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02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是同一个棚内按照时间先后轮作种植毛木耳和羊肚菌,每年6月种植毛木耳,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羊肚菌(学名Morche l la escu l ent a(L)Pers),俗名羊肚蘑,是名贵珍稀食用菌类,长期食用可防癌、抗癌、抑制肿瘤、预防感冒、增加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由于基础研究不够,导致羊肚菌的菌种和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产量和质量也很不稳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历来为各国皇室、贵族专享的山珍。受羊肚菌高昂的销售价格以及市场前景的诱惑,我国大批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获得了大范围的栽培成功,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商业化栽培。如今成为百姓餐桌新宠。一般11月播种羊肚菌,次年5月采收完毕,如果只栽培羊肚菌棚室闲置6个月,而且在我国栽培羊肚菌的棚室一旦建成都是连续种植,使土壤缺乏有机质,栽培产量下降,急需增加土壤肥力。
[0003]毛木耳(学名Aur icu lar ia polytr icha),又称黄背木耳,具有清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且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糖物质,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毛木耳一般是当年6月栽培,10月底采收完毕,如果只栽培毛木耳,棚室闲置8个月。
[000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用于理解专利技术人产生专利技术构思的背景,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能够实现一个棚室两种食用菌一年可完成2个生产周期,增加棚室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0006]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是同一个棚内按照时间先后轮作种植毛木耳和羊肚菌,每年6月种植毛木耳,7

10月采收,采收完毕,将毛木耳菌袋大土块拍碎作为土壤,在11月种植羊肚菌,次年5月采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每年6月种植毛木耳,7

10月采收,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1.栽料的配制:按配方称量袋栽料的原料,边拌匀边加水,并调节袋栽料pH值7.0

8.5,含水量为55

61wt%;拌匀后堆料2

3天;所述袋栽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40%棉杆屑、36%木屑、20%棉籽壳、0.8

1.2%石膏、1.8

2.2%石灰与0.8

1.2%红糖;
[0010]S12.制袋:将配好的符合要求的袋栽料装进塑料袋中;
[0011]S13.灭菌:常压灭菌锅,达到阈值温度时保温预定时间;
[0012]S14.接种:灭菌后的塑料袋出锅冷却至30℃后,在接种箱接种毛木耳,制成毛木耳菌袋;
[0013]S15.发菌:在大棚内地面上每间隔1m铺一层砖块,在砖块上摆放毛木耳菌袋,最多码5层,摆袋时,上下两两菌袋之间保持1cm间隙;发菌开始后一个月内长满菌丝,再经过10d的养菌期即可开始出耳管理;
[0014]S16.出耳管理:发菌一段时间后,菌丝满袋,每袋开几个孔,7

10d后开口处会陆续开始长出耳芽,此时控制好温度与湿度;
[0015]S17.待毛木耳长到适合大小,采收。
[0016]进一步地,S13中,灭菌的阈值温度为100℃,灭菌保温的预定时间大于10小时;在灭菌锅中将塑料袋摆放成“井”字型。
[0017]进一步地,S15中,棚内地面撒上生石灰,接种完的菌袋排成排,排与排之间留50cm间隙;发菌温度为25

28℃。
[0018]进一步地,S16中,开孔形状为“+”字形,开口长2

3cm,深度为刺入菌膜0.03

0.04mm,开孔数量为16个/袋;长出耳芽后温度控制在25

30℃,湿度控制在80%以上。
[0019]进一步地,在11月种植羊肚菌,次年5月采收,包括如下步骤:
[0020]S21.7

10月份采收毛木耳完毕,且在11月气温降至10

15℃即可翻地,将毛木耳菌袋大土块拍碎作为土壤,地面整平土壤;整地后作畦,相邻的两个畦间隔30cm作为排水沟,所述畦的畦面宽100cm,畦面挖两道种植沟,种植沟之间的距离是50cm,沟深6

