更能够在检测球头疲劳性能时对施加多个力,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上表面的温控箱以及罩于温控箱外的外壳,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温控腔室;所述温控箱前侧侧壁设有一与温控腔室相贯通的箱口;所述外壳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箱口前侧设有一升降门;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设有一与升降门相匹配的升降机构;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对的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球头固定机构;所述温控箱上表面设有一与球头固定机构相连接的径向检测机构;所述温控箱后侧侧壁设有一与球头固定机构相连接的轴向检测机构。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机身上表面前侧的气缸下固定架;所述升降门前侧侧壁上部设有一与气缸下固定架位置相对应的气缸上固定架;所述气缸下固定架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于气缸上固定架上;所述温控箱前侧侧壁设有位于箱口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轨;所述升降门后侧侧壁设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
[0007]所述外壳前侧侧壁设有与升降门左右两侧外边沿位置相对应的密封滑槽;所述升降门左右两侧外边沿设有与密封滑槽相匹配的密封条。
[0008]所述球头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温控腔室内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左部前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安装板相垂直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一轴孔;所述第二安装板右侧侧壁设有球笼压紧块;所述球笼压紧块左侧侧壁中部设有一压紧槽;所述压紧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上表面中心设有一球型槽;所述球头座左侧侧壁设有一与轴孔相匹配的定位轴;所述球笼压紧块正上方设有一球头安装块;所述球头安装
块下表面中心设有一与球型槽同轴的穿孔;所述球头安装块上表面设有一与穿孔同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一连接孔与穿孔相贯通;所述限位槽直径、穿孔直径皆小于连接孔直径;所述球型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球头;所述球头上端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销身;所述销身上端穿入至穿孔内并抵压在穿孔孔底;所述销身上端面中心设有一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上端向上穿过连接孔并螺接有一与限位槽槽底相贴合的限位螺母。
[0009]所述径向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温控箱上表面中心的第一移动孔,第一移动孔与温控腔室相贯通;所述温控箱上表面设有位于第一移动孔前后两侧的第二滑轨;所述温控箱上表面左部设有位于前后两侧的第二滑轨之间的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右端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下表面前后两侧设有与第二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板上表面设有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所述第一滑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一移动孔相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下端向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一移动孔并设有与球头安装块相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外壁与第一移动孔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移动间距;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端向上穿出至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外并设有第一指示针;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上设有与第一指示针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光电开关。
[0010]所述连接块下表面中部设有一凹口;所述凹口左右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卡槽;所述球头安装块左右两侧外壁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
[0011]所述轴向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温控箱后侧侧壁中心的第二移动孔,第二移动孔与温控腔室相贯通;所述温控箱上表面设有位于第一移动孔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轨;所述温控箱后侧侧壁下部设有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轨之间的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前侧侧壁左右两边设有与第三滑轨相匹配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板后侧侧壁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所述第二滑板后侧侧壁设有与第二移动孔相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前端向前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二移动孔并设有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外壁与第二移动孔内壁之间具有第二移动间距;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端向上穿出至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外并设有第二指示针;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减速机上设有与第二指示针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光电开关。
[0012]所述球笼压紧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皆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0013]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机身上表面前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设有相机安装座;所述相机安装座左端设有一与球头固定机构相对的检测相机;所述相机安装座右端设有一紧固孔,固定柱穿过紧固孔;所述相机安装座右侧侧壁设有一与紧固孔相贯通的弹性缺口;所述相机安装座右端前侧侧壁设有若干与弹性缺口相贯通的螺孔;所述相机安装座右端后侧侧壁设有与若干与螺孔位置相对应的沉孔,沉孔与弹性缺口相贯通。
[0014]所述温控腔室一侧腔壁上设有一喷射枪固定架;所述喷射枪固定架上设有与球头固定机构位置相对应的泥浆水喷射枪;所述温控箱下表面设有一与机身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泥浆水回流孔;所述机身内设有一与泥浆水回流孔相匹配的水循环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只需通过球头座上的球型槽对球头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再利用第二安装板与球笼压紧块之间的配合便能够将球头进行固定,整个固定结构极为简单,使其不会占有温控箱内的温控腔室的过多空间,便于部件的装配,且若是测试不同型号的球头,只需将球头座更换成具有与球头相匹配的球型槽的球头座型号即可,有效增加适用范围,而径向检测机构能够同时在球头上施加径向推力以及转动力,轴向检测机构能够同时在球头上施加轴向推力以及摆动的力,四种不同的力皆可施加于球头进行检测,从而从多方面数据有效分析检测出球头的疲劳性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的升降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上表面的温控箱以及罩于温控箱外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温控腔室;所述温控箱前侧侧壁设有一与温控腔室相贯通的箱口;所述外壳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箱口前侧设有一升降门;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设有一与升降门相匹配的升降机构;所述机身上表面前侧侧壁设有一与箱口相对的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温控箱内设有一球头固定机构;所述温控箱上表面设有一与球头固定机构相连接的径向检测机构;所述温控箱后侧侧壁设有一与球头固定机构相连接的轴向检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机身上表面前侧的气缸下固定架;所述升降门前侧侧壁上部设有一与气缸下固定架位置相对应的气缸上固定架;所述气缸下固定架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于气缸上固定架上;所述温控箱前侧侧壁设有位于箱口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轨;所述升降门后侧侧壁设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侧侧壁设有与升降门左右两侧外边沿位置相对应的密封滑槽;所述升降门左右两侧外边沿设有与密封滑槽相匹配的密封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温控腔室内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左部前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安装板相垂直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一轴孔;所述第二安装板右侧侧壁设有球笼压紧块;所述球笼压紧块左侧侧壁中部设有一压紧槽;所述压紧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上表面中心设有一球型槽;所述球头座左侧侧壁设有一与轴孔相匹配的定位轴;所述球笼压紧块正上方设有一球头安装块;所述球头安装块下表面中心设有一与球型槽同轴的穿孔;所述球头安装块上表面设有一与穿孔同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一连接孔与穿孔相贯通;所述限位槽直径、穿孔直径皆小于连接孔直径;所述球型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球头;所述球头上端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销身;所述销身上端穿入至穿孔内并抵压在穿孔孔底;所述销身上端面中心设有一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上端向上穿过连接孔并螺接有一与限位槽槽底相贴合的限位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球头高低温疲劳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温控箱上表面中心的第一移动孔,第一移动孔与温控腔室相贯通;所述温控箱上表面设有位于第一移动孔前后两侧的第二滑轨;所述温控箱上表面左部设有位于前后两侧的第二滑轨之间的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右端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下表面前后两侧设有与第二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板上表面设有第一蜗轮蜗杆减速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园园饶道龚林相华周浩祥陈梓豪饶伟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