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17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其包括钢轨、主体框架、上部支撑架、顶部支架、侧翼支架、走行机构,主体框架为门型结构,上部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主体框架的顶部,主体框架顶部设置有与上部支撑架连接的水平油缸,顶部支架有七榀,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部支撑架的顶端,每榀顶部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侧翼支架,侧翼支架的上端与顶部支架的端部铰接,同一侧的侧翼支架之间固连为一体,主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侧向油缸和多个丝杠,侧向油缸和丝杠均与主体框架和对应侧的侧翼支架连接,走行机构的车轮组与主体框架之间均连接有顶升油缸,主体框架通过车轮组可移动地设置在钢轨上,台车上设有多个操作平台和多个爬梯。作平台和多个爬梯。作平台和多个爬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钢筋绑扎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明洞是隧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交通、水利水电等领域广泛存在。在明洞隧道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衬砌是关键的受力结构层,衬砌中钢筋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衬砌质量。现有技术中,明洞隧道的钢筋绑扎不具备专用施工设备,需借助于衬砌台车进行操作,然而此类设备并不针对于钢筋绑扎操作,未设计适用于钢筋绑扎的人员操作空间,造成绑扎操作不便、工人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等缺陷,对明洞隧道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同时,由于钢筋绑扎需长时间占用衬砌台车,还造成钢筋绑扎效率低,严重拖延明洞隧道施工进度。
[0003]随着隧道建设规模和截面尺寸的不断发展,大量长大明洞隧道逐渐开工建设,大断面、高净空等特点使得传统明洞施工中缺乏专用台车设备的弊端更加凸显,亟需一种用于明洞隧道钢筋绑扎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安全性高、便于钢筋绑扎作业的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其特征是:包括钢轨、主体框架、上部支撑架、顶部支架、侧翼支架、走行机构,所述主体框架为门型结构,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三片门架,门架之间通过设置在门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部支撑架设置在主体框架的顶部,所述上部支撑架包括有七组在主体框架顶部沿纵向间隔布置的上部立柱,每组包括五根沿主体框架横向间隔布置的上部立柱,上部支撑架与主体框架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主体框架顶部设置有水平油缸,水平油缸的一端与主体框架顶部连接,水平油缸的另一端与上部支撑架连接,所述顶部支架为与隧道顶部相符形的弧形结构,顶部支架有七榀,分别固定连接在七组上部立柱的顶端,所述侧翼支架为与隧道腰部相符形的弧形结构,每榀顶部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翼支架,所述侧翼支架的上端与顶部支架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侧翼支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同一侧的侧翼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为一体,主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侧向油缸和多个丝杠,侧向油缸和丝杠均与主体框架和对应侧的侧翼支架连接,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框架下部的四组车轮组和驱动车轮组转动的驱动机构,每组车轮组与主体框架之间均连接有一个顶升油缸,所述主体框架通过所述车轮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钢轨上,在主体框架的顶部与顶部支架之间及主体框架与两侧的侧翼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均设置有防护栏,操作平台之间均设置有爬梯。
[0006]本技术中,台车通过走行机构可沿钢轨进行移动;顶升油缸用于控制台车整
体高度;顶部主架和侧翼支架用于贴合钢筋网;上部支撑架与主体框架的连接螺栓松开时,可通过水平油缸调整上部支撑架的位置,使顶部支架的中线与隧道断面中线对齐;侧翼支架可在主体框架两侧摆动,通过侧向油缸可控制侧翼支架的张开角度,配合顶升油缸,可控制钢筋绑扎台车外轮廓线的大小,丝杠用于在侧向油缸调整完成后通过其固定侧翼支架,使其位置保持固定。各操作平台为工人的钢筋绑扎作业提供操作空间。
[0007]进一步的,为便于工人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所述主体框架两侧沿高度方向各设置有三层操作平台,所述主体框架顶部与顶部支架之间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层操作平台。
[0008]进一步的,为保证台车整体结构强度,主体框架、顶部支架、侧翼支架均采用工字钢加工制作而成。
