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29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的技术领域,改善了立缘石功能单一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包括石体,石体内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贯通两端的导水管;导水管内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三个水孔,其中两个水孔分别连接有连通于石体侧壁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另一水孔位于导水管的底部且连接有连通于石体相对侧壁的出水管;导水管内设置有能够分别控制三个水孔启闭的控制机构。石体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绿地之间且下部伸入下水道内,第一进水管的管口位于地面上、第二进水管的管口位于下水道内,出水管的管口位于绿地的土壤中。通过控制机构切换水路,本申请不仅能够二次利用水,还能起到加快排洪的作用。还能起到加快排洪的作用。还能起到加快排洪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绵城市这一雨洪管理概念的兴起,为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市政道路的规划中越来越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通过排水系统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中,铺设在道路边缘的立缘石,主要作为区分车行道、隔离带、人行道、绿地等道路其他部分的界限,也逐渐结合地下排水管道起到引导排除路面水的作用。
[0003]但是现具有排水功能的立缘石一般是在靠近路边的侧面底部开设连通于下水道的通道,从而使路面的水直接排走;或者沿立缘石的长度方向开设排水通道,使路面水通过排水通道最终汇入下水道内,无法起到蓄水和重复利用水的作用,功能单一,尤其是对于设置于车行道和绿地之间的立缘石,还阻碍了地面水流入绿地,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立缘石功能单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包括石体,所述石体内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贯通两端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内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三个水孔,其中两个所述水孔分别连接有连通于所述石体侧壁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管口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石体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另一所述水孔位于所述导水管的底部且连接有连通于所述石体相对侧壁的出水管;所述导水管内设置有能够分别控制三个所述水孔启闭的控制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立缘石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绿地之间且下部伸入下水道内,第一进水管的管口位于地面上、第二进水管的管口位于下水道内,出水管的管口位于绿地的土壤中。当晴天或降雨较少时,通过控制机构将第二进水管闭合,道路上的水或雨水从第一进水管进入导水管内,水再从导水管底部通过出水管流入绿地的土壤内对绿植补充水分;当降雨较大、下水道内污水将溢满时,通过控制机构将出水管闭合,路面上和下水道的雨水分别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进入导水管内,通过若干连接的导水管将城市道路上的雨洪排出。不仅能够二次利用水,还能起到加快排洪的作用。
[0008]可选的,三个所述水孔沿所述导水管周向阵列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导水管内的转筒以及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筒上设置有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为沿所述转筒周向呈120
°
分布的两个与所述水孔配合的开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水孔间隔120
°
阵列设置,转筒上对应开设两个120
°
设置的开口,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筒的转动变便能够快速实现三个水孔通路的切换。
[00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锥齿轮和沿周向设置于所述转筒外壁与所述锥齿轮啮
合的锥形齿条,所述锥齿轮的中心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出于所述石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齿轮和锥形齿条啮合能够实现传动方向的垂直切换,转轴从与导水管径向垂直的侧面伸出,便于操作,且只需转动转变便可实现石体内水路的切换,省时省力。
[0012]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沿所述转筒的同一周向交错设置有两个。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在导水管外壁的锥形齿条直径相比较于锥齿轮直径更大,交错设置的开关单元能够使锥齿轮转动角度较小便能够切换导水管内的水路,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0014]可选的,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石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石体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转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能够限制所述锥齿轮的转动范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锥齿轮和锥形齿条的啮合参数以及两个开关单元之间的角度设置限位槽的弧度,当转动转轴至限位块抵接于限位槽的侧壁时,表示完成了水路的切换。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均设置有滤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和下水道内的水会存在较多杂质,滤网能够滤除杂质,减少导水管的堵塞。
[0018]可选的,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部和与所述定位部配合插接的定位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需要将立缘石排列设置,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配合使相邻石体的转筒连接并同时进行转动,只需一个驱动组件便可同时转动多个转筒进行水路的切换,操作便捷。
[0020]可选的,所述石体沿所述导水管径向的相对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块和与所述连接块配合的连接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和连接槽的配合使相邻两个石体的连接更加紧密,且施工时能起到定位作用,减少石体歪曲的可能性,提高立缘石对行车或行人保护作用的结构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3]1.当晴天或降雨较少时,转动转轴使转筒将第二进水管对应的水孔闭合,道路上的水或雨水从第一进水管进入导水管内,水再从导水管底部通过出水管流入绿地的土壤内对绿植补充水分,节能环保;
[0024]2.当降雨较大、下水道内污水将溢满时,转动转轴使转筒将出水管对应的水孔闭合,路面上和下水道的雨水分别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进入导水管内,通过若干连接的导水管将城市道路上的雨洪排出,起到加快排洪的作用;
[0025]3.通过锥齿轮和锥形齿条的啮合、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以及定位部和定位槽配合,使对导水管内水路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
[0026]4.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的配合使石体安装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立缘石排水和保护作用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立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立缘石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立缘石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0030]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石体;11、连接块;12、连接槽;13、沉槽;14、限位槽;2、导水管;21、水孔;22、定位部;23、定位槽;24、导向管;3、第一进水管;4、第二进水管;5、出水管;6、控制机构;7、转筒;71、开关单元;72、开口;8、驱动组件;81、锥形齿条;82、锥齿轮;83、转轴;84、限位块;85、操作部;86、六边形槽;9、滤网;1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包括石体1,若干石体1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绿地之间且下部伸入下水道内。
[0034]参照图2和图3,石体1内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贯通两端的导水管2;导水管2内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三个水孔2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其特征在于:包括石体(1),所述石体(1)内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贯通两端的导水管(2);所述导水管(2)内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三个水孔(21),其中两个所述水孔(21)分别连接有连通于所述石体(1)侧壁的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4),所述第一进水管(3)和所述第二进水管(4)的管口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石体(1)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另一所述水孔(21)位于所述导水管(2)的底部且连接有连通于所述石体(1)相对侧壁的出水管(5);所述导水管(2)内设置有能够分别控制三个所述水孔(21)启闭的控制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水孔(21)沿所述导水管(2)周向阵列设置,所述控制机构(6)包括套设于所述导水管(2)内的转筒(7)以及驱动所述转筒(7)转动的驱动组件(8),所述转筒(7)上设置有开关单元(71),所述开关单元(71)为沿所述转筒(7)周向呈120
°
分布的两个与所述水孔(21)配合的开口(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于市政道路旁的立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锥齿轮(82)和沿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心戴书炜谢华毛双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高华新型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