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71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其包括壳体、卷芯及顶盖;壳体内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组,卷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壳体厚度方向排布的卷芯,卷芯侧立设置,卷芯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还包括正极转接片及负极转接片,正极转接片的一端与多个卷芯的正极耳并联,正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正极柱相连接;负极转接片的一端与多个卷芯的负极耳并联,负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负极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方形电池高容量及倍率的设计要求,同时卷芯的厚度及长度尺寸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仅需要对壳体的高度进行开发设计,无需重新开发顶盖,可以降低方形电池开发成本。低方形电池开发成本。低方形电池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方形电池通常包含外壳、卷芯和顶盖,卷芯位于外壳内并由顶盖封装,顶盖包括顶盖板和设置在顶盖板上的极柱,极柱与卷芯的极耳连接,使用时通过将极柱与外界用电装置连接以进行供电或与外界电源连接进行充电。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续航能力,通常采用在壳内并联双卷芯来提高方形电池的容量,从而提高对用电终端的供电续航。方形电池内部两个卷芯的极耳和顶盖上的极柱之间主要是通过转接片进行连接。上述方形电池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容量及倍率,但仍不能满足现阶段较大容量及快充的电池需求。
[0004]为了提升方形电池的容量及快充性能,现阶段通常是采用增加单个卷芯的厚度和/或长度方式来提高方形电池的整体容量,然而单卷芯受现有工艺技术限制,厚度越大,良率越难控制,卷芯的成本增加,同时厚度及长度尺寸增大,需重新开发壳体及顶盖,这进一步增大了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在提高容量及倍率性能的同时,降低方形电池开发成本。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其包括壳体、卷芯及顶盖,所述卷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包括盖板及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
[0008]所述壳体内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组,所述卷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壳体厚度方向排布的卷芯,所述卷芯侧立设置,所述卷芯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
[0009]还包括正极转接片及负极转接片,所述正极转接片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卷芯的正极耳并联,所述正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柱相连接;
[0010]所述负极转接片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卷芯的负极耳并联,所述负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柱相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正极转接片包括第一正极连接片和第二正极连接片,第一正极连接片呈L形结构,第一正极连接片的一端与正极柱焊接,第一正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片的一端焊接,第二正极连接片远离第一正极连接片的一端与多个卷芯的正极耳并联;
[0012]所述负极转接片包括第一负极连接片和第二负极连接片,第一负极连接片呈L形结构,第一负极连接片的一端与负极柱焊接,第一负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负极连接片的一端焊接,第二负极连接片远离第一负极连接片的一端与多个卷芯的负极耳并联。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表面开设有供正极耳穿过的正极通槽,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片表面开设有供负极耳穿过的负极通槽。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正极连接片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竖直设置的正极焊接片体,正极焊接片体的表面朝向卷芯长度方向侧壁,正极通槽沿正极焊接片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5]第二负极连接片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竖直设置的负极焊接片体,负极焊接片体的表面朝向卷芯长度方向侧壁,负极通槽沿负极焊接片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和第二正极连接片之间、第一负极连接片和第二负极连接片之间均设置有焊接定位结构。
[0017]优选的,所述正极通槽和正极耳间隙配合,所述负极通槽和负极耳间隙配合。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顶盖还包括正极固定组件和负极固定组件,所述正极固定组件用于将正极柱固定在盖板长度方向一端,所述负极固定组件用于将负极柱固定在盖板长度方向另一端,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通过正极固定组件与正极柱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连接片通过负极固定组件与负极柱连接。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正极固定组件包括正极上塑件、正极下塑件及正极铆接件,正极柱、正极上塑件、盖板及正极下塑件顺次通过正极铆接件进行铆接,第一正极连接片远离第二正极连接片的一端与正极铆接件焊接;
