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51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喷头,特别涉及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喷头主体上设有射流孔组,射流孔组包括至少两个中心线呈相交状态以使喷射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而被雾化的射流孔;喷头主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两阶台阶,每阶台阶均包括环形端面和径向外侧面,射流孔包括沿喷头主体的周向均布在环形端面上的端面射流孔、沿喷头主体的周向均布在径向外侧面上的侧面射流孔,同一阶台阶上至少有一个端面射流孔与至少一个侧面射流孔对应布置而组成一组射流孔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细水雾喷头在大流量需求的应用场景下喷雾均匀性不易保证的问题。的应用场景下喷雾均匀性不易保证的问题。的应用场景下喷雾均匀性不易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喷头,特别涉及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

技术介绍

[0002]细水雾喷头能够将消防喷淋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消防水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吸热能力强,灭火降温效果显著等优点,在消防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0003]当前消防水雾化的方法主要有直流压力雾化、液体旋转雾化、机械旋转雾化、气液混合雾化、外部场作用雾化及碰撞雾化等6种。当前比较常见的细水雾喷头多为液体旋转雾化和气液混合雾化,且多数细水雾喷头的流量较小,工作压力较高(至少2MPa以上)。对于工作压力较高的细水雾喷头,需要消防泵具备较高的性能,经济性较差。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能够依靠水流的碰撞实现雾化,对压力要求较小。现有的细水雾喷头例如专利文献CN215781154U公开的一种直射自击细水雾喷头,在喷头上设有带有锥面的凹槽,槽壁上设有倾斜布置的喷雾孔作为射流孔,倾斜设置的多个喷雾孔喷出的水柱交汇于一点,多个喷雾孔喷出的水柱相互撞击形成水雾,避免传统的水压不够形成不了水雾以及喷出的水柱需要喷射很远距离并依靠与空气摩擦形成水雾的问题。再如专利文献CN2623276Y公开的一种工业消防专用中压细水雾喷头,喷头上设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形成的端面和侧面上设有一一对应的轴向射流孔和水平向射流孔,轴向射流孔和水平向射流孔喷出的水柱能够形成正交冲击而雾化。
[0004]虽然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细水雾喷头能够满足大部分应用场所的消防需求,但是射流孔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大流量需求。然而,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所,如高危险等级仓库、火工品贮存场所等所需要的消防水喷淋流量较大,为喷淋流量需求较大的个别仓库单独采用高压方式实现大流量喷淋时,就需要更高的消防水压力,而消防水的正常压力一般均小于1MPa,这就需要整个系统采用性能更高的消防泵,经济性问题比较凸出。如果单纯地增加射流孔的数量来提高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细水雾喷头的流量,经碰撞雾化后的水雾覆盖区域将有较多的重合,容易大量发生聚合而导致雾滴粒径增大。如果为了增加射流孔的数量而增大环形台阶的面积,还会导致喷头的中心区域出现空缺,喷雾均匀性变差。
[0005]专利文献CN2822776Y公开了一种撞击式细水雾喷头,在喷头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体,每个喷嘴体上均设有2至12个斜孔作为射流孔,所有斜孔的中心线交汇于一点,基于碰撞雾化形成细水雾,并且通过增加喷嘴体的数量即可增大喷雾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流量需求。但是,每个喷嘴体均对应于一个水雾覆盖区域,即使喷嘴体能够均匀分布,但相邻两个喷嘴体对应的两处水雾覆盖区域之间的区域仍无法满足喷雾均匀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解决现有的细水雾喷头在大流量需求的应用场景下喷雾均匀性不易保证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中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喷头主体上设有射流孔组,射流孔组包括至少两个中心线呈相交状态以使喷射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而被雾化的射流孔;喷头主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两阶台阶,每阶台阶均包括环形端面和径向外侧面,射流孔包括沿喷头主体的周向均布在环形端面上的端面射流孔、沿喷头主体的周向均布在径向外侧面上的侧面射流孔,同一阶台阶上至少有一个端面射流孔与至少一个侧面射流孔对应布置而组成一组射流孔组。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喷头主体上的每阶台阶均能够形成一个环形端面和一个径向外侧面,环形端面上的环形射流孔和径向外侧面上的侧面射流孔能够配合形成射流孔组,使喷射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而被雾化,实现基本的雾化功能;而且,台阶设置有至少两阶,能够增加射流孔组的数量,满足大流量需求;同时,每阶台阶均能够形成一个雾状水区域,依靠每阶台阶上均布的射流孔组整体能够实现较为均匀的喷雾;整体上,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喷嘴体的数量或者单纯增加射流孔的数量相比,在满足大流量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保证喷雾的均匀性。另外,喷头主体上设置的多级台阶能够使喷头主体的内腔形成横截面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水流速度,更好地保证低压雾化效果。
