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肿瘤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9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以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肿瘤应用。通式中各变量如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定义;HPK1 Ligands——LIN——EL(I)。Ligands——LIN——E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杂环化合物、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肿瘤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型的靶向HPK1蛋白及其突变蛋白的PROTAC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包含该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HPK1是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kinase 1(造血祖细胞激酶1)的简称,又名MAP4K1,是MAP4K家族的成员之一,它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主要在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细胞等造血免疫相关的细胞中表达。
[0003]HPK1激酶可与许多接头蛋白结合,如SLP76家族,Gads、HIP

55、GRB2家族,LAT、CRK家族等相互作用,活化造血干细胞的SAPK/JNK信号途径,从而对TCR通路进行负向调节。HPK1激酶是TCR信号的关键负反馈调节因子,能负调控树突细胞活化和T细胞与B细胞反馈;而抑制HPK1可增强T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的应答。
[0004]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是较普遍的一种内源蛋白降解方式,需要降解的蛋白先被泛素化修饰,然后被蛋白酶体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氨基酸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泛素。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即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是近年来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PROTAC分子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一端为与特定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片段(warhead),另一端为具有泛素化功能的E3连接酶的配体(E3 ligase ligand),以及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体(linker)。PROTAC分子利用了细胞的蛋白泛素化降解途径,可选择性的降解目标靶蛋白。具体而言,由于PROTAC分子的两端分别为靶蛋白与E3连接酶的配体片段,所以PROTAC分子可同时与靶蛋白和E3连接酶结合,促进了靶蛋白的泛素化,进而被蛋白酶体识别并加以降解。
[0005]十多年前,研发人员就发现了HPK1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癌症免疫治疗靶点,但截止目前尚还没有相关药物上市。设计具有靶向特定蛋白的降解剂是药物开发的新模式,公开号WO2021226262A1、WO2020227325A1的国际专利披露了HPK1蛋白降解剂,然而其选择性、药效等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提供更高选择性和更好药效的HPK1降解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利用蛋白降解技术,开发可以降解HPK1蛋白的化合物,以期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溶剂合物、水合物、多晶型、前药或同位素变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007]HPK1Ligands

LIN

EL (I)
[0008]其中,HPK1 Ligands为与HPK1结合的配体,如HPK1的抑制剂,表示为通式(II)和通式(II

):
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
[0021]L、L

各自独立的为化学键或

(CR
22
)
p

R
L

(CR
32
)
q


[0022]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NR
N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两个R2或两个R3与相连的C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取代;
[0023]R
L
选自O、S、NR
N
、C(O)、C(O)O、OC(O)、C(O)NR
N
、NR
N
C(O)、NR
N
C(O)NR
N
、S(O)1‑2、S(O)1‑2O、OS(O)1‑2、S(O)1‑2NR
N
、NR
N
S(O)1‑2、NR
N
S(O)1‑2NR
N
、C1‑6亚烷基、卤代C1‑6亚烷基、C1‑6亚烷氧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所述C1‑6亚烷基、卤代C1‑6亚烷基、C1‑6亚烷氧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所取代;
[0024]Y1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1
所取代;
[0025]Y2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2
所取代;或,Y2不存在,Y1与Y3连接;
[0026]Y3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3
所取代;
[0027]Y4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4
所取代;
[0028]Y5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5
所取代;
[0029]Y6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6
所取代;
[0030]R
Y1
、R
Y2
、R
Y3
、R
Y4
、R
Y5
、R
Y6
各自独立的表示为:

(CR
e2
)
n1

R
#1

(CR
f2
)
n2

R
#2

[0031]R
e
相同或不同,R
f
相同或不同,R
e
、R
f
、R
#2
各自独立的为氢、氘、NR
a
R
b
、羟基、卤素、氰基、C(O)R
d
、C(O)OR
d
、OC(O)R
d
、C(O)NR
a
R
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溶剂合物、水合物、多晶型、前药或同位素变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HPK1 Ligands——LIN——EL
ꢀꢀ
(I)其中,HPK1 Ligands为与HPK1结合的配体,如HPK1的抑制剂,表示为通式(II)和通式(II

):):为单键或双键;为HPK1 Ligands与LIN的连接点;L

连接至X1所在的环,L连接至Z4所在的环,或L

连接Z4所在的环,L连接至X1所在的环,或L

、L同时连接至X1所在的环;X1、X2、X3、X4各自独立的选自N或CR
X
;R
X
相同或不同,且R
x
各自独立的为:

(CR
’2)
S

R
#

(CR
*2
)
t

R1;R

相同或不同,R
*
相同或不同,R

、R
*
、R1各自独立的为氢、氘、NR
a
R
b
、羟基、卤素、氰基、COR
d
、C(O)NR
a
R
b
、NR
N
C(O)R
d
、NR
N
C(O)NR
a
R
b
、C(O)OR
d
、OC(O)R
d
、S(O)1‑2R
d
、S(O)1‑2NR
a
R
b
、NR
N
S(O)1‑2R
d
、S(O)1‑2OR
d
、OS(O)1‑2R
d
、P(=O)R
a
R
b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两个R

或两个R
*
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所取代;R
#
为化学键、O、S、NR
N
、C(O)、C(O)NR
N
、NR
N
C(O)、C(O)O、OC(O)、S(O)1‑2、S(O)1‑2NR
N
、NR
N
S(O)1‑2、S(O)1‑2O、OS(O)1‑2、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所述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所取代;Z1为O、S、N或C原子,其任选的被一或两个R
Z1
所取代;Z2为O、S、N或C原子,其任选的被一或两个R
Z2
所取代;Z3为O、S、N或C原子,其任选的被一或两个R
Z3
所取代;Z4为O、S、N或C原子,其任选的被一或两个R
Z4
所取代;或,Z1不存在,Z2连接至与Z1相连的C原子上;R
Z1
、R
Z2
、R
Z3
、R
Z4
各自独立的为不存在、氢、氘、NR
a
R
b
、羟基、卤素、氰基、C(O)NR
a
R
b
、COR
d


