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47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一种立铣刀,包括:能够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绕所述轴线扭转的同时从所述立铣刀主体的轴向前端向轴向后端侧延伸的排屑槽、以及形成在所述排屑槽与外周后刀面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交叉棱线部上的外周刃。至少一个所述外周刃具有使所述外周刃不连续的多个切口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所述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位置互不重叠。位置互不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立铣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外周刃上设置有切口部(缺口)的立铣刀。
[0002]本申请基于2021年5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21

091625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已知在进行高效率的加工时,在外周刃的一部分具有使切屑切断的切口部(缺口)的结构。
[0004]在这种带切口部的立铣刀中,由于能够通过设置在外周刃上的切口部将切屑的长度切断得较短,因此在切屑的排出性变好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000696号公报
[0006]特别是在提高加工效率的需求提高,进行轴向的切削深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显著大的切削的情况和在增大刃长相对于刃径的比例的情况下,在现有的带切口部(缺口)的立铣刀不能充分地抑制颤振和崩刃,立铣刀整体有可能缩短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效率及稳定的切削的立铣刀。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个方式的立铣刀,包括:能够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在绕所述轴线扭转的同时从所述立铣刀主体的轴向前端侧向轴向后端侧延伸的排屑槽、以及形成在所述排屑槽与外周后刀面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交叉棱线部上的外周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周刃具有使所述外周刃不连续的多个切口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所述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
[0009]如果在外周刃上设置切口部,则能够减少切屑长度,能够抑制因切屑的咬入而产生的崩刃。因此,如果增加切口部的数量,则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加工。
[0010]另一方面,由于切口部在外周刃的延长线上具有不与工件接触的非切削区域,因此是降低切削阻力的部位,换言之,是在切削中使切削阻力变动的部位。
[0011]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立铣刀主体内的切口部的数量越增加,越容易无意中导致立铣刀主体内的切口部彼此之间(例如,设置在不同的外周刃上的切口部彼此之间)的位置在轴向上对齐(圆周方向位置重复),并且在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局部大的部位(切口部集中,切削阻力局部变小的部位)增加,促进振动。
[0012]在上述结构中,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并且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被配置为它们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因此,即使进行显著高效率的切削,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切屑切断性,抑制切屑的咬入引起的崩刃。另外,通过在圆周方向上分散配置多个切口部,无论立铣刀主体内的切口部的数量如何,能够将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抑制得较小,并且能够分散引起变动的时序,还能够抑制颤振的发生。
[0013]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以及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的协同效应,能够抑制颤振和崩刃,能够进行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14]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口部的旋转方向前端间的间隔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间隔也可以与其他所述间隔不同。
[0015]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立铣刀主体内的切削阻力降低的时序更不规则。能够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切削。
[0016]以往,外周刃的轴向长度(刃长)越长,越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切削,但容易产生颤振。因此,也可以配置为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刃长为刃径的两倍以上,并且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
[0017]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轴向的切削深度较大、比以往效率显著高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切削,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也小,且引起变动的时序被分散。因此,能够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18]也可以是所述外周刃设置为五个以上的结构。
[0019]以往,刃数越增加,越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切削,但容易产生颤振。
[0020]另一方面,在本结构中,被配置为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且设置有五个以上的外周刃,并且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由此,即使在进给速度显著大等高效率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切削,也难以引起切屑的咬入,并且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较小,且引起变动的时序被分散。因此,能够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21]也可以是所有所述外周刃的螺旋角为35
°
以上的结构。
[0022]通过将螺旋角设为35
°
以上,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并且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从而即使在进给速度显著大等高效率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切削,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也较小,且引起变动的时序被分散。因此,能够在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的同时,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23]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口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周刃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切削刃长度之中,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最大的连续切削刃长度为刃径的三倍以下。
[0024]以往,在立铣刀主体内设置有较多的切口部,使得外周刃在立铣刀主体内最大的连续切削刃长度为刃径的三倍以下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颤振和崩刃。
[0025]因此,通过设为如下的结构,即设为以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且在立铣刀主体内最大连续切削刃长度为刃径的三倍以下的方式设置足够数量的切口部,并且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的结构,能够充分抑制切屑的咬入,并且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较小,且引起变动的时序被分散。因此,能够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26]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口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周刃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切削刃长度之中,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最小的连续切削刃长度为刃径的0.6倍以上。能够抑制切口部的数量过多,能够防止切削阻力的变动部位过多。由此,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加工。
[0027]也可以是所有所述外周刃的螺旋角为彼此相等的结构。
[0028]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更简便的结构,在抑制外周刃的崩刃的同时进行高效率的切削。
[0029]以往,在进行高效率的加工时,为了抑制颤振的产生,如在外周刃之间改变螺旋角那样,形成了复杂的外周刃。
[0030]在本结构中,由于至少一个外周刃具有多个切口部,所有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因此即使所有外周刃的螺旋角相等,也难以引起切屑的咬入,并且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较小,且引起变动的时序被分散。因此,能够抑制颤振和外周刃的崩刃,能够进行稳定的高效率切削。
[0031]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口部分别被配置为:轴向位置最近的所述切口部与圆周方向位置最近的所述切口部不同。
[0032]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度地拉开圆周方向上的切口部的配置间隔,更难以产生切削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变动局部大的部位,难以产生颤振。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效率切削。
[0033]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外周刃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立铣刀,包括:能够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在绕所述轴线扭转的同时从所述立铣刀主体的轴向前端侧向轴向后端侧延伸的排屑槽、以及形成在所述排屑槽与外周后刀面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交叉棱线部上的外周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周刃具有使所述外周刃不连续的多个切口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的所有所述切口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口部的旋转方向前端间的间隔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间隔与其他所述间隔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刃长为刃径的两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刃设置为五个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外周刃的螺旋角为35
°
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博斗芳贺佑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MOLDINO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