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97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伸成型模具,上模和下模内沿着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边孔打孔组件、外环弧线切刀、内环弧线切刀、第一拉伸冲压组件、第一压平组件、若干二次拉伸冲压组件、第二压平组件、环切组件和顶料组件;所述外环弧线切刀对料带上的单元片段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外圆弧型槽;所述内环弧线切刀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内圆弧型槽;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和二次拉伸冲压组件依次将圆管逐步拉伸;所述环切组件将产品单元的上部切出圆形的外部轮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个模具内设置裁切、多工位拉伸,以及成品切断分离多组件,实现连续给料、多工位逐步拉伸和加工中产品与料带的衔接,既提升了加工效率,又能实现产品精细加工。加工。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伸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具体是涉及一种拉伸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有的模具对于加工带有凸缘的圆管状产品,且圆管的直径比较小但拉伸的高度比较大的精细加工产品,由于需要比较精确的控制,否则比较容易超出加工极限导致破裂,就涉及多次拉伸加工,一般是在几个模具中进行,并且存在物料转移的问题,从而导致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拉伸成型模具,通过一个模具内设置裁切、多工位拉伸,以及成品切断分离多组件,实现连续给料、多工位逐步拉伸,既提升了加工效率,又能实现产品精细加工。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拉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下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内沿着料带的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边孔打孔组件、外环弧线切刀、内环弧线切刀、第一拉伸冲压组件、第一压平组件、若干二次拉伸冲压组件、第二压平组件、环切组件和顶料组件;所述边孔打孔组件将料带沿进料方向上的两侧边打出等距分布的边孔;所述外环弧线切刀对料带上的单元片段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外圆弧型槽,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料带的衔接部;所述内环弧线切刀在外环弧线切刀切出的圆弧型槽内侧再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内圆弧型槽,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产品单元的衔接部,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位置与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错开60度圆心角;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将产品单元中部向下冲出下端封闭的圆管;所述第一压平组件对第一拉伸冲压组件冲压的产品单元的上端面,以及内圆弧型槽和外圆弧型槽围成的衔接带压平整;所述二次拉伸冲压组件至少设置3套,依次将下端封闭的圆管逐步拉伸,拉伸的圆管的管径逐步减少,圆管向下拉伸的高度逐步增加;所述第二压平组件将完成拉伸的产品单元的上端面,以及衔接带压平整;所述环切组件将产品单元的上部切出圆形的外部轮廓;所述顶料组件将环切组件切断后产品单元向下顶出。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向下冲出的圆管的管内径大于或等于完成拉伸时圆管管内径的3倍,圆管高度小于或等于完成拉伸时圆管高度的1/3。
[0007]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拉伸冲压组件最后完成拉伸后的圆管的管内径大于或等于料带厚度的6倍,拉伸高度小于或等于料带厚度的35倍。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拉伸成型模具,在一个模具内设置裁切、
多工位拉伸,以及成品切断分离多组件,实现连续给料、多工位逐步拉伸和加工中产品与料带的衔接,既提升了加工效率,又能实现产品精细加工,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多工位逐步拉伸,拉伸的圆管的管径逐步减少,圆管向下拉伸的高度逐步增加,可以有效地控制加工时不超出产品的拉伸极限,保证精细加工时不破裂,从而实现较高的加工精度;2、使得产品的加工具备连续冲裁工艺的定位准确、精度高做到孔内无毛刺、可放在热处理后加工和互换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模具加工的料带的俯视结构图。
[0011]图3为本技术模具加工的料带的纵向剖视图。
[0012]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5为图2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0014]在图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脱料板,6、下模板,7、下垫板,8、下模座,9、下垫块,10、边孔打孔组件,11、外环弧线切刀,12、内环弧线切刀,13、第一拉伸冲压组件,14、第一压平组件,15、第二次拉伸冲压组件,16、第三拉伸冲压组件,17、第四拉伸冲压组件,18、第五拉伸冲压组件,19、第六拉伸冲压组件,20、第七拉伸冲压组件,21、第八拉伸冲压组件,22、第九拉伸冲压组件,23、第十拉伸冲压组件,24、第二压平组件,25、环切组件,26、顶料组件,27、料带,271、产品单元,272、衔接带,273、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及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拉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脱料板5;下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和下垫块9;所述上模和下模内沿着料带17的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边孔打孔组件10、外环弧线切刀11、内环弧线切刀12、第一拉伸冲压组件13、第一压平组件14、第二次拉伸冲压组件15、第三拉伸冲压组件16、第四拉伸冲压组件17、第五拉伸冲压组件18、第六拉伸冲压组件19、第七拉伸冲压组件20、第八拉伸冲压组件21、第九拉伸冲压组件22、第十拉伸冲压组件23、第二压平组件24、环切组件25和顶料组件26;所述边孔打孔组件10将料带27沿进料方向上的两侧边打出等距分布的边孔273;所述外环弧线切刀11对料带17上的单元片段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外圆弧型槽,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料带17的衔接部;所述内环弧线切刀12在外环弧线切刀11切出的圆弧型槽内侧再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内圆弧型槽,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产品单元271的衔接部,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位置与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错开60度圆心角(如图4);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13将产品单元271中部向下冲出下端封闭的圆管;所述第一压平组件14对第一拉伸冲压组件13冲压的产品单元271的上端面,以及内圆弧型槽和外圆弧型槽围成的衔接带272压平整;所述第二次拉伸冲压组件15、第三拉伸冲压组件16、第四拉伸冲压组件17、第五拉伸冲压组件18、第六拉伸冲压组件19、第七拉伸冲压组件20、第八拉伸冲压组件21、第九拉伸冲压组件22和第十拉伸冲压组件23依次将下端封闭的圆管逐步拉伸,拉伸的圆管
的管径逐步减少,圆管向下拉伸的高度逐步增加(如图3);所述第二压平组件24将完成拉伸的产品单元271的上端面,以及衔接带272压平整;所述环切组件25将产品单元271的上部切出圆形的外部轮廓(如图5);所述顶料组件26将环切组件25切断后产品单元271向下顶出。
[0017]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13向下冲出的圆管的管内径等于完成拉伸时圆管管内径的3倍,圆管高度等于完成拉伸时圆管高度的1/3。
[0018]所述第十拉伸冲压组件23完成拉伸后的圆管的管内径等于料带17厚度的6.7倍,拉伸高度等于料带17厚度的35倍,如料带17为厚度0.6mm不锈钢材质,加工管内径4.0mm,高度为21.0mm。
[0019]本技术的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下模包括自上而下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和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内沿着料带的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边孔打孔组件、外环弧线切刀、内环弧线切刀、第一拉伸冲压组件、第一压平组件、若干二次拉伸冲压组件、第二压平组件、环切组件和顶料组件;所述边孔打孔组件将料带沿进料方向上的两侧边打出等距分布的边孔;所述外环弧线切刀对料带上的单元片段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外圆弧型槽,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料带的衔接部;所述内环弧线切刀在外环弧线切刀切出的圆弧型槽内侧再切出三段同圆心且均匀分布的内圆弧型槽,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为与产品单元的衔接部,内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位置与外圆弧型槽之间未切断的部分错开60度圆心角;所述第一拉伸冲压组件将产品单元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光张业勤迟忠刚王景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龙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