(C(R4)2)1‑6‑
R4’
、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

O

C3‑8环烷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Z1与两个R
Z1
一起形成C=O、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或,Z2与两个R
Z2
一起形成C=O、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或,Z3与两个R
Z3
一起形成C=O、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或,Z4与两个R
Z4
一起形成C=O、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
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取代;R4、R4’
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NR
a
R
b
、羟基、卤素、C(O)NR
a
R
b
、COR
d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取代;或两个R4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L、L

各自独立的为化学键或

(CR
22
)
p

R
L

(CR
32
)
q

;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NR
N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两个R2或两个R3与相连的C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取代;R
L
选自O、S、NR
N
、C(O)、C(O)O、OC(O)、C(O)NR
N
、NR
N
C(O)、NR
N
C(O)NR
N
、S(O)1‑2、S(O)1‑2O、OS(O)1‑2、S(O)1‑2NR
N
、NR
N
S(O)1‑2、NR
N
S(O)1‑2NR
N
、C1‑6亚烷基、卤代C1‑6亚烷基、C1‑6亚烷氧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所述C1‑6亚烷基、卤代C1‑6亚烷基、C1‑6亚烷氧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所取代;Y1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1
所取代;Y2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2
所取代;或,Y2不存在,Y1与Y3连接;Y3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3
所取代;Y4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4
所取代;Y5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5
所取代;Y6为N或C原子,且其任选地被一或两个R
Y6
所取代;R
Y1
、R
Y2
、R
Y3
、R
Y4
、R
Y5
、R
Y6
各自独立的表示为:

(CR
e2
)
n1

R
#1

(CR
f2
)
n2

R
#2
;R
e
相同或不同,R
f
相同或不同,R
e
、R
f
、R
#2
各自独立的为氢、氘、NR
a
R
b
、羟基、卤素、氰基、C(O)R
d
、C(O)OR
d
、OC(O)R
d
、C(O)NR
a
R
b
、NR
N
C(O)R
d
、S(O)1‑2R
d
、S(O)1‑2NR
a
R
b
、NR
N
S(O)1‑2R
d
、S(O)1‑2OR
d
、OS(O)1‑2R
d
、P(=O)R
a
R
b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两个R
e
或两个R
f
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所取代;R
#1
为化学键、O、S、NR
N
、C(O)、C(O)NR
N
、NR
N
C(O)、NR
N
C(O)NR
N
、C(O)O、OC(O)、S(O)1‑2、S(O)1‑2NR
N
、NR
N
S(O)1‑2、NR
N
S(O)1‑2NR
N
、S(O)1‑2O、OS(O)1‑2、C1‑6亚烷基、C1‑6亚烷氧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或,两个R
Y2
与Y2一起形成羰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L与Y1、Y2、Y3、Y4之一连接,Y5、Y6与其相连的取代基一起形成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Y2不存在,L与Y1、Y3、Y4、Y5、Y6之一连接,剩余的环原子中相邻两环原子与其相连的取代基一起形成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所述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为未取代的或任选的被1、2、3或4个R
##
所取代;
R0选自: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所述C3‑8亚环烷基、4

12元亚杂环基、C6‑
10
亚芳基或5

16元亚杂芳基任选的被1、2、3、4或更多个R
##
所取代;V1、V2、V3各自独立的选自N或CR
V
;V4为N、O、S或C原子,其任选的被1或2个R
V
所取代;环V为C6‑
10
芳基或5

16元杂芳基,且其任选的被1、2、3或4个R
V
所取代;R
V
相同或不同,R
V
、R
V1
、R
V1

、R
V2
、R
V2

、R
V3
、R
31
、R
32
各自独立的选自

O

(CR5R5’
)
m1

R
V



(CR5R5’
)
m1

R
V



NR
N

(CR5R5’
)
m1

R
V

;R
V

、R5、R5’
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NR
a
R
b
、羟基、氰基、C(O)NR
a
R
b


NR
N
COR
d


NR
N
CONR
a
R
b


COR
d


COOR
d


OCOR
d
、S(O)1‑2R
d
、S(O)1‑2NR
a
R
b
、NR
N
S(O)1‑2R
d
、NR
N
S(O)1‑2NR
a
R
b
、S(O)1‑2OR
d
、OS(O)1‑2R
d
、P(=O)R
a
R
b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或R5、R5’
或R
31
、R
32
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4

12元杂环基;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羟代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任选的被1、2、3、4或更多个R
##
所取代;LIN表示为

L1‑
L2‑
L3‑……‑
L
r

,L1、L2、L3……
L
r
各自独立的选自化学键、O、S、NR
N


(CR6R6’
)
m2

、C(O)、C(O)NR
N
、NR
N
C(O)、NR
N
C(O)NR
N
、C(O)O、OC(O)、OC(O)O、S(O)1‑2、S(O)1‑2O、OS(O)1‑2、S(O)1‑2NR
N
、NR
N
S(O)1‑2、NR
N
S(O)1‑2NR
N


OC1‑
10
亚烷基、C2‑
10
亚烯基、C2‑
10
亚炔基、C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欣陈永峰章涵堃刘瑶吴瑶杜勇孔德森梁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和径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