[0010]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至少两阶台阶上的射流孔组沿喷头主体的周向交错布置。
[0011]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避免经碰撞雾化后的水雾覆盖区域重合较多而大量发生聚合,导致雾滴粒径增大。
[0012]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相邻两阶台阶上的射流孔组沿喷头主体的周向交错布置。
[0013]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好地地避免水雾聚合、雾滴粒径增大。
[0014]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喷头主体的末端端面上设有一组末端孔组。
[0015]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增加喷淋流量,并且能够弥补细水雾喷头正中间区域雾状水的缺失,使得雾状喷头的整个锥形喷淋区域均充满雾状水,有效提高喷头喷淋灭火的可靠性及降温的均匀性。
[0016]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末端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具有倾斜槽壁,末端孔组中的射流孔设置在倾斜槽壁上。
[0017]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设置中心线相交的射流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0018]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喷头主体的末端设有末端腔室,末端腔室的内端面为锥面,末端孔组中射流孔的内端开口设置在所述锥面上。
[0019]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锥面引起的流通截面面积变化能够提高此处的水流速度,更好地保证雾化效果。
[0020]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末端孔组中的射流孔数量不少于3个。
[0021]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保证细水雾喷头正中间区域具有充足的雾状水。
[0022]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细水雾喷头还包括用于对射流孔进行防护的防护罩,防护罩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罩设在喷头主体上;防护罩在喷头主体上沿轴向安装
到位后,防护罩的端部封堵部分的内壁位于末端孔组的中心线交点靠近末端端面的一侧。
[0023]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细水雾喷头顶部的射流水在相互碰撞产生雾状水之前先与防护罩接触,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比较容易地克服防护罩与喷头主体之间的过盈配合形成的摩擦力,依靠喷雾推动防护罩自动脱落。
[0024]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主体上设有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防护罩沿轴向的安装位置。
[0025]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保证防护罩的安装位置,进而保证防护罩在射流水的冲击下能够可靠地脱落。
[0026]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至少一阶台阶中的环形端面或径向外侧面相对于喷头主体的轴线倾斜布置,使得相应的端面射流孔与侧面射流孔的夹角小于90
°

[0027]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包括喷头主体(10),喷头主体(10)上设有射流孔组,射流孔组包括至少两个中心线呈相交状态以使喷射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而被雾化的射流孔;其特征在于,喷头主体(10)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两阶台阶,每阶台阶均包括环形端面(31)和径向外侧面(32),射流孔包括沿喷头主体(10)的周向均布在环形端面(31)上的端面射流孔(33)、沿喷头主体(10)的周向均布在径向外侧面(32)上的侧面射流孔(34),同一阶台阶上至少有一个端面射流孔(33)与至少一个侧面射流孔(34)对应布置而组成一组射流孔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两阶台阶上的射流孔组沿喷头主体(10)的周向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阶台阶上的射流孔组沿喷头主体(10)的周向交错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主体(10)的末端端面上设有一组末端孔组(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碰撞雾化的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端面上设有凹槽(36),凹槽(36)具有倾斜槽壁,末端孔组(35)中的射流孔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邦凯张宏邓茹风杨晨胡卫国周永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