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84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可降解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混合杆叶,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至底座一侧并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配合混合杆叶定位使用的定位槽,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蓄电池;在对可降解材料进行检测识别时,通过利用搅拌原理,使试验材料利用搅拌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摇杆的转动带动连接杆锥形齿轮二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与混合杆叶实现转动,减少了使用时电能的耗损,并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成本。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可降解
,特别涉及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是一种用于将试验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在受控的堆肥化条件下,通过测定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通过加热与搅拌的过程,使试验材料通过加热提高分解速度并利用搅拌与氧气充分接触,随着现在环境的变化,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可降解材料,而现有可降解材料检测仪大多庞大,且放置于实验室等场所,不便于携带,无法随身对可降解材料进行识别检测,而在可降解材料检测仪的识别装置中,其使用成本较高,多使用电能,较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其优点是便携式,减少使用成本,可以用于实验室中对材料降解性能了解的前期实验,原理简单,结构简单。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混合杆叶,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至底座一侧并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配合混合杆叶定位使用的定位槽,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蓄电池。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可降解材料进行检测识别时,通过利用搅拌原理,使试验材料利用搅拌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可通过摇杆的转动带动连接杆锥形齿轮二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与混合杆叶实现转动,防滑纹增加了摇杆的摩擦力,通过铰链对折叠的摇杆可配合限位杆将其限位,通过摇杆的设置,减少了使用时电能的耗损,并降低了使用成本,在对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进行便携移动时,可通过把手方便对顶盖、壳体以及底座进行移动操作,把手在不使用时可通过转轴进行折叠,螺纹使顶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纹方便拆卸与安装,密封圈使顶盖与壳体之间进行密封,减少热的流失扩散,电热丝对壳体内部可降解材料进行加温,通过加热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使其测定时间得以在加热中起到缩短效果,导热片对壳体电热丝的热进行导热,插口用于对蓄电池蓄电,蓄电池用于对电热丝进行供电,定位槽在顶盖与壳体安装时,用于对混合杆叶进行定位,且不影响混合杆叶的转动,保温层一与保温层二分别对壳体与顶盖进行保温,便捷式的设置,便于随身对可降解材料进行识别检测。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二,所述混合杆叶的底部贯穿至底座内部并固定套接有与锥形齿轮二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一。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杆带动连接杆锥形齿轮二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实现
转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摇杆一端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配合摇杆使用的限位杆。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加了摇杆的摩擦力,通过铰链对折叠的摇杆可配合限位杆将其限位。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四周的顶部与顶盖内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使顶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纹方便拆卸与安装。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顶盖内部的四周固定粘连有密封圈。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对顶盖、壳体以及底座进行移动操作,把手在不使用时可通过转轴进行折叠,密封圈使顶盖与壳体之间进行密封,减少热的流失扩散。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部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壳体内部的底部并位于电热丝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嵌有配合蓄电池使用的插口。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丝对壳体内部可降解材料进行加温,导热片对壳体电热丝的热进行导热,插口用于对蓄电池蓄电。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内部与顶盖的内部分别固定填充有保温层一与保温层二。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一与保温层二分别对壳体与顶盖进行保温。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在对可降解材料进行检测识别时,通过利用搅拌原理,使试验材料利用搅拌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可通过摇杆的转动带动连接杆锥形齿轮二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与混合杆叶实现转动,通过铰链对折叠的摇杆可配合限位杆将其限位,通过摇杆的设置,减少了使用时电能的耗损,并降低了使用成本;
[0020]2、在对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进行便携移动时,可通过把手方便对顶盖、壳体以及底座进行移动操作,把手在不使用时可通过转轴进行折叠,螺纹使顶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纹方便拆卸与安装,电热丝对壳体内部可降解材料进行加温,通过加热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使其测定时间得以在加热中起到缩短效果,导热片对壳体电热丝的热进行导热,蓄电池用于对电热丝进行供电,定位槽在顶盖与壳体安装时,且不影响混合杆叶的转动,用于对混合杆叶进行定位,便捷式的设置,便于随身对可降解材料进行识别检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壳体俯视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壳体;2、底座;3、混合杆叶;4、锥形齿轮一;5、锥形齿轮二;6、连接杆;7、摇杆;8、限位杆;9、电热丝;10、蓄电池;11、顶盖;12、把手;13、定位槽;14、保温层一;15、保温层二;16、导热片;17、插口;1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参考图1和图2,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壳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混合杆叶3,底座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贯穿至底座2一侧并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摇杆7,连接杆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二5,混合杆叶3的底部贯穿至底座2内部并固定套接有与锥形齿轮二5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一4,摇杆7带动连接杆6锥形齿轮二5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4实现转动,摇杆7一端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底座2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配合摇杆7使用的限位杆8,防滑纹增加了摇杆7的摩擦力,通过铰链对折叠的摇杆7可配合限位杆8将其限位,在对可降解材料进行检测识别时,通过利用搅拌原理,使试验材料利用搅拌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对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的测定,可通过摇杆7的转动带动连接杆6锥形齿轮二5转动,从而带动锥形齿轮一4与混合杆叶3实现转动,通过铰链对折叠的摇杆7可配合限位杆8将其限位,通过摇杆7的设置,减少了使用时电能的耗损,并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壳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混合杆叶(3),所述底座(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贯穿至底座(2)一侧并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摇杆(7),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顶盖(11),所述顶盖(11)的内部开设有配合混合杆叶(3)定位使用的定位槽(13),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二(5),所述混合杆叶(3)的底部贯穿至底座(2)内部并固定套接有与锥形齿轮二(5)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一(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7)一端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底座(2)的一侧通过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王朝生李军熊露璐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