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3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净化水箱,所述净化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口,所述净化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柱,四组所述固定柱远离净化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所述净化水箱的背面固定连接废渣箱,所述废渣箱远离净化水箱的一端开设有废渣出口,所述净化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管。本装置从进水口注入污水,通过净化水箱内的过滤板和过滤扇,将污水和废渣分离,废渣从废渣箱排出,分离后的污水通过净化水箱和过滤管完成净化,将净化后的水注入到沉淀箱内进一步沉淀净化,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污水治理领域有很多新技术,其中使用微纳米机器人来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从而使得污水治理装置有了很宽的运用领域。在进行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多个污水治理装置来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布置较多的管路来将污水通入污水治理装置的内部。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174205.1提出的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处理池,若干个所述处理池的顶部均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斗,所述第一导流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斗、第一密封板、电机、丝杆、移动台、电动推杆、连接架、输水管、输水软管、第二导流斗和第二密封板的配合设置,使得所述输水管能够移动并逐个对处理池进行加水工作,进而无需布置较多的管路来将污水通入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进而避免了较多的管路而导致的空间布局较为混乱的情况。
[0004]申请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1、该装置在过滤污水时,没有设置废渣过滤装置,没有经过过滤的废水在通过水管进入处理池时会造成水管堵塞,水管堵塞维修成本高昂;2、该装置设置了三组处理池,三组处理池不能同时运转处理污水且处理池容量小工作效率低处理成本高不符合实际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净化水箱,所述净化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口,所述净化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柱,四组所述固定柱远离净化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所述净化水箱的背面固定连接废渣箱,所述废渣箱远离净化水箱的一端开设有废渣出口,所述净化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管,从而通过固定架将净化水箱垂直固定,通过水管互相连通。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净化水箱的内腔固定连接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过滤扇,所述第一转杆的顶部通过主轴安装电机,所述电机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从而利用过滤扇和过滤板过滤污水中的废渣。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固定圈,所述过滤罐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通过两组螺母安装于两组固定圈之间,所述过滤罐的内腔开设有出药口,通过螺母和第二转杆安装过滤罐,从而达到开合过滤罐的目的。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管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水管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内腔螺纹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所述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螺纹连接密封块,从而通过转动转盘来闭合第一水管。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沉淀箱的一端固定连接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第二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圈,从而通过连通管连通沉淀箱和净化水箱。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淀箱的顶部通过铰链安装有箱盖,所述沉淀箱的一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从而将净化后的污水从出水管排出。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铰链的上合页固定连接箱盖,所述上合页的内腔转动连接转轴,所述铰链的下合页固定连接沉淀箱,通过铰链来开合沉淀箱上的箱盖。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装置在净化水箱内部安装了过滤扇通过电机驱动来将污水中的废渣过滤并带入到废渣箱中,利用过滤板来分离废渣和污水,可以有效的放置进入净化水箱和水管中的污水携带废渣堵住管道。
[0015]2、本装置在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设置了阀门,在给过滤罐换药时可以关闭阀门防止污水外溢,同时也可以在阀门关闭时定时清理水管中的水锈或堆积的污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净化水箱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过滤扇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过滤管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阀门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沉淀箱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铰链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固定架;2、第一支架;3、沉淀箱;4、进水口;5、第二支架;6、净化水箱;7、固定柱;8、顶板;9、废渣箱;10、废渣出口;11、第一水管;12、过滤管;13、过滤板;14、第一转杆;15、过滤扇;16、电机;17、主轴;18、固定圈;19、螺母;20、第二转杆;21、过滤罐;22、出药口;23、开口;24、第一阀门;241、转盘;242、螺纹杆;243、密封块;25、第二水管;26、第二阀门;27、连通管;28、铰链;281、转轴;282、上合页;283、下合页;29、箱盖;3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来说明实施例1,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净化水箱6,通过第一支架2将净化水箱6固定在固定架1上,净化水箱6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口4,将污水从进水口4注入,净化水箱6的顶部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柱7,四组固定柱7远离净化水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8,净化水箱6的背面固定连接废渣箱9,废渣箱9远离净化水箱6的一端开设有废渣出口10,通过废渣箱9将过滤出的废渣从废渣出口10排出,净化水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水管11,第一水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管12,通过过滤管12将污水进一步净化,净化水箱6的内腔固定连接过滤板13,通过过滤板13将废渣和污水分离,过滤板1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转杆14,第一转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过滤扇15,第一转杆14的顶部通过主轴17安装电机16,驱动电机16通过主轴17转动第一转杆14来带动过滤扇15转动,电机16远离第一转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8,通过顶板8固定电机16。
[0027]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将净化水箱6固定在固定架1上,进入进水口4的污水通过过滤板13将废渣和污水分离,电机16驱动过滤扇15将废渣带到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净化水箱(6),所述净化水箱(6)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水口(4),所述净化水箱(6)的顶部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柱(7),四组所述固定柱(7)远离净化水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8),所述净化水箱(6)的背面固定连接废渣箱(9),所述废渣箱(9)远离净化水箱(6)的一端开设有废渣出口(10),所述净化水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水管(11),所述第一水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箱(6)的内腔固定连接过滤板(13),所述过滤板(1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过滤扇(15),所述第一转杆(14)的顶部通过主轴(17)安装电机(16),所述电机(16)远离第一转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固定圈(18),所述过滤罐(2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杆(20),所述第二转杆(20)通过两组螺母(19)安装于两组固定圈(18)之间,所述过滤罐(21)的内腔开设有出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然
申请(专利权)人:松原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