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25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上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二锐角,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在进入变电站、受城市或工业园区规划限制等经常需要采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中就需要采用电缆终端塔将架空导线引下,并通过绝缘设备与电缆相连。对于双回路架空线路,每回线路三相导线以垂直排列方式为主,目前导线引下主要采用在塔体上加支架和绝缘子的方式,以保证导线与塔体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8479135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电缆引下设施,它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两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所述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均平行于线路方向,所述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的上翼缘两侧各布置一排螺栓孔,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用螺栓连接在横担上翼缘的螺栓孔上,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腹板上按扇形布置一定的螺栓孔。
[0004]上述技术能够实现电缆引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0005]由于塔体位于户外,并且塔体高度较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将电缆引下线穿过横担上的螺栓孔,操作起来危险系数大,并且在穿设电缆引下线时,需要先将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放入螺栓孔之中,然后拉动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最终将电缆引下线拉直,操作时间长,而且相邻两个横担之间的电缆引下线相隔较近,容易发生干涉。
技术内容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使不同横担上的引下电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所述地线支架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连接,上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连接,中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连接,下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连接;
[0008]所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
[0009]所述上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所述中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所述下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所述第一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连
接。
[0010]所述第一引下线、第二引下线和第三引下线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缘子,所述引下绝缘子设置在电缆平台上,每个所述引下绝缘子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所述引下绝缘子与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通过导线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线与第一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二引流线与第二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三引流线与第三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
[0012]进一步,一对所述上横担、一对所述中横担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
°
到60
°
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
°
到60
°
之间。
[0014]进一步,所述避雷器上安装有监视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正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1

塔体;101

电缆平台;2

地线支架;201

地线;3

上横担;301

第一导线;302

第一引下线;303

第一引流线;4

中横担;401

第二导线;402

第二引下线;403

第二引流线;5

下横担;501

第三导线;502

第三引下线;503

第三引流线;6

耐张绝缘子;7

复合绝缘子;801

引下绝缘子;802

电缆终端头;803

避雷器;804

导线;805

监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对地线支架2、一对上横担3、一对中横担4、一对下横担5和电缆平台101,所述地线支架2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201连接,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301连接,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401连接,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501连接;其中金具可以采用线夹或者是心形环,用于连接地线201和地线支架2,耐张绝缘子6用于承受水平拉力,
耐张绝缘子6的数量与第一导线301、第二导线401和第三导线501的数量之和相等。
[0023]参见图4,所述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5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3和下横担5分别位于中横担4的两侧;
[0024]其中,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指的是上横担3的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指的是中横担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对地线支架(2)、一对上横担(3)、一对中横担(4)、一对下横担(5)和电缆平台(101),所述地线支架(2)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201)连接,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301)连接,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401)连接,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50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5)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3)和下横担(5)分别位于中横担(4)的两侧;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302),所述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402),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502);所述第一导线(3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3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4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503)连接;所述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军李晔田峻刘泉李果吴数伟刘华峰安宁佟继春于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