[0020]所述负极固定组件包括负极上塑件、负极下塑件及负极铆接件,负极柱、负极上塑件、盖板及负极下塑件顺次通过负极铆接件进行铆接,第一负极连接片远离第二负极连接片的一端与负极铆接件焊接。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正极柱呈条形设置,正极铆接件设置有两个;所述负极柱呈条形设置,正极铆接件设置有两个。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上设置有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铆接件上设置有与正极连接孔相配合的正极连接部,所述第一负极连接片上设置有负极连接孔,所述负极铆接件上设置有与负极连接孔相配合的负极连接部。
[002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公开的方形电池,通过使卷芯两侧面分别出正极耳和负极耳,并在壳体内沿高度方向层叠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组,每个卷芯组均由至少两个沿壳体厚度方向排布的卷芯构成,同时在壳体内长度方向两端分别竖直设置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正极转接片的一端与盖板上的正极柱连接,正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所有的卷芯上的正极耳并联,同时,负极转接片的一端与盖板上的负极柱连接,负极转接片的另一端与所有的卷芯上的负极耳并联,由此设置,通过在壳体内进行多卷芯并联,可以实现方形电池高容量及倍率的设计要求,同时卷芯的厚度及长度尺寸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仅需要对壳体的高度进行开发设计,无需重新开发顶盖,可以降低方形电池开发成本;
[0025](2)通过将正极转接片设置为分离的第一正极连接片和第二正极连接片,同时将负极转接片设置为分离的第一负极连接片和第二负极连接片,第一正极连接片及第一负极连接片首先可以与盖板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进行焊接,于此同时,卷芯上的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连接片进行焊接,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连接片进行焊接,使第二正极连接片、第二负极连接片及多个卷芯装配后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第二正极连接片和第一正极连接片进
行焊接,第二负极连接片和第一负极连接片进行焊接,这样一来,可提升整个方形电池装配可操作性,提高方形电池组装效率;
[0026](3)通过第二正极连接片表面开设有供正极耳穿过的正极通槽,第二负极连接片表面开设有供负极耳穿过的负极通槽,在超声焊接时将电池极耳穿过通槽并折弯,这样电池极耳可以和连接片的正反面接触,从而可以使连接片的正反面均可以和电池极耳进行焊接,相当于将焊接面积直接增加到两倍,成倍的提升了电池极耳与连接片焊接处的过流能力;同时电池极耳穿过通槽并在连接片正反面焊接,提高了电池极耳与连接片连接强度;
[0027](4)通过将第二正极连接片设置为相互分离的至少两条正极焊接片体,第二负极连接片设置为相互分离的至少两条负极焊接片体,这样一来,方便上下设置的卷芯可以分别与正极焊接片体及负极焊接片体进行极耳穿通槽操作,同时方便电池极耳在穿过通槽后折弯来和连接片的正反面接触焊接,提高焊接可靠性;
[0028](5)通过使正极柱呈条形设置,正极铆接件设置有两个;负极柱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方形电池,其包括壳体(1)、卷芯(2)及顶盖(3),所述卷芯(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顶盖(3)包括盖板(31)及设置在所述盖板(31)上的正极柱(32)和负极柱(3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有至少一个卷芯组,所述卷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壳体(1)厚度方向排布的卷芯(2),所述卷芯(2)侧立设置,所述卷芯(2)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耳(21)和负极耳(22);还包括正极转接片(4)及负极转接片(5),所述正极转接片(4)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卷芯(2)的正极耳(21)并联,所述正极转接片(4)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柱(32)相连接;所述负极转接片(5)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卷芯(2)的负极耳(22)并联,所述负极转接片(5)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柱(33)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方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转接片(4)包括第一正极连接片(41)和第二正极连接片(42),第一正极连接片(41)呈L形结构,第一正极连接片(41)的一端与正极柱(32)焊接,第一正极连接片(41)的另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片(42)的一端焊接,第二正极连接片(42)远离第一正极连接片(41)的一端与多个卷芯(2)的正极耳(21)并联;所述负极转接片(5)包括第一负极连接片(51)和第二负极连接片(52),第一负极连接片(51)呈L形结构,第一负极连接片(51)的一端与负极柱(33)焊接,第一负极连接片(51)的另一端与第二负极连接片(52)的一端焊接,第二负极连接片(52)远离第一负极连接片(51)的一端与多个卷芯(2)的负极耳(22)并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方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42)表面开设有供正极耳(21)穿过的正极通槽(420),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片(52)表面开设有供负极耳(22)穿过的负极通槽(52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方形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正极连接片(42)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竖直设置的正极焊接片体(421),正极焊接片体(421)的表面朝向卷芯(2)长度方向侧壁,正极通槽(420)沿正极焊接片体(4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负极连接片(52)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竖直设置的负极焊接片体(521),负极焊接片体(521)的表面朝向卷芯(2)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懿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