10cm,沟宽20cm,种植沟内铺培养料厚度为2

3cm;
[0021]S22.羊肚菌菌种的制备方法:在培养料上接种羊肚菌菌种,13

17℃培养;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64%麦粒、10%木屑、15%谷壳、10%土壤和1%生石灰;其中土壤为毛木耳菌袋拍碎后形成的土壤;
[0022]S23.播种: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畦上播种羊肚菌菌种,播种后覆土3

5cm,浇水;
[0023]S24.菌丝培养:播种3~5d后培养菌丝,待畦面有60~80%的分生孢子形成时,放置营养袋,继续培养40~50d后,移除营养袋;所述营养袋内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40~45%麦粒、15~39%木屑、15~25%谷壳、10~15%土壤和1%生石灰;其中土壤为毛木耳菌袋拍碎后形成的土壤;
[0024]S25.催菇:待第2次返起的分生孢子继续消退,且菌丝有吐水现象时,雾化喷水20~40mi n,至畦沟内有积水为止,进行催菇培养7~10d,得羊肚菌原基;
[0025]S26.将羊肚菌原基培养出羊肚菌子实体达到5

7cm,即可采收。
[0026]进一步地,S21中,在翻地之前,每亩地撒50~100kg生石灰。
[0027]进一步地,S23中,播种后,棚内空间温度为10~20℃,畦床内温度8~13℃,每天通风10~20mi n。
[0028]进一步地,S25中,催菇培养时,畦床温度为6

12℃,棚内保证充足的氧气,散射光照。
[0029]进一步地,S26中,羊肚菌原基培养时,棚内温度为13~20℃,棚内保证充足的氧气,散射光照,空气湿度为85%

90%,并保持通风。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一个棚室两种食用菌一年可完成2个生产周期,增加棚室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将毛木耳菌袋大土块拍碎作为土壤,即包括了将毛木耳糠回归土
壤,毛木耳降解后的菌糠(毛木耳糠)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回归土壤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解决羊肚菌连续栽培导致的土壤有机质缺乏状况,为羊肚菌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同一个棚内按照时间先后轮作种植毛木耳和羊肚菌,每年6月种植毛木耳,7

10月采收,采收完毕,将毛木耳菌袋大土块拍碎作为土壤;在11月种植羊肚菌,次年5月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年6月种植毛木耳,7

10月采收,包括如下步骤:S11.栽料的配制:按配方称量袋栽料的原料,边拌匀边加水,并调节袋栽料pH值7.0

8.5,含水量为55

61wt%;拌匀后堆料2

3天;所述袋栽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40%棉杆屑、36%木屑、20%棉籽壳、0.8

1.2%石膏、1.8

2.2%石灰与0.8

1.2%红糖;S12.制袋:将配好的符合要求的袋栽料装进塑料袋中;S13.灭菌:常压灭菌锅,达到阈值温度时保温预定时间;S14.接种:灭菌后的塑料袋出锅冷却至30℃后,在接种箱接种毛木耳,制成毛木耳菌袋;S15.发菌:在大棚内地面上每间隔1m铺一层砖块,在砖块上摆放毛木耳菌袋,最多码5层,摆袋时,上下两两菌袋之间保持1cm间隙;发菌开始后一个月内长满菌丝,再经过10d的养菌期即可开始出耳管理;S16.出耳管理:发菌一段时间后,菌丝满袋,每袋开几个孔,7

10d后开口处会陆续开始长出耳芽,此时控制好温度与湿度;S17.待毛木耳长到适合大小,采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灭菌的阈值温度为100℃,灭菌保温的预定时间大于10小时;在灭菌锅中将塑料袋摆放成“井”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5中,棚内地面撒上生石灰,接种完的菌袋排成排,排与排之间留50cm间隙;发菌温度为25

2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和毛木耳的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6中,开孔形状为“+”字形,开口长2

3cm,深度为刺入菌膜0.03

0.04mm,开孔数量为16个/袋;长出耳芽后温度控制在25

30℃,湿度控制在80%以上。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勇余香雪张丽王美赵静怡田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