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楝微杆菌及其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60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楝微杆菌及其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的应用。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 PR6,其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211。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因此可以将其用于防治南方根结线虫。虫。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楝微杆菌及其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印楝微杆菌及其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寄生性线虫专性寄生植物根系、块茎或芽叶鞘,破坏其营养物质的吸收、储存和代谢平衡,进而抑制植物营养和生殖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其中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是危害农田作物、牧草、观赏作物和蔬菜作物的主要根结线虫种类。由于其主要侵染植物的根部,因而发病症状不易被察觉,可以通过病苗、病土等方式传播,且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使其成为最难控制的农业害虫之一。目前,植物病原线虫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轮作、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植物线虫防控措施。
[0003]印楝微杆菌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根结线虫防控方面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提供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的印楝微杆菌(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PR6。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 PR6,其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211。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的菌剂,其含有印楝微杆菌PR6发酵液、菌体或上清液。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印楝微杆菌PR6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0007]优选,在制备驱避南方根结线虫制剂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方法,其是将印楝微杆菌PR6用于防治南方根结线虫。
[0009]优选,是将印楝微杆菌PR6菌液洒于待防治区域,用印楝微杆菌PR6驱避南方根结线虫。
[0010]优选,所述的印楝微杆菌PR6菌液是用细菌能用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NB培养基。
[0011]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因此可以将其用于防治南方根结线虫。
[0012]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 PR6,其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211。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印楝微杆菌PR6的BLAST比对结果;
[0014]图2是线虫平板趋化实验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试验方法。
[0016]下面将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以下详细描述不应以限制性的意义来理解,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0017]实施例1:
[0018]1.微生物分离:
[0019](1)样品采集:
[0020]将整株水瓜从土壤中取出,收集根际周围的土壤。在5颗被南方根结线虫严重危害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各取1g混合在45ml PBS溶液中,浓度标记为1
×
10
‑1。将样品浓度稀释成10
‑3、10
‑5、10
‑7、10
‑9,每个浓度各在PDA、TSA、高氏1号平板中涂3个板。再取5颗健康植物(无明显根结)作为对照,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处理涂板。26℃培养3天后,观察各种浓度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将菌株进行编号并纯化。由此获得菌株PR6。
[0021](2)DNA提取:
[0022]用牙签挑取菌株PR6菌落溶于含220μL DNA buffer的EP管中,用Magen细菌DAN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0023](3)DNA鉴定(Wu,2020):
[0024]合成细菌鉴定引物27F(5
’‑
AGAGTTTGATCCTGGCTCAG
‑3’
),1492R(5
’‑
TACGGYTACCTTGTTACGACTT
‑3’
),进行菌落PCR,将电泳有条带的PCR产物送至生物公司测序,其16s rDNA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测序接在在NCBI中进行比对。相似度最高的物种: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 strain M68相似度:100.00%(图1)。
[002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菌株PR6归属于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命名为印楝微杆菌(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PR6,其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211。
[0026]2.微生物的培养:印楝微杆菌PR6以15%甘油贮存于

80℃。使用时活化于LB平板上。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加入无菌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中(500ml三角瓶装100ml营养肉汤培养液;121℃高压消毒40分钟),120rpm摇床、25℃下培养3天,得到印楝微杆菌PR6菌液。
[0027]3.南方根结线虫收集:南方根结线虫25℃孵化后,收集二龄幼虫于4℃冰箱储存备用(最好孵化后即用),使用前用无菌水清洗南方根结线虫,将线虫悬液调整为50ml,加入500μl浓度为10mg/ml的硫酸链霉素,置于100rpm摇床摇过夜,无菌超纯水冲洗3次,将线虫浓度调整为2000条/ml。
[0028]4.扩散实验(wang,2019):
[0029]A、配2%琼脂板,在琼脂板底部画好加样点与统计区,具体如图2:
[0030]B、在左侧加入50ul印楝微杆菌PR6菌液,右侧加入50u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间加入
50ul南方根结线虫液(线虫浓度2000条/ml),每种菌设置5个重复。
[0031]C、25℃静置4h后分别统计A、B、C区线虫数量
[0032]D、数据处理:
[0033]CI(Chemotaxis index)=(A

C)/(A+B+C)
[0034]CI≥0.1attractive吸引
[0035]‑
0.1≤CI<0.1random response无反应
[0036]CI≤

0.1repellent排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印楝微杆菌(Microbacterium azadirachtae)PR6,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211。2.一种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驱避作用的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楝微杆菌PR6发酵液、菌体或上清液。3.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楝微杆菌PR6在驱避南方根结线虫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驱避南方根结线虫制剂中的应用。5.一种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玲饶中臣戴康曹莉韩日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