[0009]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提高台车整体结构强度,至少前端和后端的两片门架内侧在门架立柱和门架顶部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主体框架的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支架斜撑。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稳定,不易晃动,安全性高;台车可通过走行机构沿钢轨进行移动,可节省人力,并可提高钢筋绑扎效率;本技术设置多个操作平台,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钢筋绑扎,便于钢筋绑扎作业,可支持多名工人同时作业,可提高钢筋绑扎效率;本技术的顶部操作空间大,方便工人绑扎隧道顶部钢筋;通过在主体框架顶部设置可拆卸的上部支撑架并设置水平油缸,可在顶部支架中线与隧道断面中线不重合时可对顶部支架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侧翼支架与顶部支架采用铰接连接,并通过设置侧向油缸,可对侧翼支架的张开角度进行控制,可控制钢筋绑扎台车外轮廓线的大小,可随时调节衬砌钢筋轮廓。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侧视示意图(侧翼支架未示出);
[0013]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中,1、钢轨,2、车轮组,3、电机,4、顶升油缸,5、斜撑,6、横向加强梁,7、侧翼支架,8、顶部支架,9、侧向油缸,10、水平油缸,11、丝杠,12、主体框架,13、上部立柱,14、连接梁,15、防护栏,16、外部斜撑,17、支架斜撑,18、一层爬梯,19、二层爬梯,20、三层爬梯,21、四层爬梯,22、五层爬梯,23、一层操作平台,24、二层操作平台,25、三层操作平台,26、四层操作平台,27、五层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附图所示,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包括钢轨1、主体框架12、上部支撑架、顶部支架8、侧翼支架7、走行机构。
[0017]所述主体框架12为门型结构,主体框架12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三片门型的门架,门架由工字钢组拼而成,门架之间通过设置在门架之间的连接梁14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保证结构强度,主体框架12上的前端和后端还分别固定设置有外部斜撑16,在主体框架1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斜撑5,斜撑5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的门架顶部横梁和门架立柱固定连接,
主体框架12的门架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斜向设置的支架斜撑17。斜撑5、外部斜撑16、支架斜撑17均用于加固主体框架12,斜撑5、外部斜撑16、支架斜撑17均采用工字钢加工制作。
[0018]所述上部支撑架设置在主体框架12的顶部,用于固定顶部支架8,并用于承担上部的操作平台的压力。所述上部支撑架包括有七组在主体框架12顶部沿纵向间隔布置的上部立柱13,每组包括五根上部立柱13,每组的五根上部立柱13沿主体框架12横向间隔布置,上部支撑架的下端与主体框架1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上部立柱13采用工字钢加工制作。在主体框架12顶部设置有水平油缸10,水平油缸10的一端与主体框架12的顶部通过支座铰接,水平油缸10的另一端通过支座与上部支撑架铰接。上部支撑架与主体框架12顶部之间的连接螺栓松开时,可通过水平油缸10对上部支撑架的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顶部支架8的中线与隧道断面中线重合。
[0019]所述顶部支架8为与隧道顶部相符形的弧形结构,用于贴合钢筋网。顶部支架采用工字钢加工制作而成,顶部支架8有七榀,分别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大明洞隧道衬砌液压钢筋绑扎台车,其特征是:包括钢轨(1)、主体框架(12)、上部支撑架、顶部支架(8)、侧翼支架(7)、走行机构,所述主体框架(12)为门型结构,所述主体框架(12)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三片门架,门架之间通过设置在门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部支撑架设置在主体框架(12)的顶部,所述上部支撑架包括有七组在主体框架(12)顶部沿纵向间隔布置的上部立柱(13),每组包括五根沿主体框架(12)横向间隔布置的上部立柱(13),上部支撑架与主体框架(1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主体框架(12)顶部设置有水平油缸(10),水平油缸(10)的一端与主体框架(12)顶部连接,水平油缸(10)的另一端与上部支撑架连接,所述顶部支架(8)为与隧道顶部相符形的弧形结构,顶部支架(8)有七榀,分别固定连接在七组上部立柱(13)的顶端,所述侧翼支架(7)为与隧道腰部相符形的弧形结构,每榀顶部支架(8)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翼支架(7),所述侧翼支架(7)的上端与顶部支架(8)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侧翼支架(7)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2)的外侧,同一侧的侧翼支架(7)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为一体,主体框架(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刚苏敬强田永强宿宝忠张爱卿张成海程显涛高斌卢大治宋立海陈聪王明强刘知辉刘宏迪杨超法代青松马彬郭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荣高速铁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